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實施土地流轉爲抓手,齊海鄉推動種植結構調整、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脫貧攻堅,這對傳統農業大縣上蔡來說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流轉土地,發展特色規模種植業,有效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

"\u003Cp\u003E盛夏時節,在河南省上蔡縣齊海鄉牛莊村的一塊齊腰深的玉米地裏,壟與壟之間套種的何首烏藤蔓鋪滿了地面,不遠處,有幾位農民在地裏彎腰拔草的身影時不時顯現。\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1hvjKBu2bGO2\" img_width=\"1276\" img_height=\"850\" alt=\"上蔡:土地流轉 興了產業富了農民\"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自2017年以來,我們與牛莊村委合作,先後流轉了2000畝土地,種植的有何首烏、防風、玄蔘、白芷等10餘種中藥材。”上蔡綠土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武告訴記者,除此之外,齊海鄉431戶貧困戶的1316畝土地,也由公司墊資並提供技術指導,全部種上了中藥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流轉土地,發展特色規模種植業,有效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齊海鄉鄉長張凱心中揣着一本明白賬:“農戶流轉土地有租金,在基地幹活的農民,每天能收入四五十元;貧困戶自主種植藥材每畝不僅能獲得1000元的補助,而且公司還負責產品的回收,收益有保障,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好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實施土地流轉爲抓手,齊海鄉推動種植結構調整、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脫貧攻堅,這對傳統農業大縣上蔡來說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構建平臺促流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地處豫中南平原地帶的上蔡縣,全縣有耕地面積165.6萬畝、總人口160萬人,是典型的平原農業大縣。人均佔有耕地面積小,貧困人口基數大,上蔡如何以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爲突破口,儘快讓全縣貧困羣衆的口袋鼓起來,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成爲一道“難題”,擺在面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對現實的考問,上蔡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科學謀劃,精心佈局,穩步推進,採取激活土地這一生產要素的方法,來推動農業現代化水平提升,促進全縣農民增收。“培育一個龍頭、發展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按照此思路,近年來,上蔡縣不斷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走進位於五龍鎮境內的久久糧食產業聯合體,一臺臺大型農業機械在院內“昂首挺胸”,展廳裏以麪粉爲主的農產品琳琅滿目。據介紹,該聯合體是由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河南久久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100多家種植、養殖、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民協會、家庭農場,形成了緊密的農業生產經營產業鏈,聯合體在五龍鄉連片流轉土地1.56萬畝,輻射帶動楊屯、洙湖、齊海、邵店等周邊鄉鎮,規模經營土地7.6萬畝,年產優質糧食8萬多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久久糧食產業聯合體已經成爲上蔡縣規模最大、輻射帶動範圍最廣的糧食產業聯合體。“依託聯合體,我們有了優質的原糧,這才保證所生產的各種小麥麪粉、小麥胚芽粉、雜糧麪粉等產品的高品質,也讓產品有了廣闊的市場。”河南久久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衛國介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實現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是先決條件。爲促進土地流轉工作的有序進行,上蔡縣從加強組織領導着手,專門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上蔡縣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開展具體工作的落實。在健全服務體系方面,縣、鄉、村分別設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站、點),配備了相關工作人員負責推進。在此基礎上,還積極培育專業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通過採取轉包、轉讓、出租、互換等流轉方式,目前全縣流轉土地52.9萬畝,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三成以上;涉及農戶8.1萬戶,佔全縣總戶數的25.3%。其中,流轉貧困戶土地1.6萬戶,面積6.8萬畝,實施結構調整8960戶3.6萬畝。”上蔡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前,晨鐘經濟聯合體、億民糧食產業聯合體、狀元紅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一批現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上蔡如雨後春筍,迅速成長爲本土農業經濟的標杆,引領上蔡現代農業不斷邁上新高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調優結構興產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六月中旬,麥收後的一場及時雨,使重陽街道王營社區羣衆所種植的花生長勢更加旺盛了。“過去,我們村一直是小麥收了種玉米,玉米收了還種小麥。現在縣裏提倡調整種植結構,加上玉米賣不上價,也就都開始在麥茬地裏種花生了,有的還套種了紅薯。”正在田間查看花生長勢的一村民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河南省作出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大力推進“四優四化”,加快調整優化農業結構,重點發展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統籌推進佈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上蔡緊緊抓住這一政策機遇,結合自身實際,以“四優四化”爲突破口,在調優種植業結構上下功夫,強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連片種植優質專用小麥100畝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每畝財政補貼100元;連片新建日光溫室50畝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日光溫室建設面積每畝補助30000元……上蔡出臺了相關的獎補政策進行扶持和獎勵,先後制定印發了《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實施意見》《上蔡縣財政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從項目支持、財政扶持、金融服務、人才支撐、用地保障等方面,引導、激勵涉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積極參與結構調整和產業扶貧帶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效的政策槓桿激勵,爲上蔡縣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數據顯示,2018-2019年度,全縣小麥種植總面積144萬畝,其中優質強筋小麥面積72萬畝。今年以來,全縣種植蔬菜10.98萬畝、花生47.15萬畝、特色林果3.1萬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上蔡縣已形成以邵店、五龍、楊屯、無量寺等鄉鎮(街道)爲主的馬鈴薯種植,以大路李、楊集等鄉鎮爲主的食用菌種植,以東洪、華陂、小嶽寺等鄉鎮爲主的蘆筍種植,以齊海、朱裏等鄉鎮爲主的中藥材種植的特色產業格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做強產業助脫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時下,走進東洪鎮翟莊村田間,環村種植的1米多高的蘆筍秧格外引人注目。在上蔡,以東洪鎮爲核心種植區,全縣共有9個鄉鎮種植了3000多畝蘆筍,直接帶動890戶貧困戶參與蘆筍種植致富。而這一項目的推廣者卻是東洪鎮一名23歲的青年王俊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之前,王俊強和他的父親一起,在山西、北京等地從事建築裝修行業。當他得知家鄉對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的重視,並瞭解了種植蘆筍的市場潛力後,2017年,他返鄉創辦種植專業合作社,專業從事蘆筍的種植與深加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蘆筍是多年生蔬菜,營養豐富,而且產量高,管理方便,市場潛力大。”看到如此好的項目,小嶽寺鄉朱寨村殘疾貧困戶王寶寶不禁動了心。在王俊強的資金、技術幫扶下,王寶寶通過流轉村裏的土地,連片種植了140畝蘆筍。“種蘆筍,不僅能讓俺拔掉窮根,還能幫俺實現當老闆、發大財的夢想。以後,俺也要帶動更多的鄉親共同奔富路。”性格堅強樂觀的王寶寶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產業跟着市場走,富人跟着產業走,窮人跟着富人走。”上蔡縣把土地流轉和結構調整作爲產業扶貧的基本途徑之一,通過把發展產業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確保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持續增強了貧困羣衆的“造血”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介紹,上蔡縣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自主發展生產增收脫貧,採取先建後補的方式,由縣財政給予扶貧資金補貼。2018年以來,全縣共計獎補實施結構調整的貧困戶14264戶,補貼種植面積42884.5畝,總補貼金額1476.18萬元。同時,大力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戰略,全縣共建成農業種植業扶貧基地250個,安置貧困戶勞動力就業2563戶,帶動貧困人口3290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貧作用,上蔡縣還積極引導企業參與扶貧,建立農業龍頭企業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讓龍頭企業真正成爲精準扶貧的主力軍。“全縣採取‘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貧困戶’的模式,縣財政投入集體經濟資金990萬元,在狀元紅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建設高標準溫棚33座,溫棚固定資產歸貧困村集體所有。溫棚由示範園統一規劃管理優先返租給貧困戶,種植的蔬菜、瓜果由示範園統一對外聯繫銷售,真正實現了示範園、村集體和貧困戶的多方共贏。”上蔡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免責聲明:中國食品報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鑑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7447050753152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