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希平是多屆福布斯富豪榜的“廈門首富”,因爲投資A+H股上市的紫金礦業,一戰成名。 柯希平以實業起家,投資卻成了專長。他曾讓省鄉鎮企業供銷公司廈門分公司起死回生,在承包供銷公司中賺到第一桶金後,便四處留意合適的投資機會,從紫金礦業、江頭建材市場、安廈快速道、甲級寫字樓廈門財富中心,以及國內A股上市公司京東方A和富奧股份等一系列投資中,獲得了豐厚回報。 如今,以投資助力實體經濟是柯希平新的抱負。

問道者 謝嘉晟 商匯記者 吳翠珊

1

因爲是福布斯富豪榜的常客,柯希平對“廈門首富”這個稱謂早已沒了概念,設在廈門輪渡地標性建築——財富中心頂樓,幾可傲視全島的辦公室,足以說明一切。

這位頻頻問鼎“廈門首富”的安溪人,長期備受媒體關注。他現在的身份多重,恆興集團董事長、現任廈門市工商聯主席和福建省工商聯副主席、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全國工商聯執委會常委。

不過,外界對柯希平的認識更多還停留在A+H股上市的紫金礦業。

紫金礦業起源於福建省龍巖市的上杭縣,原本只是一個縣級小金礦,2003年在香港H股上市後,遂成爲國內最大的黃金公司;2008年,迴歸國內A股批量造富了超過一百七十位千萬身家富豪,更是天下皆知。而今,儘管經歷了A股的持續疲軟,紫金礦業的市值依然超過千億,是A股黃金板塊的龍頭股。

紫金礦業八週年。

柯希平真正進入公衆視野,就在紫金礦業迴歸國內A股時。在A股掛牌首日,A+H股,他共持有紫金礦業股票大約十億股,以首日收盤價計,賬面財富將近七十四億。這筆鉅額財富助力柯希平進入當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並被列爲“廈門首富”。

說來有趣,同樣是這一年,柯希平的生意夥伴,另一個安溪人,即福州新華都集團的陳發樹,成爲福布斯富豪榜的“福建首富”。

除了紫金礦業披露的信息外,柯希平很少向外界公開他投資紫金礦業的完整經歷。

大背景是,1996年,福建省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投資建設了水口電站,中標的施工單位在工程竣工後,準備把工程設備賣掉。有一位中間商找到了柯希平和陳發樹,向他們兜售了一個轉手即可獲取暴利的財富故事:這批設備的價值上億,但他們只需以六千八百萬的價格買下來,稍事整修後,他可以幫他們找到下家,一轉手,至少會有兩千萬的利潤。

中間商巧舌如簧,柯希平和陳發樹當然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們認準,改革開放至此已將近二十年,各種建設熱火朝天,這批工程設備即便砸在手裏,也一定能找到用武之地。

不幸猜中,等柯希平和陳發樹掏出真金白銀把成批的工程設備買下來並進行整修後,中間商不見了蹤影。期間,曾有外商願意出四千萬受讓這批工程設備,算一下要倒貼三千萬,由於早就想好了退路,柯希平和陳發樹堅決不賣。

六千八百萬,對當時的柯希平和陳發樹來說,都足以令他們傾家蕩產。

工程設備閒置,每天都會產生不菲的資金成本,把它們重新派上用場,顯然纔是最好的出路。這是柯希平和陳發樹聯手組建新華都工程有限公司的緣起,在新華都工程公司中,陳發樹爲董事長,柯希平任總經理。

不負期待。1992年,科班出身,後來成爲紫金礦業董事長的陳景河,作爲特殊人才被引進上杭縣開發紫金礦山。

萬事開頭難,紫金山本身就是貧礦,並且開採難度大,到新華都工程公司成立時,流動資金已嚴重不足。新華都工程公司設備閒着也是閒着,儘管工程款可能被拖欠,雙方合作還是一拍即合。

新華都工程公司在這段時間還接手了浙江水電站,浙江水電站資金較爲寬裕,這避免了新華都工程公司兩頭被欠的窘境。

今天,柯希平並不否認,投資紫金礦業帶有一定的運氣成份,當初如果那批工程機械找到了下家,賣掉也就賣掉了,可能就沒有了後來深入接觸紫金礦業,並決心參與股權投資的機會。而通過承接工程,柯希平和陳發樹得以深入瞭解了紫金礦業。

2000年,上杭縣委縣政府在動員大會上鼓勵幹部積極認購,支持紫金礦業發展,但收效甚微。

應該說,紫金礦業的批量造富傳奇,才真正喚醒了國內的股權投資意識,紫金礦業改制時,多數人對股權投資的認識僅限於一張收款憑據,當時沒幾個人有足夠的勇氣拿出真金白銀換回那張憑據。

彼時的柯希平和陳發樹對股權投資同樣一知半解,但他們看出了不一樣的投資價值。

一方面,當時紫金礦業的黃金出廠價大概是每克六十元,市場價也就賣到六十九元,金價並不貴,黃金屬於硬通貨,未來應該還有比較大的升值空間,從長遠來看,黃金漲價,未來必定會在紫金的分紅上表現出來;另一方面,隨着1996年啓動匯率改革,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上竄下跳,一會兒升值一會兒貶值,而投資黃金相對穩定。

2001年,紫金礦業啓動改制時,除新華都工程公司被拖欠的工程款被折成股份外,柯希平又籌集了七百一十四萬現金入股紫金礦業,認購均價在一點五元左右。

讓柯希平始料未及,時隔十年,兩次摺合投資一千多萬,居然變成了七十多億財富,成爲投資生涯的一次神來之筆,也成爲中國資本市場嘖嘖稱奇的造富神話。

2

紫金礦業讓柯希平一戰成名,也從此開啓了接二連三的投資步伐。不過,柯希平的第一桶金並非在紫金礦業裏賺到的,今天回頭去看,柯希平的財富神話靠的絕非運氣。

柯希平出生於泉州市安溪縣蓬萊鎮的一個農民家庭,蓬萊屬於山區中的平原地帶,農業是家庭的主要收入。那個年代,自家種菜,然後把喫不完的菜拿到鎮上的集市去賣,是幾乎家家戶戶的生存模式。

青年時代的柯希平。

青年時代的柯希平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經商天賦,他留意到,平原地帶適合種包菜,山區則更適合種地瓜、花生等,自家用不完的,都會拿到集市上去交易,換成現金,然後再買回彼此用不完的商品。

一買一賣,再買回來,無形中就增加了一道中間流通環節。發現其中的祕密後,柯希平勤快,把自家喫不完的包菜挑到山裏,直接跟山裏人家換地瓜、花生、大米什麼的,以物易物。

彼此都是自家種的,不太計較,原本一挑包菜,到集市先賣後買,只能換回一袋大米,跟山裏人家以物易物,沒有了中間流通環節,再加上大家都不太計較,一挑包菜可以換回兩袋大米,多出來的一袋大米拿到集市上去賣,就變成了利潤。

青年時代的柯希平身強體壯務實肯幹,一天能換兩趟,大大改善了家裏的生活條件。

從湖北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畢業參加工作時,柯希平被分配到安溪木偶戲團,負責燈光和音響。這個階段,柯希平內心裏的不安份逐漸顯山露水。

改革開放之初,國家鼓勵企事業單位搞副業,柯希平自動請膺,跟團長提出承包一個部門,不拿工資,自負盈虧。他的本意,這樣一來,不需要整天跟着劇團到鄉下演出,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留在城裏做點小生意。

承包期間,跨區採購舞臺設備的機會,柯希平初識廈門特區。面對特區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找機會到廈門發展便在柯希平的內心裏,默默地播下了種子。

二十九歲那年,柯希平終於逮住了一個機會。福建省鄉鎮企業供銷公司廈門分公司要對外承包,在上一任承包者手裏,這家公司並沒有出現好轉,上一任承包者正準備歇手不幹。

柯希平有當過一段時間的鋼鐵廠廠長,他覺得省供銷公司的業務跟他曾經的經歷可以很好的融合。

事實如此。1989年,柯希平承包了省供銷公司廈門分公司後,依託早期在鋼鐵領域沉澱的資源優勢,廈門分公司很快起死回生。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承包省供銷公司廈門分公司期間,後來的事業搭檔陳發樹從安溪祥華來到廈門,創辦了華都百貨,兩人從此有了交集。

堅守誠信是柯希平讓省供銷公司廈門分公司起死回生的關鍵。

1993年初,省供銷公司廈門分公司與省五建公司簽訂了兩千噸的鋼材供貨合同。在供不應需的市場經濟初級階段,鋼材價格極不穩定,經常一日數變,年底交貨期到時,每噸鋼材的價格已經上漲了幾百塊,柯希平仔細一算,如果繼續履約,這一筆生意不賺反賠,要倒貼數十萬。

明擺着會賠錢,公司員工鼓動柯希平“這筆生意不做算了”,但讓員工頗爲意外,柯希平堅持要按合同履約。

恆興工業大廈。

結果證明了柯希平的此次決斷相當有遠見,省五建因爲柯希平的守信,願意把更多的供貨合同給到他,柯希平這單供貨合同中出現的虧損,在日後更多的供貨合同中慢慢賺了回來。

守信之外,就像青年時代發現了平原與山區以物易物的商機一樣,柯希平還發現了從臺灣進口鋼材到大陸銷售的利潤空間。鋼材當時在大陸屬於緊俏物資,在臺灣卻並沒有那麼強烈的需求,藉助省供銷公司的進出口權,從臺灣進口到大陸的鋼材,每噸有五六百元的利潤空間。

承包省供銷公司廈門分公司的魄力,柯希平由此奠定了此後對外一系列投資的財務基礎。

3

承包省供銷公司廈門分公司斬獲第一桶金後,柯希平就一直留意合適的投資機會,在紫金礦業之前,一些其它項目的投資已經先於紫金礦業股權見到回報。

1994年,承包省供銷公司廈門分公司期間,柯希平創立了恆興建築裝修材料公司,這是現在恆興集團的前身。

從鋼鐵貿易中,柯希平看到了建材市場的更大需求,特區建設,不只需要鋼鐵水泥,還需要其它建築裝修材料,這裏面蘊含着巨大的貿易商機。

柯希平的經營範圍由鋼鐵延伸到了各種建築裝修材料。由於切入建材領域的時間較早,在市場還沒反應過來之前,恆興建材就已經取得了不少建築裝修材料的區域代理經銷權。

貿易品種的擴大,柯希平的財富雪球進一步滾動。投建江頭建材城,是柯希平最早收穫回報的一個投資項目。

從建築裝修材料貿易中,柯希平又一次看到,廈門沒有專業的建材市場,很多消費者不得不跑到上海、廣東等地採購,道阻且長,成本高昂。

江頭建材市場。

2001年,在柯希平的推動下,恆興建築裝修材料公司在仙嶽路江頭段一側,主導投資興建了廈門江頭建材市場。

這是廈門最早的專業建材市場,它的建成對日後大江頭建材市場的形成,乃至廈門其它區域更多專業建材市場的覆射帶動,都起到了樣板的作用。

江頭建材市場投入使用後,首先在江頭片區引發鯰魚效應,緊隨其後,陸續出現了新景、國聯和阿里山等多個專業建材城,原本定位突出臺商特色的臺灣街,變成了“廈門建材一條街”。

投資江頭建材市場後,恆興的產業鏈由之前的中間批發環節,延伸到了終端零售。柯希平全力出擊建材裝修產業鏈的那個當口,正好趕上了中國房地產高歌猛進的黃金二十年。

安廈快速路是柯希平的另一投資手筆。

外界或許並不知道,現在廈沙高速從廈門到安溪段,最早只是規劃爲安廈快速道,而安廈快速道的投資商正是柯希平。

柯希平投資安廈快速道帶有一定的家鄉情懷。

早期,安溪通往廈門,只有一條必須坐上四個多小時車程的盤山公路,1995年,原國務院總理李鵬題詞的龍門隧道通車後,安溪往來廈門,纔有了較爲平坦的204省道。儘管較之最早的盤山公路,安廈之間的交通條件已經大爲改善,但與高速路相比,這條省道在耗費時間上還是不盡如人意。

廈安高速。

於是,安溪縣官方就有了籌資修建一條從安溪通往廈門快速道的提議。這一提議得到了時任廈門市領導的支持,於廈門而言,廈門是一個港口城市,安廈快速道正好可以打開一個大後方,增強廈門經濟特區的輻射力,通過安廈快速道這條物流通道,把安溪、永春、德化和南安串聯起來。

然而,安廈快速道當時還不在福建高速路網規劃之內,純粹依靠地方財政投入,安溪拿不出那麼多資金,於是,採用現在時興的PPP方式,藉助社會力量引入民間資本。

項目披露後,很多民企熱血沸騰,有二十八家報了名。但讓安溪縣官方大失所望,進入公開招標環節,報名的民企悉數放棄。這讓安溪縣相當尷尬,最後,他們找到了已成功投資紫金礦業的柯希平。

安溪縣政府規劃之初想到開頭並沒想到結尾,安廈快速路後來併入了福建高速路網,柯希平的前期投入又變成了一筆成功的投資。2012年,廈安高速通車,從安溪到廈門的車程,由之前走省道需要近兩個小時,縮到了四十五分鐘。

投資廈門財富中心則是柯希平的一次抄底傑作。

現在的廈門財富中心是輪渡碼頭的一幢地標性建築,歷史上,財富中心所在地塊曾是一處爛尾樓,柯希平接手的時機選在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2008年。

國內外經濟形勢都不好,全球資產價格一定處於較低水平,這是柯希平抄底財富中心時的判斷。彼時手握大量現金的他,正在四處尋找理想的獵物。

廈門財富中心實景。

財富中心的原外資東家轉讓這個項目時,出價其實不低,是原來買入價的兩倍以上。一聽說如此高的價格,恆興集團內部就先炸開了鍋,多數人表示反對,理由是,這麼高的價格,未來不會有多少利潤空間。

柯希平慧眼獨具,卻看中了財富中心稀缺的資源性。他堅定地認爲,財富中心的地理位置不可複製,這種不可複製的地理位置,必然促進物業的保值增值。於是,他力排衆議,果斷放棄了之前參股的觀音山甲級寫字樓海峽明珠項目,集中資源打造財富中心。

2011年,一百九十二米高的廈門財富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爲當年福建第一高樓。而今,這幢寫字樓的出租率常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廈門甲級寫字樓裏不多見的,稅收貢獻過億的“億元樓”。

國家四萬億投資拉動經濟,拉高了國內房價,也拉高了財富中心的賬面價值,但也讓柯希平產生了遺憾,他還來不及抄到更多的優質資產,四萬億已經導致了資產價格的快速回升,此後至今,這種絕佳的抄底機會一去不再。

4

柯希平在紫金礦業股權投資中一戰成名,在成名後又接連成功投資了數宗股權。柯希平的投資手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他的生意搭檔陳發樹。

繼成功投資紫金礦業之後,陳發樹又出手投資了國內A股的雲南白藥和青島啤酒股權,柯希平的手法如出一轍,選擇投資的新一輪標的同樣是A股上市公司。

2009年,陳發樹以二點三五億美元受讓青島啤酒百分之七點零一的股份後,柯希平也斥資十六點八億元人民幣買入七億股京東方A增發的股票。這一投資手筆一度驚豔國內資本市場,在增發股上市交易首日,柯希平賬面浮盈超過二十八億。

投資京東方A。

一年後,柯希平減持京東方A,雖然受大勢影響,減持價回落在二點九元到三點七三元之間,但與二點四元的增發價相比,柯希平投資京東方A還是獲得了不菲的回報。

曲線入股ST盛潤,展示了柯希平不俗的財技。柯希平此舉意在借殼,借殼的主體是吉林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富奧股份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2009年,吉林省天億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亞東投資成爲富奧股份的控股股東,而柯希平是天億投資的大股東,持有其百分之三十七點九二的股權。

ST盛潤昔日披露的公告顯示,2012年,天億投資共斥資十一億入股ST盛潤A,持有其百分之二十點二股權,每股成本僅爲四點一九元。

富奧股份。

隨着成功借殼,ST盛潤早已更名爲富奧股份,並且總股本由借殼之初的二點八八億股,驟增至現在的十八點一一億股,現在的股價雖然與借殼之初基本持平,但總股本已經翻了不只六倍,這意味着,柯希平借道天億投資曲線入股的富奧股份股權,現在賬面浮盈已經超過二十五億。

從投資紫金礦業,到投資京東方A和富奧股份,柯希平均當配角,進入2014年,柯希平當了一回主角。

這一年,柯希平絕對控股並出任董事長的恆興黃金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這是“恆興系”的核心資產,它延續了昔日造就財富神話的紫金礦業主營,主營黃金的開採、生產和勘探,與紫金礦業似乎正面競爭,但又有所分叉,紫金礦業的一家嫡系企業成爲恆興黃金的基石投資者。

恆興黃金在國內赴港上市的企業中表現搶眼,與上市之初相比,恆興黃金的市值已經翻了將近一倍,現在的市值維持在五十八億上下,峯值一度超過八十億。

恆興黃金在港交所上市時。

而這種成長趨勢還在延續。根據恆興黃金年報,2016年淨利潤增加百分之二百八十,2017年淨利潤增幅超過百分之十八,2018年上半年,在中美貿易爭端步步升級的大背景下,恆興黃金淨利增幅放緩,但仍保持着一定的成長速度。

柯希平新一輪的投資手筆,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堪稱代表作。瑞松科技是一家涵蓋機器人、智能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的研發、製造、應用和銷售,爲客戶提供一整套柔性化、智能化系統整體技術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

有個合作頗受關注。2007年,瑞松科技與日本北斗株式會社合資成立廣州瑞松北鬥汽車裝備有限公司,這是國內最具規模的汽車智能裝備技術研發製造商。

在“中國製造2025”的國家戰略下,柯希平的這一投資手筆無疑頗具遠見。

柯希平的投資,收穫是主旋律,當然,和所有投資人一樣,他也有失手的時候,比如停牌已達八年之久的香港上市公司天然乳品。

按照操盤者的初衷,天然乳品要在香港實現“蛇吞象”式的借殼上市,當時的天然乳品市值大概十一億港元,裝入的資產卻爲價值八十億港元的新西蘭最大私人牧場Crafar農場,從而在國內打造中國進口乳品第一品牌。

但因涉嫌違規,天然乳品遭到停牌至今,2016年,柯希平主動清盤了當時爲投資天然乳品而在開曼羣島註冊成立的運營主體。

5

“讚美改革開放,什麼樣的溢美之詞都不爲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民營企業,更沒有什麼民營企業家,也沒有什麼財富。”觸及改革開放話題,柯希平談鋒大健。

在柯希平看來,一位優秀的企業家必須具備睿智、韌性、誠信、信念和責任五大特質。

企業家首先必須是聰明的,有對宏觀的洞察和對微觀的認知能力,以及對機會的把握和對未來的先覺能力。

“人到絕境,必有轉機。”這是王陽明悟出來的人生哲學。

以柯希平的感悟,不管是經商還是人生,其實從來都沒有一帆風順,大多會經歷低谷甚至是絕境,黎明往往會在最後一刻出現。

風雨過後,會有兩種人生態度,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會是雨後彩虹和藍天白雲;一種人則低頭看地,看到的淨是淤泥積水沒有希望,只有那些不屈不撓的人才能堅持到最後。

辦公室裏的柯希平。

誠信是傳統中華商業文明的精髓所在,在柯希平的處事哲學中,也是做人的基本素質,“‘仁、義、法、智、信’是中國商人的爲商之道,但改革開放以來,有些商人爲了利益不擇手段,破壞了商人形象”,爲此,擔任廈門市工商聯主席與全國政協委員期間,柯希平呼籲恢復“商人節”,倡導“在商言信,大益爲公”。

人光有理想還不夠,還要有堅定的信念。新時代優秀企業家應該要有對國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及對企業發展和對自己未來的堅定信念,樹立信心,堅定理想,勇往直前。

作爲一名企業家,還必須有責任擔當。

柯希平小時候就讀於安溪縣進來學校,那是一所由愛國華僑柯進來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回鄉捐建的學校,這位與陳嘉庚先生同時代的企業家,即使在企業經營困難的時候,依然優先保證進來學校的教育經費。

柯進來的故事自小就深深感染了柯希平,事業有成後,他順着柯進來昔日的公益足跡,重建了進來學校,而今,這所學校的硬件水平在全省首屈一指。

他還投入超過兩億,在安溪縣城創辦了非營利的恆興中學,十多年來,每年資助一百名貧困生免費上學,並向數百位貧困大學生提供資助和獎勵。他還向廈門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安溪八中、龍巖上杭一中等捐資近億。

至今,柯希平在教育及公益事業的捐款累計已經超過四億。近年來,廈門教育資源持續緊張,繼安溪恆興中學之後,柯希平還計劃在廈門再投建一所私立學校。

“人死留名,虎死留皮。人活世上,得爲社會留點什麼。”柯希平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