小册子《击球区调味品行业投研精要》是楼主挖票系列的升级,是该系列的第1本小册子,从单个的公司跟进,升级到囊括整个行业的一个系列,算是击球区对调味品行业调研跟进研究的第一版,以后会继续深入跟进和完善整个投研精要。下面是前言和部分目录部分:

《投研精要》系列是一个结集,综合了对行业的跟进,行业内部几家龙头公司的跟进、行业内灵魂人物的跟进,源于二级市场的产业链研究和投研分析,但还在不断扩充和完善中,调味品这块,主要涉及和选取了几家公司,选取了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等公司,关于其他方面的内容,陆续还会有扩充,下面在本专题中会一一解读。

这个专题的跟进大约有快1年多的时间,当然从最开始接触产品,那就久了,小时候就吃这些东西长大的,现在自己平时下厨做菜也是用相关的品类,比如海天酱油,恒顺的醋,厨邦,海天的黄豆酱等

对调味品这个品类和行业有着很强的喜爱,赛道好,需求端稳健,客户粘性好,价格敏感度低,成长放量很不错,行业的复合增速达到15%左右,差一些的时候也有10%的增速。

在整个跟进的过程中,看过很多研报,也有些数据的使用,还有一些投研方法上的感悟多有启发,在此一并致谢。

笔者对业内提及的这四家公司都有跟进,每一篇都有单独的跟进报告,故此索性单独列了一版专题,未必有多精致以及如何专业,但总算有了开端,后续做好作深的打算也就有了。

本篇调味品行业的投研纪要,只有第一篇是关于龙头公司海天味业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属于相对最为全面的一篇,其余3篇,均为单独公司的跟进情况,包含了分析报告、季报以及半年报的跟进,并会持续跟进和更新。

以下是节选的部分内容:

第一篇:海天味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本报告分为三个部分:

前言:海天的前世今生

第一部分:投资逻辑

第二部分:报告正文

第三部分:延伸阅读(参考文章及书籍)

第一部分 投资逻辑

(投资这家企业的逻辑与理由,预期收益,实现预期收益的重要条件)

一、主要结论

首先看一下,关于投资海天的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点:

1.调味品行业的需求端粘性刚度,行业和赛道本身非常好,是个好赚钱的行业;

2.调味品行业中最主要的首要是渠道,其次是产品和成本,海天在渠道端有个无可比拟的优势,远超其他调味品企业,其次从产品角度看,海天的产品品类是最为全面的,也在积极扩展品类优势;其三,海天已经形成规模优势,成本比同行要低很多;(海天销售渠道已经全国化,各大地区发展相对均衡,销售网络优势明显,渠道覆盖度远超竞争对手,但在乡镇、农村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行业的发展趋势在于集中度不断提升,我们的调味品行业也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海天作为龙头,会在其中获益(日本酱油行业 CR5 高达 60%,第一名龟甲万更是达到 30%以上,我国酱油 CR5 不到 27%,龙头海天目前市场份额只有 15%,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当前海天的估值有点高,不适合直接介入,但适合观察和跟进至37.5倍市盈率以下,适合逐步出手跟进,海天的历史最低市盈率为33倍左右;

二、关键假设

(要求把最重要的观点,以倒叙的方式,言简意赅地展现出来。)

实现预期收益的重要条件(关键假设):

(1)满足37.5倍(海天历年市盈率中位数,低于龟甲万当前的45倍)市盈率保持不变的情况,当前估值偏高,为51.91倍,可继续等待;

(2)调味品行业继续维持9.5%-10%的行业整体增速(行业过去5-10年的复合增速数据);

(3)海天继续保持当前的扩产能扩渠道扩品类战略不变,坚定地执行下去,则海天维持15-20%左右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是可以预期的,那么每年海天的估值,也就是预期收益提升15-20%是可以预期的。

下面是部分截图:

海天味业:一骑绝尘,平台形成

第一阶段(1997年之前):体制松绑,产品驱动。

1994年,20年前的海天只是偏居广东一隅的酱油厂商,同样地处广东的致美斋,无论从历史的沉淀和行业的声望都在海天之上。1994年,海天成功转制,体制的松绑为海天赢得了绝佳的发展机会。海天从转制之初就为企业引入最先进的管理及激励机制,这为企业之后20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海天95年参与持股员工的人数为749人,共持有2689万股,通过先进体制,公司与员工利益实现一致化,不吝对员工的奖励,包括房、车首付款,但需要员工用多年的业绩达标来回报。与此同时,海天在技术上领先,拥有草菇老抽、金标生抽等多种明星产品,也在蚝油等品类上不断突破。

第二阶段(1997-2007年):渠道、品牌推动,基本完成全国化

内部管理定调,外部扩张开始。虽然“打江山”的过程在区域壁垒极强的调味品行业非常之难,但,海天在品牌、渠道等方面取得突破,快速实现全国化。

全国化基础之一——高度重视品牌。品牌方面,包装的改变让海天脱颖而出。海天将包装颜色从市场主流的黑色改为红黄、红金;更换了瓶贴设计,使酱油从重品名改为重品牌;采用一次性免洗专用瓶,改变用自己瓶子“打酱油”的习惯。与此同时,海天从99年开始投放央视准点广告,2003年-2004年大量投放地面广告。虽然下游主要对接B端客户为主,但公司自始关注品牌建设,为其后来逐步走向C端奠定基础。

全国化基础之二——渠道突破有方。

高激励下,销售人员务实、进取的精神成为全国化破局的关键。区域扩张方面,海天率先于1997年在非主力市场武汉设立驻外机构,结果收效显著。相较于此前在其他市场上传下达中体现出的效率不足,武汉在采用驻外机构后,对本地市场反应更加敏锐;同时,公司聘用刚毕业的学生作营销人员,他们具有冲劲及执行力的特质推动公司营销发展。此后,海天把在武汉的打法推广到全国市场,营销版图快速扩张。餐饮渠道的突破方面,公司借鉴李锦记的经验,与厨师学校合作,培养厨师使用海天酱油的习惯,再从地面渠道上进行推广配合。渠道管控方面,海天较早进行深度分销,一个城市培养众多一批商,经销商之间互相牵制,形成赛马效应,为公司在厂商关系中的强势地位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海天已经拥有3600家一批商及50万以上的终端网点,织网3.0镇村计划也逐步展开,公司营销渠道极致扁平化的未来可期。

第三阶段(2007年-2014):产能扩张,管理驱动

在渠道及品牌全国化基础上,海天产能不断扩张,管理更加精细。2010年到2014年,公司毛利率从32.99%提升至40%,净利润率亦从14.76%提升至21%。此外,公司还启动了150万吨调味品扩建项目,产能进一步扩张。

第四阶段(2014年-):平台发展,资本驱动

海天2014年完成上市,进入平台化发展阶段。所谓平台化发展,一方面,公司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密实织网、品牌强化来强化平台优势;另一方面,借助平台优势及运用并购等资本手段,公司加快相关多元化,如2014年并购广中皇切入腐乳子行业,以及2017年并购丹和醋业。从目前海天ROE拆分情况来看,财务杠杆一直较低,企业拥有大量现金,未来是否会加大杠杆来提升回报水平,市场也将拭目以待。

七、公司估值

1、你认为合适估值方法是什么?(参考估值方法:市值,PE及PEG,PB,现金流折现等。)

调味品行业,本身现金流很好,可以采用DCF折现法,也可以采用PE估值法,同比参照全球内的同行估值,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

其中PB和市值波动可以用来衡量大致的水位情况,看看市场热度是高还是低。

下面我们简单做一下估值预估,就以管理层2018年的经营目标来看。

2018年的净利润预估是42.39亿元,当前的市值是2030亿,若保持市值不变,2018年年底的市盈率应为47.88,我们来看一下海天味业的常态市盈率是多少?当前静态市盈率为57.48倍,市盈率中位数是37.5,市场给予了海天溢价,总体来说,在这样的极端行情中,还是偏高估的。合理出价应该在37.5倍市盈率以下,也就是49元以下的位置,具备安全边际的出价在39.22元,风险非常低,当然,这只是从理论上讲,能不能到,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公司当前的估值在51.97倍,股价最低在14.5元,最高83.83元,按照前复权统计。与其他两家中炬高新和千禾味业相比,中炬高新当前股价29.05元,静态市盈率51.06倍,千禾味业当前股价15.58元,当时静态市盈率35.26倍,同比来看,中炬高新和海天味业享受了差不多同样的估值水平,海天味业略高,千禾味业由于体量和成长性原因,估值同比相对偏低。

目前导致估值偏高的原因:一为贸易战影响,二为国内去杠杆,资金面从紧,现金流不好的企业会杀估值,现金流好抵御风险能力强的企业一般估值都偏高。

合理估值可对比国外的龟甲万,作为参考:

龟甲万给到额45.29倍,而海天的常态市盈率,笔者认为是37.5倍,这时候适合介入和跟进,现在的估值,只能是跟进,并不适合买入。

这是其中一部分的节选内容,其他还有对中炬高新、千禾味业、恒顺醋业等的跟进以及对未来潜力的评估和跟进。

小册子的获取方法:

1.若您认同本篇文章有干货,转载即可;

2.关注公 号:进入击球区,并加微 号jiqiuqu,回复:小册子《击球区调味品行业投研精要》第一版,即可获得;

第2期 投研成长营开放招募,本期试推行,无须任何费用,但有筛选门槛,是针对潜在合作客户和有意向成为投研团队成员的朋友的(限江浙沪一带,上海最佳,因本部在上海),可联系微 号jiqiuqu了解情况。

对调味品行业感兴趣和有研究的朋友,也可加微 号jiqiuqu,注明调味品行业跟进,会拉入调味品行业研究群

$海天味业(SH603288)$  $恒顺醋业(SH600305)$ $中炬高新(SH600872)$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