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經濟觀察網記者萬敏7月中旬的一個週六,在關於資管行業發展的一次課題評議會上,剛剛從度小滿副總裁一職離任的張旭陽,以“光大銀行首席業務總監”的身份參會,就座於一頭銀髮的工行原行長楊凱生的旁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一位參會人士對記者透露,當天在場的多位來自監管、銀證保信託資管業界的人士發言均圍繞監管環境、業務模式等議題展開,而張旭陽在自由討論的環節發言中則提出,需要更多關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對投研能力的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或許可以看做其在百度的3年職涯對其思考方式的影響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已經落地的幾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一把手的職業經歷中,張旭陽是唯一一位擁有互聯網企業工作經驗的人,被業內稱爲“人民幣理財開拓者”的他,也是較早提出“智能金融”概念的人。此番歸來,是否會將光大理財子公司打造爲強科技屬性的資產管理公司,甚至助推銀行資管行業向智能化、科技化方向轉型,值得期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參會人名單金融科技退後一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數天前,騰訊原副總裁吳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國內第一梯隊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作出了犀利的點評,對百度,他認爲“百度僵化落伍,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沒有希望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觀點可以作爲過去幾年百度在移動互聯時代的業務總結,但不能作爲百度在AI科技方面潛力挖掘的定論。”一位多年觀察互聯網行業的投資人士對記者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BAT佈局AI智能的過程中,阿里注重商業應用,騰訊重視產品和用戶,百度則更爲技術至上,強調技術創新。上述投資人士認爲,人工智能的戰局尚在進行中,但落地到各自的金融業務上,技術層面的優勢尚未轉化成真正的盈利能力,業務佈局層面的短板反而更多暴露,失去場景和產品的有力支撐,度小滿的發展速度、市場份額並不能與其科技巨頭的地位相匹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面具備更專業的技術能力、更強勁的產品創新能力和更靈活的團隊運作方式,但在金融基礎數據和運營經驗等方面相對缺乏,這些仍阻礙着科技企業在金融領域充分發揮優勢。”在2018年初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張旭陽對科技公司的金融業務作了溫和的點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百度金融和度小滿金融的工作期間,張旭陽分管理財和資產管理業務,對於這兩個業務線來說,在當下的監管環境和市場格局中,互聯網企業的中後端技術優勢難有發揮餘地,反而對於傳統的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迫切需要智能化科技的力量來一場升級轉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銀行爲代表的金融機構具備成熟的金融業務運營體系、豐富的金融產品設計知識和完備的金融數據要素,在當今中國經濟改革浪潮下,又迫切需要向智能化做戰略轉型以佔領高地”,同樣在上述那篇文章中,張旭陽提出,智能金融歷經電子化、移動化的發展過程,金融科技已經進入由ABCD(即AI、Block Chain、Cloud Computing、Big Data)爲基礎的2.0時代。作爲金融科技新的核心技術,人工智能推動金融向智能金融轉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6月張旭陽正式離任前,度小滿金融宣佈與光大銀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基於雙方在金融科技、消費金融、個人金融、支付等領域的全面合作。未來將重點與光大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展深度合作,一同探索在產品定製、代銷服務、智能獲客等多個領域的合作空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資管業務中,退出自營零售的正面戰場,將自身的AI技術作爲系統化的產品輸出給B端的客戶,對於天然具有百度的技術基因的度小滿金融來說,或許更能發揮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樣抱有向成爲持牌機構的技術“供應商”轉型這一想法的,還有京東數科,日前宣佈其資管科技產品“JT”將實現從技術系統服務向開放平臺服務轉型,並與中信證券、華夏基金等十三家資管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傳統資管向智能科技進一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外的主流資管機構早已開始引入人工智能的技術和專家,通過機器學習、數據自動化處理等技術來提高效率、乃至探索改善提升投資決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外媒報道,摩根大通2018年5月份聘請了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繫系主任曼紐拉-維羅索(Manuela Veloso),以幫助發現“可能改變金融服務的潛在機遇”。8月份,摩根大通聘請了谷歌雲人工智能產品總監Apoorv Saxena,擔任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服務主管、還將擔任資產和財富管理人工智能技術主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幾乎同一時間,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Pedro Domingos確認加入對沖基金巨頭D.E.Shaw,擔任該公司新的機器學習團隊的董事總經理兼負責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科技浪潮下,傳統的金融行業正在加速向智能化投資管理靠攏,這一趨勢在國內也已初顯端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科技的發展進步,無形資產已經成爲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科技將極大的影響資產管理行業,包括投資目標、估值方法、資產類別、組織結構等八大方面。”中國萬向控股副董事長、通聯數據董事長肖風在2018年底的一次演講中,全面闡釋了科技對資管行業將產生的深刻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在一位資深的資管行業人士來看,目前國內的資管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尚未達到能如此深度應用科技的階段,人工與智能相結合還是行業處於嘗試階段的主流做法,智能科技更多被置於“輔助”的角色,用來提高人工的數據信息處理效率、節省手工工作量等較爲初級的應用層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6月份於青島召開的2019中國財富管理論壇上,張旭陽最後一次以度小滿副總裁的身份公開亮相,當時他在發言中做了一個判斷:銀行理財子公司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完全有能力去對科技、技術做長期投資,承擔相應的成本,並且承擔相應投資失敗的損失,而其它機構沒有這樣的資本實力。下一階段,隨着監管越來越嚴,新金融科技的驅動力、發軔應該在持牌機構。“現在更強調數據或者智能金融對金融機構的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19)》中,曾這樣總結中小銀行的資管業務困境,“在數據層面,中小銀行還面臨着數據採集困境、數據管理缺乏體系、數據應用場景狹窄的問題。在數據採集層面,基本呈現內部客戶數據缺乏以及外部數據質量難以匹配的狀況。數據管理方面,大多爲業務部門分散管理,數據基本未實現歸集及連通。中小銀行自身偏弱的數據分析能力,連帶使得應用場景相對狹窄。目前數據分析結果主要應用於信貸類業務,應用較少於財富管理等零售業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銀行在消費信貸、移動支付領域向互聯網企業低頭時,資管這一金融業務高地或許只有積極擁抱新技術,才能保住核心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透露,目前6家大型國有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已獲批,4家已開業。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已開展相關工作,3家正在籌建,此外,城市商業銀行的相關工作也已起步,農村商業銀行、外資行的理財子公司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有了技術理念加持的專業資管機構未來將怎樣描繪出怎樣的新時代藍圖,值得期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 經濟觀察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衆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7079463586370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