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个品种、年龄段的牛均可感染口蹄疫,感染后一般成年牛多可以耐过,而犊牛则可能继发心肌炎造成较大的伤亡。可以说牛口蹄疫目前并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发病后只能进行对症治疗使牛耐过,因此养牛户必须做好牛口蹄疫的预防尽量不让牛群发病。又到了给牛打口蹄疫疫苗的时间了,养牛户应了解5点问题才可以!

1、牛口蹄疫疫苗的选择

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有A、O、C、亚洲Ⅰ型等7个血清型和60多个亚型,其中牛口蹄疫以O型最为常见,A型次之,亚洲Ⅰ型偶有发生,其他血清型则少有发生。牛口蹄疫作为动物烈性传染病,各地畜牧部门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免费下发疫苗或到场进行防疫,不过畜牧部门免费下发的疫苗多为当地流行的单价疫苗,而现在随着活牛跨地区运输各个血清型的口蹄疫已经没有明显的发病区域划分,因此单价疫苗并不能对牛形成较好的保护,养牛户最好自行购买牛口蹄疫OA型二价灭活疫苗或牛口蹄疫O型、A型、亚洲Ⅰ型三价灭活疫苗。购买牛口蹄疫疫苗时应选择大厂家生产的带有相关批号的疫苗,另外尽量在当地畜牧站进行购买并及时使用,如需进行存放或网购疫苗时应将温度控制在2~8℃。

2、患牛不可接种疫苗

牛口蹄疫疫苗只适用于健康牛,患牛、瘦弱牛、初生犊牛及临产母牛应谨慎注射,不然则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发病等。患牛应等其病症好转后再予以补注,瘦弱牛则需要进行调理增膘才可以注射,初生牛犊需要达到4月龄以上再注射口蹄疫疫苗,疫区或受口蹄疫威胁的牛犊可提前至2月龄,怀孕母牛可注射口蹄疫疫苗但保定和注射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影响胎儿,防止因粗暴操作造成母牛流产,临产母牛则最好不要注射口蹄疫疫苗,以免使其出现流产及影响犊牛健康。另外新引进牛在不确定是否患有口蹄疫(潜伏期)的情况下,特别是从疫区引进的牛,应等7~10天牛没有问题再予以注射口蹄疫疫苗,或者先注射口蹄疫血清进行紧急预防等牛稳定后再注射口蹄疫疫苗,如果牛处于口蹄疫潜伏期贸然注射疫苗会加快发病。

3、口蹄疫疫苗的使用方法

牛口蹄疫疫苗应进行肌肉注射,并且需要刺入一定的深度,皮下注射或脂肪层注射均会影响免疫效果。常见的牛口蹄疫疫苗用量一般为大牛2毫升,小牛1~2毫升,但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生产的口蹄疫疫苗在用量上可能有所差异,这一点大家严格按照说明用量就可以了。疫苗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充分摇匀,以免疫苗有效成分沉淀造成免疫效果不一,疫苗开封后应在12小时内使用完。首次使用牛口蹄疫疫苗时,应先小群注射观察1~2天,无严重不良反应时再大群注射。

4、牛注射疫苗后的不良反应

牛注射口蹄疫疫苗后,一般会有注射部位肿胀,体温升高,及食欲减退1~2日,养牛户不用为此担心,只要加强饲养管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不良反应便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极少数牛注射口蹄疫疫苗后会有过敏反应,例如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口流白沫、肌肉震颤、鼻腔出血等,甚至因抢救不及时而出现死亡,怀孕母牛则可能出现流产,对于这种现象养牛户可紧急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同时采取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以减轻过敏反应降低损失。一些体质弱、抵抗力差的牛注射口蹄疫疫苗后,可能会出现高烧、烂嘴及蹄部肿胀等口蹄疫的症状表现,不过相对于自然发病其症状轻微,一般经过对症治疗后多会好转。

5、牛注射疫苗仍可能发病

不要认为牛注射口蹄疫疫苗就万事大吉,即便注射口蹄疫疫苗牛仍可能发生口蹄疫。首先疫苗质量或注射方法,如果疫苗不合格或没有按照说明要求进行注射,那便可能出现免疫失败;其次牛注射疫苗时正处于潜伏期,或注射疫苗后还未产生免疫力时(20天内)感染口蹄疫,这些情况下牛注射了口蹄疫疫苗仍可能会发病;最后牛口蹄疫疫苗的保护期一般为4~6个月,如果超过保护期而有没有重新接种疫苗牛也可能发生口蹄疫,建议口蹄疫疫区4个月注射一次口蹄疫疫苗,非疫区6个月注射一次口蹄疫疫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