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七月已至。沉浸在七月的紅色熱潮裏,袁忠宜難掩胸中的澎湃激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河南省周口市萬名黨員共唱《我宣誓》,向黨的98歲生日獻禮;在北京全面從嚴治黨警示教育基地,學唱《我宣誓》成爲前來參觀的黨員幹部們的“必修課”;6月25日,中國交響樂團“七一”惠民音樂會在青海大劇院舉行,《我宣誓》作爲開場曲目被激情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Hf82iBxRyyut\"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袁忠宜:我宣誓\"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自一年多前由國網湖北枝江市供電公司黨委書記袁忠宜譜曲的入黨誓詞歌《我宣誓》走紅以來,如周口市這樣的線下自發傳唱活動就變得非常流行。不知不覺間,《我宣誓》走進了各地的主題黨日活動、大中小型的歌唱比賽和晚會演出,成爲必選和壓軸曲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老將軍萬海峯聽完歌曲後感動不已:“演唱誓詞的方式,更能堅定信仰的力量,促使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週年,唱響入黨誓詞更是成爲黨員們重溫初心、獻禮七一的應時之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主旋律音樂作品被如此“熱捧”在當下並不多見,但不可否認,《我宣誓》的走紅又有某種必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幾年主旋律文藝作品爆款頻出,軍事電影《戰狼2》《紅海行動》、反腐劇《人民的名義》、緝毒劇《破冰行動》等均是叫好又叫座。這些作品的成功離不開製作方的精心構思,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們與時代精神的同頻共振引發了受衆的高度共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時代感、使命感以及強烈的愛國情懷是袁忠宜作品極具辨識度的“硬核”特質,也是貫穿他百餘首主旋律音樂作品的主線。這些作品曲風流暢、感情真摯,與時代的脈搏、社會的關切、人民的情感高度契合,自然能得到人們的喜愛,袁忠宜被稱爲“時代精神的歌者”,也的確名副其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風花雪月”到“風霜雨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8年,袁忠宜出生於湖北宜都,從小就展露出藝術方面的天賦:詩朗誦、演講比賽回回第一;沒受過專業訓練卻因爲擅長繪畫被推薦參加宜都首屆美術培訓班;初中時開始自學吉他、嘗試寫歌——用袁忠宜自己的話講,“算是個文藝特長生”;用現在的說法則是,妥妥一枚文藝青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流行音樂迎來複蘇和發展,90年代更爲繁榮,留下了許多至今仍傳唱不衰的經典作品。這對處於青少年時期、藝術感悟力正蓬勃生長的袁忠宜來說,委實是一個成長的黃金時代。也正是在這個階段,袁忠宜逐步摸索並最終確定了自己音樂創作的風格和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第一次聽崔健的《一無所有》時的震撼。”袁忠宜回憶,“也聽過很多鄧麗君的歌、港臺的流行音樂,但最打動我的還是《我的中國心》《我愛你,中國》,還有保衛祖國邊疆的歌。那些歌真的太美了,能走到人心靈的最深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袁忠宜組過樂隊,搞過演出,很是經歷了一段青春激揚的日子,所寫的歌也大多源於當時的心境,與青春的體驗相關。這之後,隨着心智成熟和音樂審美取向趨於穩定,主旋律音樂逐漸成爲他創作的主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轉向的過程中,工作經歷的影響不可忽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6年,袁忠宜進入宜都供電局工作,成爲了一名外線工,整日穿梭在鄂西南的山林間,負責輸電線路和設備的運維檢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晴空烈日,風霜雨雪,這對袁忠宜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年輕的心靈也在日復一日的堅守裏朦朧觸摸到責任的真諦。這些鮮活的體悟落在五線譜上便成了真正有靈魂的作品。不久,袁忠宜以一首爲外線工人譜寫的《電力工人之歌》開啓了從“風花雪月”向“風霜雨雪”的華麗轉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電力工人之歌》在同事間引起了轟動,大家爭相傳唱,並且引以爲豪。這對袁忠宜來說也是一種新的體驗:從前他被別人的歌打動,現在他的歌終於也走進了別人的“心靈深處”。他在欣喜之餘也生出了更多的憧憬:從實踐中發掘出更多的正能量,並把它傳遞給更多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Hf83CDU6JXCy\"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27\" alt=\"袁忠宜:我宣誓\" inline=\"0\"\u003E\u003Cp\u003E2001年,他爲宜昌供電局輸電分局創作局歌《輸電人頌歌》;創作《愛心平安網》《叫聲夥計聽我講》《平安調》等安全文化歌曲;和同事合作廉潔主題歌曲《清韻》;2018年,他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生產現場作業“十不幹”規定寫入歌曲《十不幹》,甫一發布就好評如潮。有員工評價說,“既好聽,又實用,不知不覺就把枯燥的規定記熟了,沒事兒也總想要唱兩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現在整個社會泛娛樂化的傾向很嚴重,但我對主旋律音樂的信心沒有變,甚至更有信心了。”袁忠宜說,“就像植物需要陽光一樣,人的精神也需要正向的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時代精神的歌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縱觀袁忠宜的音樂創作歷程,一個突出的感受是,他對時代脈搏的把握非常精準,對時代情感的表達也總是恰逢其時、恰如其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3年,“非典”洶洶來襲。“非典”之痛不僅在於對生命的無情收割,還在於對人們造成的嚴重心理創傷。袁忠宜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當時恐慌情緒蔓延,大家不止戴着口罩上下班,和親戚朋友也不怎麼走動了,人與人之間隔閡加劇。這是心病,需要心藥來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感於此,袁忠宜作詞作曲了《堅強面對》。這首歌經著名歌手沙寶亮演唱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之聲”節目播出,並被收入中國音樂電視《同心抗非典,同唱一首歌》專輯,在中央電視臺滾動播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及時撫慰了人們的心靈,成爲全國上下抗擊非典的一支強心針。”有專家如是評價。這也正是袁忠宜作品的可貴之處——發乎真情,體現價值,絕不“爲賦新詞強說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源於收看紀念臺灣光復60週年大型文藝晚會時激揚心境的《七子之歌·臺灣》,以悲壯激昂的旋律打動無數聽衆,被新華網、人民網、中央統戰部網、菲律賓中文網等衆多媒體和機構轉發,曲譜原件被湖北省浠水縣聞一多紀念館永久珍藏;有感於汶川抗震救災創作的《永不放棄》,被收入《中國音樂電視》抗震救災專輯,在中央電視臺滾動播出;因2010年“9·7日本巡邏船釣魚島衝撞中國漁船事件”而作的《釣魚島》,被評價爲“最愛國的歌曲”“中國人必聽的歌曲”⋯⋯\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Hf83bFKSDIAh\"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08\" alt=\"袁忠宜:我宣誓\"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無意站上風口浪尖的袁忠宜反而不曾錯失時代的節奏,是他的“不刻意”給了靈感和激情足夠的彈性,還是他的真誠與勤勉得到了歲月的厚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問題註定沒有標準答案。但從現實來看,袁忠宜用歌呼喚着時代,時代也借人們之口回應着他,這些唱和成爲了歷史的一部分,成爲人們回首過去時可以辨識方位的座標,“吹盡狂沙始到金”,大抵如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7月1日,在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時,袁忠宜又一次被“點燃”了。“爲入黨誓詞譜曲,讓誓詞插上音樂的翅膀!”他心中盤桓着這個念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晚,他就寫出了三個版本。後來幾個月,他和音樂人胡晉、陳剛等人反覆斟酌,最終定下的曲調融合了《義勇軍進行曲》和《國際歌》的元素,氣勢雄渾,慷慨激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袁忠宜料到這首歌會紅。紮根主旋律音樂創作多年,他有相應的眼光與判斷:“當時我心裏就有一種感覺,這麼寫,成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能“成”的底氣不僅在於音樂本身,還在於袁忠宜對時代潮流的敏銳感知——那種敦促着他落筆、使他心神激盪的強烈的愛國愛黨情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當下,一定不止“點燃”着他,也必定在更多的國人胸中氤氳醞釀着。“言之不足則歌之”,這種無形無狀卻又力量磅礴的情感,不正適合用音樂來表達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一名有67年黨齡的老黨員,聽到這首歌我非常振奮,非常激動!我們要把這首歌唱得更加響亮,讓咱們的大中國全聽見!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顯示了我們共產黨員的偉大理想。”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說。\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Hf84E7kQ4Jpo\"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591\" alt=\"袁忠宜:我宣誓\" inline=\"0\"\u003E\u003Cp\u003E 老將軍萬海峯和袁忠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袁忠宜還是沒料到這首歌能這麼紅:“燃”爆網絡平臺,MV首發滿月點擊量過億,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多家主流媒體轉發傳播,在多地黨政機關、部隊、學校、企業、社區被自發組織學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令袁忠宜驚喜的是,《我宣誓》不止在黨員間口口相傳,還被孩子以及未入黨的青年學生們喜愛,多家企事業單位翻拍了展示自己形象的《我宣誓》MV,《我宣誓》的強大生命力在人們對它的多方位演繹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或許是時代需要這樣的歌吧。”袁忠宜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宣誓》已然被視作袁忠宜音樂創作的巔峯,他也承認這給了他不小的壓力:“以後的作品能不能超越它,是會考慮到這個問題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既然不能完全無視這種壓力,袁忠宜選擇把它打包放在肩上,繼續前行。今年3月,袁忠宜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作《一生一個祖國》發佈,旋律壯美,充滿深情,在新華社客戶端21小時內的點擊播放量就超過百萬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壓力也是動力嘛。在以前最困難的時候,我都沒想過放棄創作主旋律歌曲,沒道理現在反而因爲顧慮就止步不前,這一點都不實事求是,也不是我的風格。”他笑得坦然,“他們說我是‘時代精神的歌者’,我想,一往無前也是時代精神很重要的一點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end •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 | TXQ\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ID5KDh4BFGslT\" img_width=\"132\" img_height=\"132\" alt=\"袁忠宜:我宣誓\"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國家電網雜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責任央企的眼光與境界\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382250252455169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