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國慶節馬上就到了,過節期間,大家都會給親人精心準備的美食。精心熬製的瓦罐雞湯、燉了8小時已經變成白湯的鯽魚湯,有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雜糧粥,有濃稠養胃的皮蛋瘦肉粥,有滋補養生的小米海蔘粥,還有集美味與營養於一身的海鮮湯泡飯等等美食。在這些美食中,到底哪個更健康呢?

  面對六款美食,於康老師卻說,無論是粥還是湯,看似是我們最瞭解的常見菜品,反而不僅存在營養誤區,還存在不少健康隱患,如果長期喫錯了,甚至有引發疾病的危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誤區1:雜糧粥降糖?

  五穀雜糧是很有營養價值的,主食裏做到粗細搭配,五穀雜糧粥軟乎,很多人愛喫,但是五穀雜糧的核心營養成分是澱粉,經過幾個小時的煮制,澱粉分解成糊精,糊精越多,升糖越快。

  粗雜糧粥升高血糖快,降得也相對快,糖尿病患者想喝粥不能太大量,避免血糖波動過大。晚餐的時候大量喝粗雜糧粥是老年人裏常見的,這樣的血糖波動帶來非常不安全的影響,尤其是對血常異常的老年人。

  有些老年人晚上喝點雜糧粥,半夜就出現了低血糖反應,如果長時間持續帶着這個低血糖反應,就有可能造成大腦的一些損害,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一定要防止。

  血糖高的人羣不建議空腹喝,最好先喫點乾的東西再喝粥,一干一稀,對胃腸道也有好處。

  【專家提醒】食物不能降血糖,即使喫粗雜糧,也是隻能讓血糖升高慢一點,食物沒有藥理作用,只是營養補充,變成粗雜糧粥更沒有降血糖的作用。

  誤區2:粥裏放食材,能增加營養?

  海蔘是很好的食物,病人術後可以用海蔘補蛋白,但是海蔘蛋白“量”大,“質”不高。一碗粥裏的海蔘本來就不多,究竟能補進去多少高質量蛋白是個問號。專家告訴我們,補蛋白和海蔘不是絕對劃等號,可以用別的物美價廉的好食材補充蛋白。

  牛奶、雞蛋、魚肉誰的蛋白質含量最多?

  就補蛋白而言,牛奶、雞蛋、魚肉三樣食物都很好,從量到質最好的,常喫且易獲取的就屬雞蛋了。魚肉在帶來蛋白質的同時還會帶來其他成分,而牛奶對一些人是不耐受的,量也不那麼集中。

  注: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越接近人體蛋白質吸收模式的氨基酸,生物價值越高。

  誤區3:粥里加一切營養就夠了?

  專家告訴我們,不要對粥太迷信,粥里加上各種食物,各種補品也只是載體,其實沒什麼營養,不會有很神奇的效果。

  乾的主食和粥一起搭配,或者一邊喝粥一邊就菜,菜可以多樣化,葷素搭配等喫法,都是很好的選擇。

  誤區4:湯泡飯裏食材多,營養好?

  專家告訴我們,常喫湯泡飯,容易得胃病。很多叔叔阿姨都用湯泡飯解決剩飯,米飯經過浸泡,很多人在喫的時候常常不會充分咀嚼,所以,常喫湯泡飯容易導致胃的負擔增加,而且抗性澱粉難以消化,用肉湯、菜湯泡飯很容易高油鹽。

  誤區5:湯的營養價值高,喝湯有營養?

  燉湯是叔叔阿姨常見的烹飪方式,過節的時候餐桌上少不了有一道菜是湯類,燉餐前喝點湯,可以開胃、促進食慾,但是專家告訴我們,湯裏是沒什麼營養的,真正的營養在煲湯的底料裏。所以,喝湯營養遠不如肉,肉湯可能有高油脂、高嘌呤,痛風、三高患者不宜多喝肉湯。

  【專家提醒】如果長時間的喝了很多湯而不喫肉,不僅獲得不了營養,還會導致營養不良,但是身體虛胖。

  長時間的小火慢燉湯裏的營養價值會上升一些,但是高的有限,比如骨頭湯,湯裏是沒有鈣的,骨頭湯補鈣是不科學的,如果把骨頭剁成骨末,用很濃的醋煮6個小時,雖會讓骨頭裏的鈣成倍增加(鈣含量:100毫升裏大概一點多毫克),但是遠不夠每日所需800—1000毫克的鈣。

  大家都認爲,雞鴨魚肉經過長時間的燉煮,湯變成乳白色就很有營養,實際上,白湯是乳化的脂肪,沒有特別的價值。

  專家告訴我們,肉湯裏可能會有對高尿酸血癥、痛風、肥胖、膽囊炎、胰腺炎不利的成分,所以喝湯的時候要記住:

  ①喝清湯,比如蔬菜湯、蘑菇湯、西紅柿蛋湯等。

  ②喝肉湯的時候儘量把油撇乾淨一些。

  ③不管喝什麼湯,都最好喫煲湯的底料。

  我們要站在科學營養的角度上,讓美食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健康、平安、長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