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05641831f074ff19d90ab7741fde562\" img_width=\"1269\" img_height=\"844\" alt=\"2019年世界500強放榜!恒大集團三年提升358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改革開放41年,也是中國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41年,41年意氣風發,41年風雲激盪,隨着中國經濟持續向好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民營企業得以實現數量和質量的雙突破。7月22日,《財富》世界500強發佈,除不少實力強大的國企外,民營企業上榜數量和排名也同比大幅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表現搶眼的恒大爲例,從2016年首次躋身世界500強第496位,到今年躍升至第138位,短短三年實現“三級跳”,營收、盈利等方面的核心數據均大幅增長。如果再將時間軸拉長,會發現恒大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歷程,可以看作是中國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乘改革開放東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8年,改革開放爲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打開了大門。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進一步將改革開放推向新階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東方風來滿眼春!一大批卓有遠見者抓住機會下海創業,形成改革開放進程中重要的民營企業家羣體——“92派企業家”。彼時,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做宏觀經濟研究的陳東昇,辭去廳級官位創立泰康保險;許家印也是在1992年辭去舞鋼正處級公職,南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創立恒大,並迅速做大做強。\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b040477acb74e859ba549ea69d0a91f\" img_width=\"218\" img_height=\"300\" alt=\"2019年世界500強放榜!恒大集團三年提升358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中國經濟持續向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服務保障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改革開放41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從1978年不到4000億增長至2018年90萬億,今年上半年,國家統計局公佈國內生產總值超45萬億,同比增長6.3%,在“六穩”政策和一系列改革舉措的提振作用下,上半年中國經濟基本面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經濟的持續向好,服務和保障了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財富》上週四發佈的中國500強榜顯示,500強營業收入總額達45.5萬億,淨利潤總額達3.625萬億,平安、騰訊、阿里、恒大等10家民營企業躋身前40家盈利能力最佳的上市企業榜。另外,全國工商聯去年8月也曾發佈《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民企500強資產總額達28.2萬億,淨利潤總額達1.1萬億,首次突破萬億大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大國強企時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民營企業越來越注重社會責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國,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特徵,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前,民營經濟已成爲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以恒大爲例,成立23年來累計納稅超2300億,慈善捐款超136億,每年解決就業260多萬人。尤其是扶貧方面,恒大從2015年12月開始結對幫扶畢節市,無償投入110億,選派2108人的扶貧團隊常駐烏蒙山區,目前已捐贈到位60億,已協助畢節各級黨委政府幫扶58.59萬人初步脫貧,其中已助力大方縣、黔西縣成功脫貧摘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有富有愛心的財富纔是真正有意義的財富,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纔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隨着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民企業像恒大這樣注重稅收貢獻和慈善公益,成爲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4110601542702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