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作品是有灵魂的,观看的过程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对话。经过几次纠结之后,我决定将引起我动笔欲望的过程写下来与有缘人分享,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唤起我心底最初的那一点涟漪。

——王瑛

由王瑛艺术工作室与伍艺空间联合推出的王瑛工笔重彩研修沙龙,从2016年4月启动至今已经两年半。

王瑛工笔重彩研修沙龙,是贵州首个针对传统工笔绘画爱好者推出的零基础研修班。从零开始,每一期学员跟着沙龙主持王瑛老师一块儿,共同经历了一段与工笔重彩绘画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由淡到浓、从疏到亲的艺术体验之旅。

研修沙龙的两大特点:一是工,二是美。

首先说说工。按照王瑛老师的说法,王瑛工笔重彩研修沙龙虽然是非专业学习班,但也要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专业精神——工。

一个工字不过三划,听上去很普通,甚至带有一些匠气,写下来也很简单,似乎变不出什么新花样。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今天大家有幸欣赏到的中国传统绘画精髓,无论是名家经典,还是民间墨宝,无一不体现出对“工”——这种追求品质的精神的极佳诠释。正是基于对艺术的这种认知,王瑛老师在研修沙龙的课程学习中植入了对“工”的重视,培养了学员们对“工”的认同感和严谨态度。

每期研修沙龙十六节课,王瑛老师带着大家对景写生,精细描摹。每个学期结束,每位学员都有数件相对完整的作品,这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学员们零基础起步,从勾线写生到晕染上色再到最终完成一件完整作品,大家不仅学习到了工笔重彩的创作技法,同时也丰富了对传统中国绘画的审美认知。

研修沙龙的第二大特点是“美”。中国人将英文Art翻译成美术,这其实包含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和诉求。工笔重彩绘画的美,体现在一笔一划的过程中。这一过程,既经营内容,也讲究形式。对此,王瑛老师有清晰的认识,并亲身实践。

研修沙龙的性质与美术学院带学生,完全不同:对象不同,场景不同,基础不同,目的也不同。研修沙龙的目的,并非培养绘画专业人士,着力点其实是在生活方式:通过体验艺术创作过程,传导艺术创作精神,从而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艺术,不正是用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美的吗?而这对于具有跨界精神的王瑛老师来说,的确是一件驾轻就熟的事情。每一期课程四个多月的时间,她将枯燥的专业学习,融入到轻松的沙龙体验中。她不仅重视内容学习本身,也传导给学员们对艺术创作的仪式感方面的重视。她把每一次的课程学习,都变成了一次心情愉悦的英式下午茶时间,学员们真正做到以艺会友,身心双修,美哉乐事!

王瑛老师是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她能在工作之余投入时间精力来主持研修沙龙,是这些传统工笔绘画爱好者的幸事,当然也是伍艺空间的幸事!

王瑛工笔重彩作品《山灵之舞》

王瑛工笔重彩研修沙龙的学员,虽然大都是普通的传统工笔绘画爱好者,各自有各自的工作事业生活。但是,出于她们对工笔绘画的热爱,在每期课程的学习时间里,大多坚持参加了每一次的课程学习。对学员们来说,主动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更何况,大家还能在这一过程中收获友情呢!的确,经过四个多月的学习,学员们建立起了友谊,大家不仅在学习中交流,也乐于分享各自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因为艺术,大家结缘;同样也是因为艺术,大家发现,自己的视野开始变得不同,对艺术的认识一点点发生微妙的变化。对艺术审美,大家也许各持己见;但对艺术的态度,却总有些基本的方向。艺术推广的重要目的,是改变人们对艺术的成见,建立起大家对艺术的基本态度,态度变了,认识才有可能改变。

王瑛工笔重彩艺术沙龙的授课地点,是贵阳大觉精舍(华家阁楼)。大觉精舍,成人之美。一座城市的人文胜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也正是艺术传播的最佳场景吗?

王瑛艺术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198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

2005-2006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蒋采苹工作室做访问学者;

《苗族古歌》组画原创作者贵州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贵州工笔画协会副会长。贵州女画家协会副会长。

作品《三月三》入选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漫画作品《家有龙王爷》获贵州省漫画展铜奖;连环画《贵州英烈图谱—王鹏飞》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白描花卉教学范本》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组画《苗装》两幅,被英国牛津大学彼得雷福斯博物馆收藏。《赶花坡》获贵州省美展优秀奖。组画《银装》获省人物画大展银奖。

王瑛《白描花卉教学范本》

王瑛工笔重彩作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