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軍費有限,總想少花錢多辦事。他們知道,大型軍事裝備有了,並不意味着就有戰鬥力,還需要有充足的彈藥等耗材,既要好又多,又不要價格昂貴。

而巴基斯坦是苦孩子出身,歷經三次印巴戰爭,知道必須要依靠自力更生,解決彈藥自給自足問題,以滿足戰時的巨大需要。

這樣,烏克蘭有需求但沒有多少錢,巴鐵有加工製造能力且價格便宜。所以二者一拍即合,簽訂彈藥供需合同。特別是在交貨階段,巴鐵頂住俄烏隨時開戰的危險和壓力,冒着危險,準時將烏克蘭訂購的軍需品運到前線。我們認爲,烏克蘭應該爲此表示滿意和感謝。

但烏克蘭當局不知道投桃報李的意義,更裝傻不想知道“雪中送炭”與“落井下石”的關係。爲了掙取不義之財,爲了讓印度訂購自己產的貨運飛機,烏克蘭竟然大言不慚,支持印度對巴基斯坦的轟炸打擊。

可是,見財眼開的烏克蘭當局忘記了,印度是俄羅斯和美國軍事裝備的傾銷地,烏克蘭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敢搶兩位老大嘴裏的奶酪,將來怎麼會有好果子喫呢?一定會是雞飛蛋打的結局。

我們認爲,對於這個結果,巴基斯坦並不會在意。因爲它早已看透世態炎涼。知道與烏克蘭只談生意,不談友誼。

而對於搬不走的鄰居印度,巴基斯坦人又愛又恨,遇事只好讓着,因爲印度有脾氣,但缺乏骨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