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是很古老的汉人制的面食,据传国人吃包子是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终使孟,最终让其臣服, 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必须之地泸水, 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 以致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 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从此,在民间即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的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典故丰富了包子的内涵,现在的包子铺师傅估计也不会知道包子背后的故事。

如今包子演变为各式各样的口味:叉烧包、奶皇包、狗不理、小笼包、韩包子、灌汤包、水煎包、豆沙包、舍利包子、九园包子、烧卖、 二奶包等等

在南方,包子和馒头是截然分开的,在北方包子别称馒头也就是是带馅的馒头 包子铺里售卖各种馅心的包子, 南方人吃包子喜欢带肉馅的比较多, 而带肉馅的包子中又偏爱梅干菜肉包 , 梅干菜是江浙一带特有的干咸菜, 和猪肉搭配制成馅心,汁水饱满,鲜香十足, 外售的包子总是让人担心猪肉的安全和新鲜度问题,不如自己动手做来得放心。

一般包子的制作基本可概分为三大步:

1,面粉发酵制成面皮,2,选择肉类或者菜类制作成馅心 3,面皮包裹馅心制成包子蒸熟后食用。通常面皮的制作一般很固定,馅心的制作选料空间很大,猪牛羊肉,青菜,香菇,芹菜等。

好吃的素菜包,不仅美味好吃,营养也很丰富,比肉菜包更健康。那么素菜馅怎么调制好吃?小植给大家分享一款做法简单,营养鲜美,比肉菜馅还好吃的素菜馅做法!

材料:

胡萝卜、大白菜、鸡蛋、木耳

做法:

1,大白菜洗干净,剁成细碎,加入少许盐拌均匀腌制,腌制出水后,抓干水分备用。

2,胡萝卜去皮,擦成细丝,再切成细碎。

3,木耳提前泡发,洗干净,剁成细末,然后将白菜碎,红萝卜碎,木耳碎放在盆中,加入油拌均匀腌制十分钟。

4,鸡蛋打入大碗中,加入少许盐打成鸡蛋液,热锅下油,油热后,改中小火,倒入鸡蛋液煎至金黄色关火,弄碎。

5,将炒鸡蛋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盐,蚝油,胡椒粉,小茴香粉,生抽拌均匀即可开始包制包子。

分享要点:

1,素菜提前用油腌制,可以防止后面再出水。

2,最好在开始包制时,才加盐拌均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