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致力於研究如何讓人工智能對人類更友好,但如何確保建立人工智能也是爲了保護動物的安全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建立對動物的同情心,甚至可以防止動物們被送到實驗室和屠宰場,”善待動物組織主席Ingrid Newkirk說。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HqeALeAdD3wVe\"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20\" alt=\"AI倫理影響遠超人類範疇,打造動物友好型技術迫在眉睫\"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獵雲網(微信號:)】7月23日報道(編譯:原子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互聯網上流傳着這樣一個視頻:一隻熊和它的幼崽艱難地爬上一座近乎垂直的雪山,這個視頻既令人心痛又鼓舞人心。這段視頻在11月迅速傳播開來,視頻裏這隻幼崽一次又一次地下滑,它的媽媽看上去也很無助。這場勢均力敵的角逐最終獲得了成功,全世界的媒體都爲之歡呼。對一些人來說,幼崽的勝利象徵着努力,再努力一下。一個人在Twitter上說:“我們都可以從這隻小熊身上吸取教訓:抬頭看,不要放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當科學家們發現小熊一家很可能被捕捉到這場戲的裝置——也就是無人機嚇到時,互聯網頓時掀起軒然大波。事實證明,熊並不習慣爬冰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位動物愛好者在Facebook上寫道:“這讓我非常緊張。可憐的媽媽和寶寶都害怕無人機,而小傢伙幾乎失去了生命,真的很不負責任而且還很可怕。我不管你是不是在用無人機賺錢。拍攝野生動物時請負責。我們知道什麼是無人機,但是它們不知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是對的。一個在熊身上安裝心臟監測儀的研究項目發現,在頭頂飛行的無人機會導致動物的心率急劇上升,並伴隨着一些奔跑。如果附近有道路的話,這是一種潛在的危險行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誰會想到這些動物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生態學家提出了在動物附近飛行的準則。當一名人類飛行員負責拍攝在俄羅斯的野生熊視頻時,無人駕駛飛機就在邊上,這更加嚇壞了小動物。支持者擔心動物和科技的交融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動物倫理學家和動物權利積極倡導者通常對機器和操作系統不感興趣,”瑞士西北部應用科學大學的倫理學教授Oliver Bendel說。“相反,計算機科學家和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往往對動物不感興趣。他們彼此也不會出現在對方的世界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致力於研究如何讓人工智能對人類更友好,但如何確保建立人工智能也是爲了保護動物的安全呢?最親密的同盟生物來自於動物計算機交互作用(ACI),這是一門七年前正式啓動的學科,並發表了一份宣言,列出了三個目標:提高動物的生活質量和總體福祉;支持動物履行人類賦予它們的職能;促進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家畜、寵物和野生動物來說,差別很大,而AI驅動的工具卻會同時複雜和簡化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該宣言的作者、英國開放大學ACI研究員Clara Mancini說:“動物技術已經發展了近一個世紀,通常不會以動物爲中心進行實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動物和無人駕駛汽車\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在Bendel的論文《走向動物友好型機器》中,他研究了自動駕駛車輛可能對野生動物構成的挑戰。他建議使用“註釋決策樹”的方法來幫助機器在和動物接觸時做出道德選擇。這些樹顯示的流程和結果不一定會阻止機器人系統,但會提供替代方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說:“我認爲必須給它們規定規則,這樣它們才能善待動物。它們不應騷擾、恐嚇、傷害甚至殺害動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網上進行了一項實驗,爲了瞭解人們認爲無人駕駛汽車在有人或某物被擊中的情況下應該做什麼。根據《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他們收集了233個不同國家和地區近4000萬人對於此事的判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們不得不對非法過街的人、老人以及貓狗之類的動物做出判斷。趨勢從一個羣體向另一個羣體展示出來,但模式確實出現了,其中包括有些參與者更傾向於在動物身上舍棄人類。不同國家之間存在差異,其中尼日利亞是最有可能拯救人類的國家,而玻利維亞是最有可能不優先考慮人類的國家。也許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說服大多數人,一個人應該承受衝擊,而不是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並不意味着沒有教訓發生,或者說甚至有現成的成果可以去追求。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估計,每年約有150萬起與鹿有關的車禍,造成約150人死亡。據估計,美國每年有100萬隻動物死於交通事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增壓傳感器和數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無人駕駛汽車不僅可以在最後一秒跳到路面時更加靈活地停車,而且激光雷達可以將車輛的視野擴展到街道的側面和遠處。對於比較小的動物來說,當一些動物物種最活躍或在遷徙時,運行汽車的算法會被教導說要放慢速度。現在,已經有了一些工具可以用來繪製馬路殺手。將這種類型的數據添加到經常發生碰撞的地點中,其實不算是一個巨大的飛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專門爲動物創造的技術關注着不同的點。農場是一個已經擁有了大量人工智能工具的地方,包括IDA,也就是 “智能乳品農場主助理”。它通過頸圈跟蹤奶牛的運動和行爲,並將其輸入一個系統,然後該系統可以對飲食進行評估,並預測健康問題。IDA被稱爲奶牛的Fitbit,目前跟蹤七種類型的行爲:行走、站立、躺下、喫、嚼、喝和空閒狀態,還有更多的檢測行爲將會加入其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傳感器在奶牛場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人工智能增加了數據收集的總量,擴大了我們對奶牛的瞭解,甚至,正如《華盛頓郵報》所指出的,濫用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比如依靠算法來決定哪些個體被送到屠宰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只有現代自動化實踐和技術才能實現工廠化農業的話,那可能會更糟糕。人工智能可以從已經很糟糕的系統中浪費更多的效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道德哲學家、動物權利活躍倡議者、《動物解放》一書的作者Peter Singer說:“我們就是擔心繫統只會進一步完善這一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其他生物產生共鳴的問題是造成這種脫節的主要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類感知環境的方式是重要的方式,”監管AI for Earth助學金項目的微軟首席環境科學家Lucas Joppa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機器人與動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有些人認爲我們給予機器人的權利應該以動物權利爲出發點。當談到設計不會最終殺死我們時,很多關於害怕機器人如何對待我們的話語,都是用來表達人類和動物關係的術語,Steve Wozniak甚至說人類將成爲機器人的寵物。但是,錯過這些機器人將如何對待動物之間的聯繫是一個缺口,比終結者來找我們的威脅還要更緊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即使是我們當中最反對自然的肉食者,也有更多的理由去關心動物友好型人工智能。“同一個健康”的理念假設,也就是人類、動物和環境都是因爲同樣的原因而繁榮或者受苦。幫助所有生命形式都保持幸福快樂的技術,可能從長遠來看對人類有好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埃克塞特大學共生倫理工作組中計算人類動物學研究員Steve North表示:“即使你不是那種自然而然地發現自己與非人類有關聯的人,你也可能會看到,所有這些其他物種在地球生存中所起的作用具有巨大的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技術甚至可以從我們手中拯救動物。人工智能正被用來禁止偷獵,更好地跟蹤種羣等工作,並更深入地瞭解非人類交流。善待動物組織甚至已經在船上使用無人機來偵測非法狩獵的行爲。對於像羊羣剪毛或實驗室這樣的情況,善待動物組織記錄了虐待動物行爲,他們認爲機器也可以更人性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建立對動物的同情心,甚至可以防止動物們被送到實驗室和屠宰場,”善待動物組織主席Ingrid Newkirk說。“因此,雖然我們對一些剝削性的用途,如‘cow Fitbits’持謹慎態度,但善待動物組織確實支持朝着更加尊重的未來方向,對其他生物遠離商品化採取積極舉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AI動物試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Roombas於2002年推出,是許多美國人的第一個家庭機器人系統。後面的故事來自擁有這個系統的主人,詳細描述了他們寵物的反應,包括吠叫和攻擊機器人。Roombas背後的公司iRobot聲稱,這項技術已經在動物身上進行了測試,但寵物主人最終在數十個論壇上發佈了分享最佳實踐的帖子,包括把Roomba當作另一隻寵物對待,甚至責備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種輕率的技術引入方式超越了Roombas,因爲稍微有一點人性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紐約訓狗師Annie Grossman指出,如果狗的手裏拿着iPhone,人們對待狗的方式會有所不同。有些狗會害怕iPhone,因爲它們總是以一種不舒服的方式被推到臉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沒有注意到它是如何改變我們的行爲的,”她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家用機器人,Grossman建議打開它一小段時間,分別在遠處介紹聲音和設備,並與狗一起尋找產生壓力的跡象。最後一步是對新的、可能很可怕的東西進行調整。它讓寵物在自己的時間,以自己的方式與它互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Grossman說:“然後他們會更像‘我知道這一切,我一直在享受這一切。’”\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64168930325351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