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俄軍伊爾-20M偵察機被友軍敘利亞的S-200防空系統擊落,雖然俄軍宣稱伊爾-20M被擊落是以色列的錯。但事情過去2周之後,我們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事,那就是伊爾-20自己爲什麼不能自衛?

現代戰場上,偵察機、預警機、加油機這類高價值特種飛機,乃至運輸機等目標都可以說是“人人喊打”,是各類武器的優先打擊目標。因此,現在國際上的主流是儘可能爲此類飛機加裝自衛系統。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這事。

△俄軍現役的伊爾-20M偵察機沒有任何的自衛裝置

被擊落的伊爾-20M建造於上世紀70年代,曾在2011年進行過簡單維修升級,雖然老是老了點,但狀態應該還算湊合。因爲年代久遠,伊爾-20M沒有任何自衛手段,與民航機幾乎沒什麼卻別,被導彈瞄準後,只要導彈自己沒問題,飛機基本上也就“掛”了。

這問題俄軍不知道麼?當然知道,俄軍早在2009年就啓動了伊爾-20MS升級項目,首架樣機於2014年前後首飛。伊爾-20MS是偵察機,首要任務當然是升級電子和光學偵察設備。

△升級後的伊爾-20MS示意圖,其中6爲導彈逼近告警裝置、7爲干擾彈發射裝置、3爲電子戰天線

此外,自衛能力也是伊爾-20MS的關鍵升級關鍵內容,措施包括加裝4個導彈逼近告警系統(MAWS)探測窗口,窗口分別佈置在前後機身以實現360°覆蓋。機身中後部兩側上還增加了兩個用於加裝干擾彈發射裝置的整流罩,每側的發射裝置都包含兩種口徑,其中26毫米口徑干擾彈32發、50毫米口徑干擾彈14發,可發射紅外、雷達干擾彈。伊爾-20MS還增強了電子戰裝備,也可以算是另一種自衛裝置。

S-200是年代久遠的蘇聯導彈,如果伊爾-20M有自衛裝置,生還概率還是很大的,只是現在已經沒有如果了。

△俄軍新造的伊爾-476運輸機、伊爾-478加油機都裝備了包括定向紅外干擾系統(注意機鼻下面的球)在內的全套自衛裝置

升級伊爾-20M的自衛裝置可以說是俄軍近年增強軍機自衛能力的冰山一角,如今在俄軍新造的空中加油機、運輸機、直升機上,增強自衛能力已經成爲基礎工作。除了伊爾-20MS上用到的導彈逼近告警裝置+干擾彈,大都還會有定向紅外干擾系統(DIRCM)這類主動對抗系統應對防不勝防的便攜式防空導彈等光學制導武器。

△俄羅斯直升機的主動紅外對抗系統更新換代也非常快

那麼俄軍這麼做是“超前”舉動麼?當然不是,歐美等西方國家在這方面起步的更早,如定向紅外干擾系統已經發展了好幾代,生產裝備數量更是數以萬計,俄軍目前裝備的數量只是比歐美的零頭多一點。

△美軍近年新生產的運輸機、特種飛機也都有完善的自衛裝置

應該說,伊爾-20M被擊落就飛機自衛的角度來看,對各國軍隊如何提升自家飛機生存力都是教訓。

這其中誰的觸動又該最大呢?或許應該就是中國了,以外我們國家受限於飛行平臺,在運輸、特種飛機方面建設方面頗爲滯後,如今這個問題解決在即,運輸、特種飛機的生產規模即將迎來井噴,生產規模或許能達到大幾百。可就目前來看,我們在飛機自衛能力上的投資還是比較有限,即便是空警-500這樣的最新高價值飛機也都是“裸奔”上陣,其它飛機自然更不用說了。

△從公開的圖片看,我軍新造的特種飛機、運輸機似乎連干擾彈發射裝置都找不到

這其中也許有“剛起步”的原因,但我們作爲後來者,面對國際上這一主流趨勢還是應該儘快追上。自衛系統雖然不能說保飛機“金剛不壞”,但作爲現代戰場的入門級保命裝置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儘早規劃,以我軍龐大的需求量,裝備成本相信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