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科技教育是山西發展的“金鑰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山西是我的第二故鄉,我來到山西已經整整35年了。這35年間,我見證了山西改革發展的進程,山西也成就了我的事業與夢想。\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0v4ECDUh0VqG\"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06\" alt=\"科技教育是山西發展的“金鑰匙”| 名家看山西\"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在山西偏關老牛灣景區拍攝的黃河美景。薛俊攝\u002F光明圖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從原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畢業後即來到山西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之後的幾十年,在山西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我的事業始終充滿着創新的激情和創造的喜悅。當“大型軋機軸承壽命研究”有效解決了大型軋機承載部件嚴重偏載問題,當大型寬厚板矯直成套技術裝備大範圍推廣應用,當我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金屬層狀複合板波紋輥軋製技術,當我榮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都從內心深深地感謝山西父老、感恩三晉大地。因爲正是由於選擇了山西這樣一個煤炭資源大省,選擇了把冶金裝備設計理論和方法研究作爲自己的主攻方向,也正是得益於山西對於科技人才的不斷重視和大力支持,使我在科研探索和實踐的道路上找到了創新創造的最佳契合點,最終贏得國家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學術榮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山西各項事業步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以山西高等教育爲例,山西省委省\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加強了與C9等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戰略合作,出臺了支持兩所高校率先發展的12條意見,提出了落實國家“雙一流”建設、促進高等教育振興崛起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133\u003C\u002Fi\u003E1工程”等一系列舉措。在國家“雙一流”戰略的指引和山西省委省\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的關懷支持下,太原理工大學積極推進內涵式發展,成功入選國家一流學科重點建設高校,承載起山西3700萬人民對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期待。\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0v4Eh93qIg34\"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19\" alt=\"科技教育是山西發展的“金鑰匙”| 名家看山西\"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山西省廣靈縣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實際和貧困羣衆需求,鼓勵當地手工加工企業設置“扶貧車間”。圖爲一名女工在廣靈縣聚合村一家“扶貧車間”內工作。霍飛飛攝\u002F光明圖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前,山西正處於“兩轉”基礎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關鍵時期。面對新時代黨中央對山西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定位和賦予的全新使命,山西以“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打造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三大目標爲引領,闊步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轉型離不開創新驅動,發展亟待破解難題,科技教育就是這把發展山西的“金鑰匙”。作爲始終根植三晉的地方高校,太原理工大學緊扣三大目標奮發有爲,以人才培養、學科攀登、科技創新、人才強校和國際化“五大戰略工程”以及綜合改革爲牽引,實現了科技創新、學科攀升和人才培養等的高質量發展,爲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持,展現了“雙一流”建設高校的使命追求與責任擔當。今後,我將一如既往紮根山西、感恩山西、助力山西,積極投身我省“示範區”“排頭兵”“新高地”建設的偉大實踐,充分發揮高校科技和人才優勢,勇擔重任,勇攀高峯,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帶領自己的科研團隊不斷取得更多創新成果,並把科技成果應用到實現山西轉型發展的各項事業中,爲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山西篇章貢獻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黃慶學,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校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山西文藝:與國運相連的70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人民的胎生!”1949年10月1日,隨着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呼聲,山西詩人高沐鴻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當時還是青年作家的馬烽在這一年《人民文學》創刊號上發表了小說《村仇》。此後,山西的文學藝術事業在共和國的沃土中成長,並日漸枝繁葉茂。\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0v4F29YGG0KL\"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科技教育是山西發展的“金鑰匙”| 名家看山西\"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山西汾陽賈家莊利用村辦水泥廠廢棄廠房改建的種子影院。本報記者 李建斌攝\u002F光明圖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那個勞動人民開始當家做主的時刻,山西的文學藝術掀開了新的篇章。山西戲曲的“四大名牌”丁果仙、牛桂英、郭鳳英、冀美蓮,與衆多的藝術家一起投入到新的戲曲改革之中。他們到農村、廠礦爲基層羣衆演出,對舊的戲曲程式及內容進行改造,對戲曲現代戲進行積極的探索,在不斷完善傳統劇目如《打金枝》《蝴蝶杯》《空城計》的同時,移植創作現代戲如《屈原》《血淚仇》《紅旗下的花朵》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解放戰爭的推進,原來活躍在山西各根據地的作家們或進京,或南下,或到東北,分散至新中國各地。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後,他們又陸續返回山西。他們創作了大量表現新生活的作品。趙樹理先後發表了《三里灣》《登記》《鍛鍊鍛鍊》等,是“山藥蛋派”的旗手,被譽爲描寫中國農民的“鐵筆聖手”。馬烽發表了《飼養員趙大叔》《三年早知道》等,與西戎、李束爲、孫謙、胡正等是“山藥蛋派”的主將。“山藥蛋派”成爲新中國文學最具影響力的流派。與此同時,山西工業題材的小說創作也表現出興盛的局面,焦祖堯創作了《時間》等小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山西的文學藝術創作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焦祖堯的《總工程師和他的女兒》是新中國最早以知識分子爲主人公的長篇小說,長篇小說《跋涉者》、中篇小說《歸去》等對改革開放有着極爲生動的表現。鍾道新的《超導》《特別提款權》等聚焦時代發展的前沿地帶,表現出對新生活的敏銳捕捉。張平保持了對現實生活的激情,創作了《天網》《抉擇》《國家幹部》等大量的中長篇小說。與此同時,另一些作家則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創新,哲夫則是國內最早採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創作小說的作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時期以來,山西的藝術創作風生水起。在20世紀\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八九\u003C\u002Fi\u003E十年代,以《黃河兒女情》《黃河一方土》《黃河水長流》“三黃”爲代表的舞臺藝術產生重大影響,形成了歌舞藝術的“黃河”流派。之後,舞劇《一把酸棗》《粉墨春秋》、話劇《立秋》、說唱劇《解放》、民族交響樂《華夏之根》、戲曲《傅山進京》《太行奶孃》等均產生了重要影響。電視劇《喬家大院》《走西口》《右玉和她的縣委\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們》等成爲中國電視劇藝術的重要代表。\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0v4GsFqKskaY\"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科技教育是山西發展的“金鑰匙”| 名家看山西\"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山西曆史文化積澱深厚,近年來推出豐富多彩的非遺主題活動。圖爲6月8日,山西省侯馬市晉國古都博物館,民間皮影藝人指導小朋友體驗非遺皮影戲。新華社發(喬晉春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身處太行山深處的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了第\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73\u003C\u002Fi\u003E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被譽爲憑一人之力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至世界水平。劉慈欣及其科幻作品成爲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文學作品之一。隨着網絡文學的興盛,山西註冊網絡作家達3萬多名,一批更年輕的作家被譽爲“三晉新銳”受到\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關注\u003C\u002Fi\u003E。報告文學《擲地有聲》《大湄公河》《水土中國》、長篇小說《裸地》《活水》《中國戰場之共赴\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國難\u003C\u002Fi\u003E》《甘家窪風景》《出口》等引起廣泛\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關注\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春節期間,由山西籍青年導演甯浩根據劉慈欣小說《鄉村教師》創意改編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熱映。而另一部根據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更是受到海內外的熱切\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關注\u003C\u002Fi\u003E。這部電影不僅取得了人們意想不到的票房收入,更引發了人們關於中國文化、中國精神的大討論。2019年,被稱爲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這與山西文學藝術工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也從一個層面表現出中國文化、中國文學藝術所具有的蓬勃生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杜學文,系山西省作協黨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主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光明日報》( 2019年07月23日 09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責任編輯:王子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期編輯:常瑩 王遠方\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69469305844583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