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背河

千百年來,南流的飲馬河經過孤山在大同府與其東面的東塘坡形成的河谷間,氤氳了三代京華的王氣,聚匯成御河最終奔向桑乾河。

話說光緒年間,御河河道很寬,河底深淺不一。春秋溫順,夏天河水有時漲到一兩丈,而古興雲橋早已塌圮。河西有商貿聚集的十萬府城,河東有一州四縣的百鄉千村,人流物流當然不會被阻斷,於是沿河就有了背河一行。有名的是李佔魁一家,練武走鏢,執掌河道。李家有二十多個背河的,繁忙的時候,背河人光着膀子,貨物大多頂在頭上,憑着好水性和對河道的熟悉往來於兩岸。想過河的人無論男女,坐在背河人的雙肩上,用雙手抱緊背河人額頭,背河人摟住他們的足踝,儘量不讓河水溼了他們的腳和衣服。馬車過時先卸下貨,再捂住馬眼,打馬過河到對岸再把背河人用頭頂肩扛過來的貨裝上車。

東塘坡沙樑上曹夫樓村的後生先寶,高大健碩,水性不錯。原先一家人靠三畝薄地艱難度日,看到御河兩岸人來人往背河的營生不錯,就有了背河賺錢的想法。誰知道沒背幾趟河就讓李家的小徒弟聚財攆了出來,說什麼必須向李師傅交份子錢,才能借用李家的水褲,並在李家的管領下背河。驢皮縫製的水褲不透水,是背河人在河水很涼的時候必備的,開河封河時又是冰凌又是冷水更離不了水褲。但是先寶一個多月前就有同村女孩小蓮給他縫製了一條齊胸的水褲,不需要借用李家的,惹得李家的小徒弟不高興,背河的營生暫時泡湯了。

小寒剛過,西北風颳得昏天蔽日,御河寬闊的河牀上夜裏水剛漫過,新凍成的冰面顯得格外光滑明亮。渾源一富商一花軲轆車貨要回鄉,李佔魁親自走鏢。拜罷鎮河鐵牛,又遙拜了東岸高高的真武廟,一行人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前行。突然馬嘶人叫,只見花軲轆車碾塌了冰面,半個車陷進冰窟窿,李家的小徒弟聚財也掉進了冰下的暗河。剛好在附近的先寶趕忙跑過去,讓岸上的人把繩子捆住自己的腰,在暗河中拉住了聚財。先寶又幫他們抬車轅、駕馬,把花軲轆車拉起。李佔魁大喜,掏出碎銀子給先寶,並且吩咐以後先寶可以隨便背河。以前先寶只掙過“光緒通寶”之類的銅製錢,他把碎銀子拿給小蓮看,說:“過四月八廟會時,我揹你過河進城買繡花鞋。”但是過了三月三,小蓮就被她爹嫁到了城裏……

好在先寶在背河這行名聲越來越好,四月八廟會的時候,他雖沒能背小蓮過河,卻也陰差陽錯地背來個媳婦,從此,先寶就用這背河的營生維持着一家的生計。

如今,御河上七橋飛架。背河,大同話:成了搗古!

劉忠

大同文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