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隨着農產品標準化程度的提升,部分農產品的存儲週期長,成爲衆多資本玩家追逐的熱點,每隔1-2年都會出現的”姜你軍”、“蒜你狠”,連“香菜君”都成了抖音網友顯示財富的大菜啦。

然而這些還都不是超級資本對象,產量全球第一,總量也是全球第一大水果的蘋果,正在孕育巨大的資本黑洞效應,從2000年開始,煙臺棲霞出現大規模的冷庫建設,20年的時間,這裏成爲全球最大的冷庫集羣產業中心,大概有700多家冷庫,冷庫平均容量達到5000噸,總容量超過350萬噸,棲霞大約100萬畝大大小小的果園,去掉30%幼年果樹,盛果期大概70萬畝,按照5000斤/畝產量,所產蘋果全部入庫才能把庫填滿。

冷庫的扎堆建設 ,大大加長的蘋果的銷售週期,所以你在煙臺很難聽到滯銷蘋果的說法,因爲有冷庫,銷售期可以擴到全年。而陝西 山西等地由於冷庫數量、冷庫條件相對還沒有如此完善,導致每年都有滯銷,這個核心是產業鏈配套。除了冷庫,還有深加工鏈條,果汁、果脯、果脆、鮮果出口等等。

爲什麼說蘋果現貨和期貨正成爲資本賭徒的收割機呢?

一、小農戶與大農場正在博弈產品與品牌

在農產品現貨市場大家日常接觸到的基本是以小農戶爲核心的農產品生產主體生產出來的蘋果,因爲規模小,大部分依靠將蘋果寄存在冷庫,有冷庫代爲銷售,而冷庫並不對產品品質負責,而是由農戶自己把握品質,那大小、表光、糖度、種植方式都是不受控的,且無監督機制,這樣的模式直接導致,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存在巨大的偏差。而大農場的不斷增加,基本是工業化標準化種植,其成本相對穩定,對價格的訴求也大部分依靠成本+利潤的模型定價,全年可以不受倉儲週期的波動而波動,以求其品牌在市場的影響力。

這種博弈模式會有一個黑洞,期貨市場叫的價格,在現貨市場找不到對應品質的貨源,無法進入交割程序。而哪些囤現貨的賭徒,按照期貨標準入庫的蘋果,大部分是靠真金白銀從農戶那裏收購回來入庫的,算上資金成本大概會額外增加0.5元左右的費用。

大農場的標準化蘋果價格優勢將更加明顯,且囤貨商大部分不直接做渠道,而是等着二道販子,三道販子來拉貨,這樣進一步加劇了對價格的敏感,期現結合的模式更加步履維艱。

二、高槓杆下的看多拉昇,最後傷害的是行業

瘋狂的蘋果,正在成爲資本追逐的對象,現貨市場拉高收購價,期貨市場炒高未來價格,期貨出手賺錢,現貨對沖自己進入交割程序銷售賺錢,這樣的手法正在形成巨大的泡沫。

蘋果是一個大衆水果,是用來喫的,是一個非常巨量的水果品類,種植面積3500萬畝,2017年產量4300萬噸,2018年雖然有所減產,但是體量依然巨大,要理性進行資本操作,尤其是原來傳統的從業者,儘量遠離資本,踏踏實實做產品,做服務,做品質。而資本操盤手也要從產業鏈角度,多爲產業增值做文章,做實事,以求產業新發展,健康發展和朝着科技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短期的利差能害死一幫人。

三、信息化建設任重道遠

作爲核心樞紐的倉儲環節,信息化缺失嚴重,倉儲規模、產品規格、產品數量、產品採後處理的標準化、各級別蘋果的數量、存庫時的標準化等等都沒有一個能夠完整的完成的,這在市場裏被一步一步的放大,偏差也差的十萬八千里,信息化是一個行業能夠健康發展的基石。

果農易,您身邊的果園管家。

種果樹,就關注果農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