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2CiSlELTLYyQ\" img_width=\"980\" img_height=\"653\" alt=\"依靠“三變”改革,貴州盤關鎮的老百姓們過上了好日子\"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位於貴州省盤州市賈西村的宏財盤江天富萬畝刺梨基地。攝影:劉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劉娜、楊喆、楊萌欣):走進貴州省盤州市盤關鎮賈西村,漫山遍野的刺梨生機勃勃,家家戶戶綠意盎然。這個幾年前的深度貧困村,依靠“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積極發展特色生態產業,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讓老百姓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好日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山多地瘦是賈西村囿於貧困的主要原因。盤關鎮因地制宜,以賈西村爲核心區,聯合海壩村、茅坪村等7個貧困村,探索發展山地高效特色農業,整合各方資源,建起了萬畝刺梨基地,組成了盤江天富刺梨種植產業園區。\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2Ciby6rOm7no\" img_width=\"980\" img_height=\"653\" alt=\"依靠“三變”改革,貴州盤關鎮的老百姓們過上了好日子\"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盤關鎮賈西村盤江天富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聶德友。攝影:劉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萬畝刺梨基地的建成離不開返鄉“煤老闆”聶德友的大量資金和心血投入。帶着草帽、皮膚黝黑的聶德友告訴記者,他曾經去日本、韓國等地考察,發現刺梨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好,而家鄉的山野間原本就生長着野生刺梨,這裏的土壤氣候都很適合刺梨生長,因此,他決定回家鄉發展刺梨產業。聶德友說:“我是這裏土生土長的,在這地方出生的。我要選個產業來做,做了要把老百姓的窮根給拔掉,這個就是我第一個心願。(20)13年,我想既然要選產業來做,帶老百姓致富,要把家鄉的窮根拔掉,就必須要有個組織,有個機構,13年的5月8號,就成立了盤江天富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2CifbIELW7Hb\" img_width=\"980\" img_height=\"653\" alt=\"依靠“三變”改革,貴州盤關鎮的老百姓們過上了好日子\"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盤關鎮海壩村村貌。攝影:劉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初,聶德友自己花了80萬元買來刺梨苗,想向當地農民推廣種植卻遭遇了失敗。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找原因,想辦法,尋求盤關鎮黨委的支持和幫助。黨委政府支持力度很大,耐心地做老百姓的工作,讓他們瞭解種植刺梨的好處,還花費10個月丈量農民們的土地,徵集到13500畝土地用以發展刺梨種植產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盤州市所屬的六盤水市開始大力推廣“三變”改革。聶德友知道後,主動要求第一個參與到“三變”改革中。他向百姓們承諾,只要他們用土地經營權入股到合作社,盈利後他就拿出10%的利潤分給老百姓。他還拿出5%給村委會做基金,剩下的用作滾動式發展。經過幾年的發展,刺梨種植基地步入正軌,農民們不僅得到了土地分紅,還有很多婦女和老人在基地務工,拿上了工資。刺梨種植不僅使家鄉的荒山披上了綠衣,更讓鄉親們的日子富裕了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2CiouFes45RG\" img_width=\"980\" img_height=\"653\" alt=\"依靠“三變”改革,貴州盤關鎮的老百姓們過上了好日子\"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七,海壩村脫貧隊隊長肖值美走遍了村裏的家家戶戶。攝影:劉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變改革”爲盤關鎮的老百姓提供了脫貧致富的渠道,同時也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基礎和動力。已經在海壩村工作了11年的脫貧隊隊長肖值美走遍了村裏的家家戶戶。她介紹說,在“三變”改革的帶動下,海壩村從實際出發採取了危房改造、修路搬遷等多種扶貧措施,積極幫助當地老百姓改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海壩村)建卡貧困戶101戶,2018年以前已經脫貧了85戶。2019年年底準備剩餘的16戶全部脫貧。脫貧的措施也是因戶施策的。有些因病的,考慮醫療報銷。還有產業配套。通過卡河水庫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危房改造政策、基礎設施就是水電路,全部配套。水電路房訊寨,這六樣一起抓,再加上產業佈置。讓老百姓都挺滿意,挺高興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2CiuwDoBoFxz\" img_width=\"980\" img_height=\"653\" alt=\"依靠“三變”改革,貴州盤關鎮的老百姓們過上了好日子\"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海壩村村民王小芬把家裏收拾的乾淨整潔。攝影:劉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一棟整潔寬敞的綠色民房裏,海壩村村民王小芬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她的丈夫在刺梨基地務工,除了務工費、土地流轉費,他們還種植了櫻桃、魚腥草等經濟作物,日子過得是越來越好。問到近年來村裏的變化,王小芬高興地說:“哎呦,這幾年的變化大嘍,屋也大些,水電一通,好的很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海壩村的管理方式非常獨特,海壩村的村委會鼓勵村民們自覺學習村規,每次在開羣衆會前都要面對國旗進行村民宣誓,表達共同維護美麗家園的決心。村民們每月通過各自表現得到相應積分,到年底參加全村考評,通過評比星級文明示範戶,獲得獎勵和表彰。因此,老百姓們對生活在海壩村有着很強的自豪感和榮譽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2CdS6Ap0CQsL\" img_width=\"980\" img_height=\"653\" alt=\"依靠“三變”改革,貴州盤關鎮的老百姓們過上了好日子\"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海壩村許多房屋外壁上畫着展現當地少數民族風情的畫。攝影:劉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賈西村和海壩村的脫貧和發展是盤關鎮政府抓住機遇、對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投入的映射。盤關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楊應介紹道:“我們美麗鄉村建設,從2014年以來,政府大力投資,包括(盤州市)市委市政府對我們盤關鎮也大力支持。我們在基礎設施方面,比如說,公路建設帶動了我們的產業發展,2017年、2018年進行了人居環境整治,就包括我們看到的海壩村。那我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對人居環境、室內外環境衛生整治,我們的美麗鄉村得到很好的發展。人居環境整治以後,我們羣衆的生活習慣都有所改變,包括我們的思想觀念。”\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7894078834611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