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學(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成信大”,由中國氣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選中國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四川省“雙一流”建設計劃,爲國際CDIO組織正式成員、全國CDIO工程教育模式試點工作組副組長單位、中國氣象人才培養聯盟成員,是以信息學科和大氣學科爲重點,學科交叉爲特色,工學、理學、管理學爲主要學科門類的省屬重點大學,被譽爲“氣象工程人才搖籃”、“統計工作者的搖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創建於1951年,前身爲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空軍氣象幹部訓練大隊,原名成都氣象學院。1980年9月,學校成爲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院校。2000年,更名爲成都信息工程學院;2001年2月27日,原直屬國家統計局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四川統計學校併入學校。2003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5年4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更名爲成都信息工程大學。2016年,被四川省學位委員會和教育廳列爲新增博士學位授予權建設單位。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有航空港、龍泉、天府三個校區,佔地面積2100餘畝,固定資產13億元,紙質圖書178餘萬冊;下設17個二級學院,開辦53個本科專業;有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有在校本科生20000餘人、研究生1700餘人;有專任教師1161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897人,其中博士286人。

文化傳統

校徽(2015年版)

設計來源:由學校的中文名稱、英文名稱、英文縮寫和地球圖案組成,是校訓生動化、形象化的體現,寓意“胸懷世界,信達天下。

校訓:成於大氣、信達天下

其一,“成於大氣”有兩層含義,第一是指學校最初因爲大氣專業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第二主要指辦學、做人、做事成就於大氣精神和成功於大氣品質。大氣精神主要是指堅定奮鬥方向、統觀事物大局、把握髮展大勢的氣度;海納百川、兼收幷蓄、有容乃大的氣量;自強不息、求真務實、拼搏進取的大無畏的氣概;立大志、幹大事、創大業的氣魄。大氣品質主要是指寬廣的胸襟、豁達的心境、積極的態度、博大的愛心和厚重的責任。

其二,“信達天下”最基本的是做人的要求,即以誠取信,以良好的信用和信譽達於天下;其次指成信大和成信人在信息時代必須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麪向現代化,開拓開放,通達天下。成功、成才之人大都是志存高遠、胸懷寬廣、豁達大度、誠實守信、包容和諧、氣量宏大和奮鬥不已的人,是以社會爲己任的人,是小我服務於大我的人。

其三,校訓蘊含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的簡稱“成信”及諧音“誠信”,同時蘊含了學校由氣象學院到信息工程大學的發展。

校風:愛心、責任、行動

愛心 :關愛之心是人的基本屬性,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特殊動力。孟子云:“仁者愛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愛心使自己和他人、學校和社會充實、幸福、溫馨、和諧。

責任:責任是和諧社會和文明生活的本質體現,強烈而厚重的責任感會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責任是道德建設的基本元素,是自律和他律品質的結合,它基於人的良知、信念、覺悟和制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盡其責,泰山可移”,有責任感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愛,讓人放心。

行動:“點燃一燭,勝過咒詛黑暗”說明行動勝於一切。老子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爲人不齒。從細節做起,求真務實,躬行踐履,我們將共同成就宏大的事業。

學科建設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作爲中國兩所專門培養中國氣象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在大氣探測技術與裝備、大氣科學理論與應用、現代氣象服務方面構建了完整的學科體系。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四川省雙一流專項建設學科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5個、碩士專業學位點(含7個專業領域)3個、交叉學科2個。

2016年,被四川省學位委員會和教育廳列爲新增博士學位授予權建設單位。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探測重點開放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省級重點學科:氣象學、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技術、環境科學、基礎數學。

四川省雙一流專項建設學科: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借鑑麻省理工學院等美歐大學倡導並實施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全校推進以專業建設爲主線的教育教學一體化改革,成爲全國CDIO工程教育模式試點工作組副組長單位和電氣組召集單位、四川省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院校。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特色專業12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26門、國家級卓越計劃專業8個、省級卓越計劃專業7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1個。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北京中軟國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都索貝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戴爾(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周立功單片機發展有限公司、邁普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仁寶電腦(成都)有限公司、四川匯源光通信有限公司、中國華雲技術開發公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大氣探測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氣象科技(普)文化園區。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數字媒體技術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大氣探測技術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公共基礎實驗室、基礎物理實驗中心、氣象預報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大氣探測技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電氣信息類CDIO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大氣探測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