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第一口碑大片出來了,《無雙》。

  張藝謀的《影》在豆瓣的評分微微下降之時,《無雙》則微微上到了8分。

  按如今的排片量及走勢來看,《無雙》成爲國慶檔票房冠軍應該是沒跑了。

  之前,我沒想到這個片子竟然會爆口碑。

  但看完後,我覺得這片子就應該爆口碑。

  《無雙》是這些年少見的莊文強獨立編導的電影。

  有趣的是,2002年,《無間道》和《英雄》同期對打。

  今年《無間道》系的莊文強,又和張藝謀的《影》同期對上了。

  但,兩者巧的,還不僅僅是檔期而已。

  只能說這麼多,因爲這是一部不能劇透的電影。

  所以,本文在劇情方面只會點到爲止,而且保證不會涉及關鍵劇透。

  不管出品方是那邊,反正《無雙》的故事及感覺,都是實實在在的港片。

  而這樣的題材在港片範疇來說,卻是少見的。

  莊文強表示:

  

電影不好看不能怪題材,重點是怎麼拍。就像《無雙》,它屬犯罪片,但其實這題材只是個容器,片中其實放了不同的東西。就像《竊聽風雲》,竊聽只是個行爲,但實際上電影講的卻是商戰,房地產。

  犯罪片《無雙》,這回講的,卻是藝術犯罪。

  片中的主角的身份,是幹着犯罪行當的藝術家。

  罪行:製造假美鈔,他們將僞鈔做的真假難辨,簡稱超級美鈔。

  《無雙》是莊文強從2008年卡司打磨的劇本,起因是因爲他想在這類題材上,再做些和《無間道》不一樣的東西。

  這些年,莊文強收集了很多資料。

  其中,他發現:

  上世紀90年代,世界上每一天流動的美金有40多萬個億,裏面的大概0.05%是假鈔。

  這些做假鈔的人,大部分原來都是藝術家。

  這些人走上這條犯罪道路,與背景無關,而是出於他們對於這種藝術追求的狂熱。

  這種狂熱,就是製作出美國中央銀行都無法識別的“超級美鈔”。

  於是,不斷打磨下,《無雙》最終有了外號“畫家”的吳復生(周潤發)和李問(郭富城)雙主角。

  在這個搭配上,本片也可以說是雙雄片了。

  吳復生是僞鈔集團的老大,心狠手辣,卻又在這個領域擁有專業資源和技術;

  李問是被吳復生拉入夥的,性格則是看起來比較文弱慫包。

  但是他的繪畫技術,卻使得吳復生需用李問來繪製美鈔。

  無論雙雄是因爲什麼原因去印刷僞鈔,但在傳統意義來說,這又是一部以壞人爲主角的電影。

  發哥和郭富城的角色,整個走向是相反的。

  做爲團隊領導人的吳復生,走的是一個僞鈔集團的老大(其實您也可以把他看成是僞鈔界的跛豪那類梟雄),從榮光到破敗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本片又極爲詳盡地爲觀衆展示了僞鈔的製作過程:

  從制鈔材料的獲取,到繪製,做電板,印刷僞鈔等十幾道工序幾乎一一呈現。

  郭富城的角色李問,用我們如今的話來說,他就相當於繪畫界的技術宅。

  他的技術高超,他能仿出衆多大師的畫,可以做到真假不分。

  但是他卻沒有創造的天賦。

  這也就是片中,他所認定的自己的命運:

  

或許,我的價值就是造假。

  吳復生,就爲這個Loser藝術家李問提供了一個舞臺。

  在吳復生的團隊裏,李問的技術,可以將美鈔上的富蘭克林頭像衣領上的字樣,在放大的時候都能被清晰看到。

  一筆一劃,連鈔票面值“100”裏面的“0”,其中的橫線也要清清楚楚一絲不苟。

  還有配色,變色調料也要做到極爲真實,使得僞鈔在光線變化中也能如同真鈔一樣變色。

  吳復生幫李問的定位是:

  不要這麼小看自己,你做的,其實是像真畫,是藝術品。

  一個LOSER藝術家,被一個梟雄吳復生推到了另一個舞臺,成爲主角。

  大體來講,您應該也可以猜到一個路子:

  吳復生和李問這雙雄會,到後面自然也會走到分歧的地步。

  預告片中,李問告訴吳復生:

  不是我以爲你沒有我不行,而是真的沒有我不行。

  這一句,就更是我們熟悉的港片味了:

  一場兄弟,你竟然拿槍指着我?

  除此之外,《無雙》中還加入了其它因素,這就屬於不可劇透的關鍵部分了,只能告訴您,它其實還有懸疑片因素。

  《無雙》不乏大場面。

  在這些場面中,您會看到那個發哥,再次舉起雙槍掃射,穿上風衣走路,慢動作慢鏡頭下,發哥的動作依然利落。

  《英雄本色》,《喋血雙雄》這些發哥經典電影,再度浮現於一代影迷腦海裏是必然的。

  雖然,當年的小馬哥,如今已是老馬哥。

  雖然,現在年輕的觀衆,已經難以理解周潤發三字對於黃金時代的香港電影是有什麼樣的意義般。

  不過莊文強說:

  

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瞭解周潤發這三個字意味着什麼,但我相信他們看過《無雙》之後一定會知道。

  是否真能做到莊文強所說,暫時打個問號。

  不過,港片現在卻也處於一個尷尬的局。

  不可否認,現在的港片不斷地在打情懷牌。

  就像去年王晶爆口碑的《追龍》,也是打着當年港片中的雷洛和跛豪的情懷。

  在屏幕上挑大樑,有票房號召力的香港演員們,大多是當年我們喜歡的那羣,只是,一個個也都5,6十的年歲了。

  甚至,久未露面的老演員再度復出,也成爲了一部港片的情懷賣點。

  還有徐克,周星馳等大導,他們的電影票房,也有一部分是由歲月情懷所帶動的。

  時間長了所造就的情懷這東西,固然會有很多人捧場。

  但情懷一旦玩壞了,卻也會受到諸多踩踏。

  但咱也不能否認,也有像《踏雪尋梅》這類港片,也在尋求突破。

  而《無雙》在今年來看,讓我欣喜地看到,除了了情懷,在題材和敘事上,也有一定的突破,雖然這依然要限定於港片範疇。

  反正我一直不贊同這句話:港片已死。

  我認爲,港片未死。

  對我而言,港片像一直快燃盡的蠟燭,依然有着微弱的光。

  《英雄本色》裏說,時代變了。

  而港片這隻蠟燭,到如今更像處於餐館裏的燭光晚餐那種環境,還能帶來一絲情調。

  這樣的情調做得好的話,效果非同凡響。

  就有如時不時,就會出現少數幾部港片,會讓人大爲回憶及爆出口碑般。

  但是,這個電影市場,如今卻已不再是大家點着蠟燭照明的年代了。

  港片的地位,大規模地被合拍片所取代。

  這也是時代的一個必然變遷了。

  港片這支蠟燭,現在依然用一絲微弱的燭光,在努力維持及保有它曾經輝煌的價值。

  港片之死,至少現在並未徹底。

  只是,那微弱的燭光還能照多久,不知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