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一期《四十年前的合陽》時,我們才真正意識到了攝影的重要,認識到了歷史的珍貴。我們更要感謝老一輩攝影家們的經典之作。是他們爲我們認識、瞭解、研究合陽的歷史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影像資料。藉此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我們謹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業!

這是始建於八十年代後期的合陽縣政府大樓,作爲那個時代的標誌性建築,如今依然不失當時建築設計師的睿智。在其西邊,照片只能看到一角的一座大樓,是百貨公司的第一零售門市部大樓,作爲合陽縣第一座高樓(四層),可謂開創了合陽縣建築史上的先河。照片前面的是合陽縣政府招待所大門警衛室。政府大樓前面的一排平房,作爲合陽縣信訪辦、司法局辦公地址和宣傳櫥窗,你看到了嗎?

尊經閣,坐落在合陽縣中點位置的文廟,自建於明萬曆初年。其建築形式爲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立面三屋,五踩雙下昂斗拱,昂形豬嘴,柱頭、補間、轉角齊全,下層四周有迴廊,各翹角掛有鍵鈴,樓閣高20米,整個建築比例勻稱,堅實穩固,宏偉壯觀。1988年省文物局撥款進行了維修、刷新。文廟前面這條街,就是合陽縣城最繁華的東大街。文廟東邊的二層樓,是合陽縣人武部辦公樓。

這是從合陽縣東門外十字拍攝的合陽縣東大街全景。有知道這些建築都是什麼單位?敬請留言,以備後人瞭解知曉合陽縣城建歷史。

這張照片,是從合陽縣西大街與北大街丁字口(原五金公司大樓上)拍的。以蘇聯建築爲風格的樓房,是合陽縣百貨公司第二零售門市部和合陽縣糖酒副食公司門市部。這張照片應該是一次大型慶祝活動街上游行情景。

昔日繁華的集貿中心商鋪,把尊經閣圍成一團,文廟那是處於半開放狀態。南大街口拐角地方,也就是照片右下角的建築,是合陽縣第二食堂,後改名“合陽縣伊尹食堂”。有誰知道文廟前面的房屋是什麼門店?

這是合陽中學的舊貌(原實驗中學、現在城關實驗小學校址)。合陽中學是在封建帝制剛剛終結,民主革命與新文化運動初興的1916年創建的,是我省創建最早的縣立中學。陝西省政協第二、三屆委員會副主席、陝西省第三屆人大代表、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黨晴梵先生當時用縣府投資的2000塊銀元創辦這所學校的目的,就是從啓蒙入手,提高國民文化素質。“郃陽中學”由中國近代書法家于右任先生題寫。學校建成之初,瑞典牧師山依仁、“左聯”作家魯彥、化學家季舞韶、數學家黨修甫、語言學家楊春霖、畫家石波夫、文字學家杜松濤等一大批名師先後來校任教,他們爲這所全省最早的縣立中學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合陽中學先後培養出了詩人王致遠、軍旅作家李斌奎、國畫大師賀榮敏、作曲指揮家閻惠昌、航空航天專家雷凡培等一批國家建設的棟樑之才。

尊經閣,合陽縣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築。風雨千年,巍然屹立,見證歷史,昭示後人。

合陽縣最早的體育館,那個時候叫“合陽縣燈光球場”。位於當時的合陽城外如今的東街小學南鄰(原東街停車場、百合傢俱城),與合陽中學一路東西之隔(今交管站對門南)。

合陽縣烈士陵園,位於縣城中心東南、官莊村以西、合(陽)馬(家莊)路南側。如今改建爲天合園。這是烈士陵園大門。

來源:合陽圖片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