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一、週期與成長共振,LED 應用持續滲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1 從長週期維度,LED 由“海茲定律”驅動成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LED 產業類似於半導體摩爾定律的法則,我們稱之爲海茲定律(Haitz's Law)。\u003Cstrong\u003E在海茲定律的驅動下,LED 單芯片成本不斷下降,亮度不斷提升,長週期帶動了 LED 產業的應用滲透。\u003C\u002Fstrong\u003E海茲博士曾在 2003 年,對從 1965 年第一隻商業化 LED 到 2003 年 LED 的產業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每 18 - 24 個月 LED 亮度約可提升一倍。因而總結出 LED 領域的“摩爾定律”,即著名的“海茲定律”:每經過 10 年,LED 輸出流明則提升 20 倍,而 LED 的成本價格將降至現有的 1\u002F1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依循這個定律,LED 的應用市場不斷拓展,從工業用、車用、手機、電視到照明,其市場規模正處於大幅的成長中。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類似,LED 產業的蓬勃發展,除 LED 本身的技術進步,也離不開產業鏈配套的成熟及應用的不斷創新。從其產業發展歷史來看,主要包括四個階段。\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529dcd0f98d413ca97c37e9a3e4bea4\" img_width=\"812\" img_height=\"418\"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000 年前,技術發展初入探索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07 年,Henry Joseph Round 首先發現了碳化硅的電致發光現象。20 世紀 50 年代,英國科學家在電致發光的實驗中使用半導體砷化鎵發明了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 LED。在 1980 年之前,除藍光、白光外,紅、橙、黃、綠光 LED 相繼出現。之後,日本日亞的中村修二於 1994 年和 1995 年,在氮化鎵研究方面獲得重大突破,獲得了藍光 LED,繼藍光 LED 技術突破後,白光 LED 正式啓動了廣泛的 LED 應用的時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000-2008 年,LED 進入第一個黃金時期,技術提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LED 進入第一個黃金時期,初期是由美國亮銳 Luminleds 公司倒裝技術與臺灣的正裝技術的競爭,最後因爲激光切割的技術與 ITO 透明導電層技術的導入,正裝技術大獲全勝,LED 進入背光時代。在這一階段,臺灣廠商大量投入並主導了 LED 產業,LED 開始進入照明、LCD 背光的商用階段。\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9f25284bebc44e8845768ca121d2181\" img_width=\"815\" img_height=\"286\"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008-2014 年,LED 重心由臺灣慢慢轉移到中國大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期間是一個接力賽程,LED 技術路線再次提起,倒裝,CSP,硅襯底,氧化鋅,氮化鎵同質襯底等技術出現。大陸通過 LED 領域持續的規模化投資,產業重心由臺灣慢慢轉移至中國大陸,一系列技術也由臺灣工程師帶到大陸。圖形襯底 PSS 技術,半導體的自動化設備導入,濺鍍透明導電層(Sputter ITO),反射電極結構的優化,外延結構優化帶來外延成本大幅降低。同期當美國 Veeco MOCVD 設備導入,臺灣工程師也漸漸失去價值,降低了大陸人事技術成本,臺灣與大陸由分工關係變成競爭關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014 年到現在,大陸企業活躍,對海茲定律的貢獻以降低成本爲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 年可能是 LED 行業最低谷的一年,因爲大陸企業的非理性殺價競爭,導致許多企業幾乎都要放棄退出,14 年科銳宣佈 303 流明瓦技術發佈之後,歐美日韓臺灣企業在產業內就少有聲音了。但大陸企業活躍許多,封裝企業加快擴產和併購,國內不少一線封裝企業通過重組,實現規模化,逐步縮小和國際大廠技術和品質的差 距。例如金沙江對 Lumileds 成功收購,鴻利光電對互聯網和車聯網的產業延伸,瑞豐光電同向產業的整合,國星光電芯片端的延伸,再加上封裝大廠木林森、鴻利光電和兆馳股份擴產計劃。大陸企業在 15 年前後通過犧牲利潤的方式來延長海茲定律,並隨後加速了 LED 照明、封裝、芯片產業的洗牌與整合。同時中國十二五計劃已經告一段落,十三五規劃不再投入 LED 行業補貼,少了政府支持,國內 LED 行業將會進一步的整合,競爭格局也將逐步優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2 從短週期波動,LED 由市場供需博弈決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長維度,LED 的應用滲透來自技術的進步與成本的下降,呈現出一定的成長性。\u003Cstrong\u003E但以 3-5 年爲一個時間節點來看,LED 又表現出較爲明顯的週期性,行業景氣度由供需博弈決定。\u003C\u002Fstrong\u003E回顧 2009 年至今,LED 芯片行業大致以 4 年左右爲一個週期,每輪週期中行業盈利水準與庫存以及 LED 指數的走勢密切相關。其中庫存拐點往往領先盈利拐點一個季度,盈利拐點與指數拐點幾乎同步,若庫存水位不再上升,LED 指數基本確認底部區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首輪週期(2009~2012):\u003C\u002Fstrong\u003E在 2009 年~2010 年,背光源市場需求上升,國內出現了 LED 產業快速集中投資的局面。前期投資過熱形成的產能,在 2011 年下半年至 2012 年上半年集中釋放,令 LED 芯片價格持續下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二輪週期(2013~2016):\u003C\u002Fstrong\u003E2013~2014 年,LED 背光應用市場逐漸飽和,LED 通用照明應用市場滲透比重持續提升,由 29%提升至 34%,增加的需求消耗掉以前過剩的產能,其中汽車照明應用佔比爲 9%。照明應用成爲全球 LED 應用新一波高速增長的動力。2015 年隨着 MOCVD 產能利用率高達 70%和開機率高達 85%,使得 LED芯片產能大增,供過於求,芯片行業開始下行週期,價格下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三輪週期(2016~2020):\u003C\u002Fstrong\u003E在 2016 下半年,由於小間距市場的需求爆發,疊加國內 LED 照明產品市場滲透率增加 10 個百分點達到 42%,芯片行業漸漸迎來新一輪上行週期。短期的供需錯配導致產品價格持續走高,隨後國內 LED 芯片龍頭和新進者,開始進行投資擴產,經過大約一年的擴產週期,在 2017 年底產能大約陸續的完成釋放,17Q4 起再次進入下行週期。隨後,受到全球宏觀經濟下滑,和中美貿易戰的影響,18 年下游 LED 照明市場需求持續疲弱。18 年 LED 芯片價格因此大幅度下降,部分小廠商芯片價格已低至現金成本線。\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808957fdef34b7b94ffa2bf62f9e53c\" img_width=\"811\" img_height=\"363\"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目前來看,供給端新增產能明顯減慢,小廠及日韓廠商老舊產能正逐步消化;同時需求端,照明應用的需求邊際改善,小間距應用持續保持 30%以上的較高的增速,2019 年 LED 芯片的供需關係有望逐步恢復至較爲平衡的狀態。目前封裝產品庫存維持在中低水平,庫存調配所帶來的芯片端需求彈性較高。國際大公司先後推出Mini\u002FMicro LED 產品,滲透率提升有望推高 LED 芯片需求。總體來看,我們認爲 LED 芯片行業底部區域正在逐步確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行業趨勢來看,產能轉移疊加集中度提升,本輪下行週期將再次引發對海外 LED 芯片廠商,及國內小廠的擠壓效應。一方面促使產能轉移至中國大陸的趨勢持續凸顯,另一方面將使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LED 芯片龍頭廠商強者恆強。中國已逐漸發展爲全球最大的 LED 芯片研發和生產基地。統計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大陸 LED 芯片產能已佔全球 58%,處絕對主導地位,臺灣地區佔比 15%,日本 12%、韓國 9%、美國 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多輪行業洗牌後,大陸 LED 芯片廠商也以三安光電、華燦光電、德豪潤達、澳洋順昌、乾照光電等廠商爲主。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18 年度,三安光電 4344.4 萬片(摺合二寸片)的年產能位居國內廠商榜首,華燦光電以 2171 萬片位居國內第二。德豪潤達 2018 年末產能已達到 1000 萬片,預計未來有望擴展至 1500萬片。國產廠商整體也保持着較高的產能利用率,2018 年末平均達 89%。 從 MOCVD 設備的保有量及每年新增量來看,大陸廠商也持續保持全球前列。其中 2011 年絕對增幅最大,新增設備 476 臺,以 Veeco 的 K465i 設備增加最多。截至 2018 年末,大陸 MOCVD 設備保有量超過 1700 臺,新增超過 180 臺。\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1d80bf6783a4d2c9a0994a745ae7719\" img_width=\"411\" img_height=\"367\"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713c668298c42698d270d4d545eecd9\" img_width=\"405\" img_height=\"367\"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2018 年下旬,德豪潤達宣佈,將動用 23 億元資金購入 130 臺 MOCVD 設備。蕪湖、揚州德豪潤達共計已到貨 MOCVD 設備 92 臺,目前只有 58 臺投產(含 6 臺研發機臺)。受 LED 應用滲透影響,MOCVD 設備產能利用率持續回升,從 13 年 74%提升到 18 年 8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 2016 年以來受小間距應用驅動,大陸 LED 行業迎來一輪景氣週期,華燦光電此前僅有近 100 臺 MOCVD設備,公司業績拐點也出現在 2016 年,營業利潤由之前的負增長變爲增幅 123%。此時,公司已啓動擴產計劃並順利實施,生產基地從武漢、張家港擴張至浙江義烏。18 年底公司已有 MOCVD 設備 263 臺(折算成 2 寸 54片機),且全部導入 4 寸片生產工藝,外延片綜合良率 99%。公司 4 寸襯底片產量達到每年 489 萬片,產能利用率已達 98%,在建產能還有每年 700 萬片。\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886b385ec2144cd92ea72d2d36c7390\" img_width=\"402\" img_height=\"368\"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6ca908c10284868baacedb3986a3d2b\" img_width=\"404\" img_height=\"367\"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2018 年底,乾照光電在藍綠光 LED 外延芯片領域擁有 MOCVD 共 55 個腔(折 K465i 機型),年產能達到 480萬片,產能利用率爲 94.6%,在建產能 720 萬片。在紅黃光 LED 外延片及芯片領域,乾照光電現有 MOCVD 共26 個腔,年產能達到 218 萬片,產能利用率爲 84.82%,在建產能 144 萬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 LEDinside 的統計數據,18 年底大陸 LED 芯片廠商總產能達到 1120 萬片\u002F月(摺合 2 寸片),年增幅超過 30%。預期 19 年 LED 芯芯片產能還會再增 140 萬片\u002F月(摺合 2 英寸),增加超過 10%。2015-2016 年隨着國內小廠商低端產能 MOCVD 淘汰,生產效率不及新型設備,小廠逐漸關閉,國內主流廠商漸漸佔領國內 LED 芯片市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受益於政府 MOCVD 補貼及十城萬盞工程等政策推動,中國大陸 LED 產業近十年來歷經高速成長,產能規模也不斷拉高。根據中國 CSA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資料顯示,中國大陸 2018 年 MOCVD 機臺總數達到 1908 臺,較 2017 年又增加接近 200 臺,機臺數量年增率超過一成。由於 2018 年持續採購設備,推估2019 年中國 LED 產能還有兩位數增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供給端:1)國外產能暫停,中國大陸產能持續增長。2)設備大約每四年會就會有比較大的升級,市場上存量的低端 MOCVD 將被迫逐步淘汰。預計 2012 到 2014 年生產的機型未來將逐步淡出市場,目前海內外所買摺合 K465i 型號 MOCVD 將近 800 臺,全球保有量爲 3000 多臺,保守估計每年淘汰 100 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需求端:1)在成本上,外延片能夠切割的芯片數上升,並帶動單芯片成本下降,大約一年的 LED 平均光效會上升約 10%,那可切割芯片數就會成爲原來的 1.1 倍,成本每年下降 10%。2)下游應用市場規模增長,根據Trendforce 的預測,全球 LED 照明應用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爲 8%,2020 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650 億美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3 目前正處於下行週期底部,Mini LED 有望提供新的成長動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 年至今,LED 市場再次進入下行週期,目前來看 Mini LED 技術及供應鏈不斷成熟,有望成爲推動市場逐步恢復的新成長動能。2015 年 LED 芯片出現短期的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不斷下降,使得企業利潤漸漸虧損,2016 年初 LED 芯片大廠晶元光電,開始停產藍光 LED 芯片產能的 20%到 25%。作爲主流公司,晶元光電在市場份額佔比大,減少市場的供給讓 LED 芯片市場供需情況得以緩解。\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9729b517c4b426e9a97840496d36889\" img_width=\"404\" img_height=\"345\"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4d8cd5534c34e44a7bc8ad86cc54103\" img_width=\"405\" img_height=\"346\"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2016 年下半年,晶元光電把剩餘產能的部分芯片價格再調整上升,幅度大約 10%~15%,之後三安、華燦等 LED 企業也跟着一起漲價,行業供給過剩情況暫時被打破。伴隨供給端整體收縮,以及下游小間距應用帶來的需求增長,行業再次進入上升週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陸廠商的擴產,在 2017 年底陸續完成產能釋放,而 2018 年中美貿易爭端也加劇了下游需求的不確定性,市場面臨供需壓力並再次進入下行週期。 2018 年 LED 芯片價格大幅度下降,部分小廠商芯片價格已低到現金成本線,大廠也因此受牽連,三安光電和華燦光電企業受 LED 芯片價格影響,18 年毛利皆有下滑。華燦光電 2018 年 LED 芯片毛利同比減少 9.45%,特別四季度行業開始加大出清庫存力度,使得四季度 LED 芯片價格大幅下滑,導致公司收入與毛利迅速降低。\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58fb23e919f4c6c87f899e2a1d7327d\" img_width=\"410\" img_height=\"373\"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82e15c1d6f14d179ce204900644d44b\" img_width=\"409\" img_height=\"375\"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根據前述分析,隨着老舊產能的出清,2019-2020 市場景氣度有望逐步恢復。近年來,LED 上下游廠商也加大了對 Mini LED 的技術研發及產品開發力度,隨着產品及供應鏈配套的成熟,Mini LED 產品有望給行業的下一輪景氣週期提供新的成長動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ni LED 是指用於顯示應用的芯片尺寸在 50-200um 之間的基於倒裝結構 LED 芯片。在顯示上主要有兩種應用,一種是作爲自發光 LED 顯示(Mini RGB),另一種則用於 LCD 的背光顯示。相比於傳統的背光 LED 模組,Mini LED 背光模組將採用更加密集的芯片排布來減少混光距離,做到超薄的光源模組。Mini LED 涉及到對大量 LED 芯片的轉移,相比於 Micro LED,有相對較大的芯片尺寸,且帶有更加硬質的襯底,因此 mini LED 的轉移有更高的精度容忍度,並且芯片由於帶有襯底,對芯片的拾取操作上有更多的靈活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基於 Mini LED 的這些特點,各廠商都有在開發 mini LED 相關的轉移技術,Mini LED 將來有潛力爲市場提供新的成長動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安光電認爲,LED 主流研究方向主要在 Mini LED 等方面。在顯示屏方面,與傳統 LED 顯示屏產品相比較,Mini LED 存在着成本、價格、封裝、防護、運輸、安裝、維護等一系列的優勢,能夠很好地解決傳統 LED 顯示存在的問題。而在背光模組方面,相同技術規格下,Mini LED 背光的液晶電視面板價格,只有 OLED 電視面板價格六至八成,飽和度、高動態範圍都優於 OLED,省電一半,具有異型切割特性,可實現曲面背光,其厚度與OLED 相當。特別 Mini LED 將在 2019 至 2020 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隨着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不斷下降,未來有望帶來 LED 行業新一輪爆發,目前,Mini LED 應用仍侷限在高階市場,比如專業電競遊戲顯示器行業,市場滲透率大約在 5%以內。\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8a65e4929ad442f8e103ed5becbeed0\" img_width=\"811\" img_height=\"315\"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華燦光電在 mini RGB 方面,採用結構爲更加穩定的 DBR+ITO 結構的倒裝芯片,並且在芯片臺階以及側壁做了絕緣層的優化,進一步的提高了芯片的可靠性。另外還特別針對 Mini 紅光 LED 芯片的襯底轉移技術進行了優化,提升整體良率的同時提升了可靠性。Mini RGB 芯片目前已經實現量產,並且已經成爲國內外幾個主要下游玩家的供應商。在 Mini BLU 方面,爲了實現超薄背光模組的均勻混光,華燦光電同國內外下游以及終端廠家配合開發容易實現均勻混光的 LED 芯片。目前華燦光電的 Mini BLU 常規芯片可以實現量產,並且已經切入幾個重要下游客戶的供應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ni LED 芯片和燈珠單位面積使用量巨大且排列十分緊密,對焊接面平整度、線路精度提出更高要求,對焊接參數的適應性和封裝寬容度要求也更爲嚴格。因此在高效率和高精度的 Mini LED 芯片固晶,成爲擺在 Mini LED 面前的一道難題。傳統錫膏固晶容易導致芯片焊接漂移,孔洞率增大,無法滿足 Mini LED 的高精度固精要求,更高精度固晶基板及固晶設備成爲急需解決的問題。傳統貼片機在對 P1.0 以下 Mini LED 封裝器件進行貼片時,由於精度要求在 25um 以下,因此傳統貼片機必須將貼片速度降低到原有貼片速度的 30-50%,這將大大降低顯示屏的生產製造效率,更高效的貼片機也是是未來 Mini LED 所面臨的一大難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 Mini LED 背光導入高階應用市場,有望爲 LED 廠在價格競爭壓力下殺出血路,但 2018 年仍受限於成本偏高,尤其硬式 OLED 面板與 LCD 面板價格競爭趨於白熱化,導致 Mini LED 背光搭載於高階智能手機進度不如預期,業界估計 Mini LED 價格仍需下降逾 15%,纔有機會觸及市場甜蜜點。2018 年下半高階電競產品採用 Mini LED 開始小量出貨,中大尺寸應用產品能避開 OLED 面板價格競爭,2019 年上旬出貨動能將慢慢的放大,推動Mini LED 背光市場需求的增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多家 LED 廠商看好 Mini LED 應用成長的市場潛力,晶電預測 2019 年 Mini LED 需求將快速增長,有機會佔藍光產能 5-10%,2020 年佔比有望達到 30%。由於目前 Mini LED 背光成本偏高,整體營收增長還並不明顯,Mini LED 背光成本和 LED 搭載芯片顆粒數有較大相關性。估計 2019 年 Mini LED 背光仍必須透過減少 LED 顆數及改良設計達到成本優化,降幅有望達 15%左右。\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二、高密度 LED 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1 小間距顯示持續景氣,成本下降有望推動市場高增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 年以來,LED 小間距顯示成爲帶動行業景氣度恢復的重要因素,未來隨着成本的逐步下降,有望持續推動市場應用高增長。通常我們將燈珠間距在 2.5mm 以下即 P2.5 的 LED 顯示產品稱之爲小間距 LED。以利亞德、洲明、聯建等爲代表的中國小間距 LED 顯示屏企業,不僅在體量上已經遠遠走在行業前列,在技術層面上也有着巨大的優勢,利亞德早在 2016 年便已經量產點間距 0.7mm 的小間距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3b8d4049f5c42a284631fb51d0c65e2\" img_width=\"809\" img_height=\"390\"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相比於傳統 LED,小間距產品在亮度、色彩、可靠性、超大尺寸顯示等方面優勢顯著,在專業顯示市場對液晶和 DLP 拼接屏形成快速替代,當前滲透率已接近 20%。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推動小間距性價比持續提升,持續替代空間巨大。中國大陸已成爲全球最大的 LED 生產基地,產業鏈配套成熟,在全球 LED 顯示領域處於優勢地位。未來小間距成本的持續下降,有望推動小間距向商用和民用市場的快速滲透。\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aa0be737faa468181b678e32a3d1c4c\" img_width=\"810\" img_height=\"280\"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專用市場及商用市場是小間距顯示的兩個主要應用方向,其中商用市場規模更大,小間距性價比的提升將有望推動其在商用市場的持續滲透。專用市場包括公安、能源、交通等政府部門顯示應用領域。夜遊經濟,是政府爲主導的商用市場,過往幾年也是推動小間距應用滲透的重要方向,雖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自 2018 年以來投資進度有所放緩,但優質項目的應用滲透仍將是確定性趨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它商用領域,包括電影、廣告、體育、文娛在內的多領域運營模式的革新,將有望持續推動小間距景氣度上行。2018 年小間距全球市場規模約 68 億元,經測算商用市場的細分領域,電影屏未來每年市場空間就有30 億元,小間距市場未來 3 年有望持續保持 30%以上的高增速,國內小間距領軍企業將深度受益需求行業增長。\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26a18571bec4f07ae5c83b52eaa739d\" img_width=\"407\" img_height=\"318\"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75e2101f73441b2b56f1ea6bead16b8\" img_width=\"404\" img_height=\"318\"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在相同的顯示面積內,使用燈珠數量越多,燈珠彼此間距越小,成本會相對有所提升。\u003C\u002Fstrong\u003ELED 芯片半導體的屬性,讓同規格的 LED 芯片成本及價格每年降低,而燈珠的亮度性能翻倍成長。另一方面,隨着更小間距晶粒生產技術成熟度的不斷提升,LED 燈珠間距也越來越小,單位面積內使用晶粒數量在提升,更高的技術附加值也決定了 LED 顯示產品,單位面積成本及售價也有所提升。因而 LED 顯示屏像素密度也會逐年增加,但長週期來看,同等像素密度的產品成本與單價是不斷下行的,因此也帶動了小間距 LED 顯示產品的應用滲透。\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42a51f296e14650a4467c14688b52d0\" img_width=\"812\" img_height=\"261\"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LED 小間距主要應用領域包括:\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安防監控:憑藉無縫拼縫、優秀色彩表現、低能耗等特點,小間距 LED 顯示屏符合對畫質要求較高的指揮控制中心、廣電演播室、氣象信息中心等高端室內應用需求。與安防監控、指揮調度等領域目前佔據主導地位的 DLP 背投拼接大屏相比,小間距 LED 優勢在於無縫拼接,理論上尺寸能無限擴大,並且安裝方式靈活多樣,屏體厚度薄,節省空間,亮度高,能滿足半戶外環境使用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展覽展示:小間距 LED 顯示屏有靈活組建方式,廣視角、超薄機身,安裝維護方便快捷等優點,廣泛適用於各種公共信息顯示領域,如酒店大堂、機場、影院、醫院等信息公告牌。在有公共信息展示需求的商用領域,小間距 LED 顯示屏可以替代大中尺寸商用顯示器使用,功耗低、壽命長,可以適應長時間連續開機運行的高強度使用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商務教育:小間距 LED 顯示屏還可以滿足各種商用領域的使用需求,諸如企業會議室、董事長辦公室、網絡視頻會議等,可以替代投影機,打造明亮的辦公環境。儘管目前商教領域不是小間距 LED 顯示屏主攻方向,但相比傳統投影機,小間距 LED 顯示屏安裝維護更加方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家用領域:畫面細膩程度的提升,將 LED 顯示屏室內應用變爲可能。隨技術提高,小間距 LED 顯示技術 LED 電視應運而生。近年來,不少 LED 顯示屏廠家切入這市場,提高技術研發,加速家庭顯示應用領域步伐。目前小間距 LED 顯示屏作爲家用電視產品仍處在初步試水的階段。小間距 LED 電視較可能突破的是高端別墅大尺寸私人影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ca40b11e1b94d00b83b7be00ac9a917\" img_width=\"403\" img_height=\"322\"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5210ec9d907433d8976aaa0a6850d0c\" img_width=\"407\" img_height=\"328\"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此外,智慧路燈也有望成爲小間距 LED 顯示在 5G 世代的另一重要產品應用方向。\u003C\u002Fstrong\u003E智慧路燈除配套傳統的小間距 LED 顯示屏外,將多項業務系統整合在一個綜合智慧管理平臺上,包括 5G 小基站、安防監控、充電樁、環境監測、語音廣播、智能調光等 12 大功能。單根智慧路燈目前總造價約 10 萬元,其中顯示屏造價約 3-4 萬元,智慧路燈根據單體功能不同造價也會略有差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在該產品領域,國產廠商洲明科技佈局較爲領先,公司與全球知名通信廠商達成戰略合作,佈局 5G智慧路燈業務,同時洲明科技也是邊緣計算首屆聯盟理事會成員之一。公司具備智慧路燈軟硬件系統集成能力,預計軟件系統的技術附加值將更大。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光環境管理平臺,可解決市政資源重複浪費、數據獨立且分散、聯動協作不便等行業痛點,實現多資源聯動,統一運營管理,幫助客戶提高智能化決策水平。此外,公司大力探索數據融合、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可實現基於安防攝像頭的人臉識別、車輛識別,以及基於邊緣計算網關的自主管理等應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智慧路燈應用場景主要爲市政道路、智慧景區、智慧園區和智慧商圈等。2015 年至今,洲明科技的智慧路燈已經率先成功入駐多個著名景區和繁榮商圈。根據估算,智慧路燈總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千億,遠超傳統的LED 小間距顯示市場,智慧路燈產品有望從 2019 年末出貨開始逐步起量。從商業模式上來看,智慧路燈將主要來自政府的採購投入,以產品買斷式經營爲主,設備提供商除出售產品外,後續主要通過收取軟件維護費用形成合作。\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7aafe558b0145438d670afc8b48c0ed\" img_width=\"814\" img_height=\"494\"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市場規模上來看,小間距顯示未來在專用顯示及商用顯示市場仍有較大持續滲透空間。\u003C\u002Fstrong\u003E目前國內主要城市公安指揮中心仍以 DLP、 LCD 拼接屏爲主,小間距 LED 的滲透率不足 10%,未來小間距 LED 在公安領域滲透率有望提升到 50%。全國 2800 餘個區縣,假設各省級、地市級、區縣級均配備至少一塊顯示屏,若小間距 LED顯示屏購置標準分別 400 萬元、 250 萬元、 120 萬元,僅算公安指揮中心市場規模就達 22 億元[(省數*400 萬 元+地級市數*250 萬元+區縣數*120 萬元) *滲透率 50%]。安防領域還能細分爲治安、消防、交警、刑偵、特警等,小間距 LED 市場規模就將超過 100 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商用顯示市場規模預計達 766.4 億元,同比增長率達 39.10%,其中小間距LED 滲透率大約 8.7%,增速高達 76%。會議市場爲例,目前中國會議室數量 2000 萬間左右,假設 20 人以上會議室佔比例爲 5%,若每塊顯示屏按 30 萬元估算,則 LED 小間距在中國會議室市場規模約爲 260 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銀幕數量超 6 萬塊,同比增長 18.3%,預計未來將維持較快增長。假設未來每年新增電影銀幕數量爲 1 萬塊,其中小間距 LED 在電影銀幕滲透率爲 10%,若每塊 LED 電影銀幕價格爲 90 萬元,則國內小間距 LED 電影銀幕每年新增市場規模可達 9.9 億元。假設中國電影 6 萬塊銀幕存量市場中,小間距 LED 對傳統電影屏替換率 10%,國內小間距 LED 電影銀幕替換市場規模可達 60 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5b70b4458f9463bbfcbf493fe6a6caf\" img_width=\"402\" img_height=\"365\"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0fbd62641b74036bac5ba6531dfa885\" img_width=\"407\" img_height=\"366\"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中國 LED 產業顯著高於全球增長速度。2011 年以來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從 1545 億元增長至 17 年 5509 億元,CAGR23.6%。當前,數字化、可視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綜合智能政務辦公需求與日俱增,小間距 LED 屏憑藉着其輕薄易安裝、適用範圍廣、生產速度快、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快速搶佔數字光處理投影技術(DLP)和大屏液晶的市場份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小間距 LED 屏市場規模達到 73.5 億元,增長率爲 58%;預計 2019 年 112 億,增長率放緩爲 52.38%。未來小間距 LED 顯示屏仍將延續高速增長,2018-2020 年中國小間距 LED 顯示屏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將達 44%左右,2020 年中國小間距 LED 顯示屏市場規模將達 177 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成本不斷下降和解決方案的不斷成熟,LED 小間距在專業顯示市場發展呈現出兩大發展趨勢:1.細分領域應用場景不斷增多、行業空間不斷釋放;2.向省級-地級市-區縣級的不斷下沉和深入,由此推動 LED 小間距在專業顯示市場滲透率和普及率不斷提升,同時,通過 AR\u002FVR 技術結合,小間距 LED 屏打破單屏單向顯示同質化桎梏,爲行業應用創新開啓新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fc782a24a8d4193b372fd7f141a7841\" img_width=\"408\" img_height=\"321\"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8cbffdcee3042dabdccdd451bf51788\" img_width=\"411\" img_height=\"324\"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隨着小間距 LED 顯示技術的提升和規模效應顯現,行業技術和資金壁壘也在顯著提升。在此背景下,利亞德、洲明科技、聯建光電和艾比森等業內龍頭企業,攜資本、成本等優勢快速崛起。國內前四家廠商CR4 爲 70%,行業集中度較高,呈現高集中寡佔型市場。對於中國小間距 LED 顯示屏企,乃至全產業鏈企業而言,把握在小間距 LED 時代佔據的既有優勢,並將其延伸至未來可期的 Mini\u002FMicro-LED 領域,是當前及未來的迫切要務。\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87f3d2947584f64a26cd1c899d24698\" img_width=\"814\" img_height=\"364\"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燈珠成本價格下降,也是推動小間距顯示應用滲透的重要因素。\u003C\u002Fstrong\u003E普通 LED 顯示屏燈珠成本佔總成本的比重只有 30%左右,其他佔比較大的成本因素包括 PCB 板、驅動 IC 等。而對於小間距 LED 顯示屏,燈珠成本佔比目前已達 60%以上,因此小間距 LED 的成本主要取決於上游原材料燈珠的價格。 隨着上游封裝技術的成熟,國產化替代,以及小間距量產帶來的規模效應,燈珠成本近年來呈逐漸下降趨勢,帶動了小間距 LED 顯示屏成本的下降。目前主流小間距燈珠型號是 2121 燈珠(P3、P4)和 1010 燈珠,同時 0808 燈珠以及 0505 燈珠也已經推出。\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527d5c4e5914adba37f60826f006cbd\" img_width=\"409\" img_height=\"336\"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1b57109e80547eab2336395f2e0f50f\" img_width=\"406\" img_height=\"342\"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目前 2121 燈珠單個均價 2 分 6 左右;1010 燈珠單個均價 6 分左右,2017 年底降到 4 分,2018 年後降至 3 分以內,預計未來價格仍將不斷下降。目前來看,同等顯示屏尺寸下小間距 LED 顯示屏(P2.0)的成本已低於 DLP 顯示屏,業內普遍預計隨着小間距 LED 價格的快速下降,其對 DLP 的替代率在未來三年有望打到40%-50%,國內替代空間可達 100 億元以上,全球替代空間可達 300 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 LED 成本的下降有望能推動市場高增長,帶來潛在的市場效益。在家用電視、商務會議及教育、影院及放映廳領域,我們測算出替換空間分別爲 107、110、26 億,2015 年全球小間距 LED 市場銷售額 45 億元,預計到 2020 年市場規模擴大爲 427 億元,5 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56.84%,小間距 LED 屏廠商將充分受益行業的高速增長。\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1d7c763ff92467487404ebca07be5d0\" img_width=\"810\" img_height=\"230\"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2 Mini\u002FMicro LED 性能優異,有望成爲 LED 顯示新趨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ni LED 名爲“次毫米發光二極管”,最早由晶電提出,意指晶粒尺寸大約 100 微米以上的 LED,Mini LED介於傳統 LED 和 Micro LED 之間,簡單的說是傳統 LED 背光基礎上的改良版本,屬於 Micro LED 的過渡期間產品。Micro LED 技術,是 LED 微縮化和矩陣化技術。在一個芯片上集成高密度微小尺寸的 LED 陣列,LED 顯示屏每一個像素可定址、單獨驅動點亮,可看作爲戶外 LED 顯示屏微縮版,將像素點的距離從毫米級降低至微米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採用 Mini LED 背光技術的 LCD 顯示屏,在亮度,對比度、色彩還原和節能優於當今 LCD 顯示器,甚至能與AMOLED 競爭,同時還能控制生產成本。\u003C\u002Fstrong\u003E由於用於面板背光的 LED 數量大大增加,新技術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 LCD 屏幕的 HDR 性能。以智能手機,一臺 5 英寸手機顯示屏包含大約 25 個 LED 單元,而 Mini LED 背光能達到包含 9000-10000 個單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ni LED 把側光式背光源幾十顆的 LED 燈珠,變成了直下背光源數萬顆,採用局部調光設計,其 HDR 精細度達到前所未有水平。目前 Mini LED 設計方案分爲全綵 RGB 混光或白光,前者可達到 100%NTSC 高色域顯示,而透過藍光 LED 搭配熒光粉的白光 Mini LED,則能達到 80~90%NTSC 顯示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 Micro LED display,則是底層用正常的 CMOS 集成電路製造工藝製成 LED 顯示驅動電路,然後再用 MOCVD機在集成電路上製作 LED 陣列,從而實現了微型顯示屏,也就是所說的 LED 顯示屏的縮小版。Micro LED 優點表現的很明顯,它繼承了無機 LED 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度及反應時間快等特點,並且具自發光無需背光源的特性,更具節能、機構簡易、體積小、薄型等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此之外,Micro LED 還有一大特性就是解析度超高。因爲超微小,表現的解析度特別高。例如蘋果 iPhone6S採用 micro LED 顯示後,解析度可輕鬆達 1500ppi 以上,比原來的 Retina 顯示的 400PPi 要高出 3.75 倍。\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d6b7613353a4b6aa9e7de8cb2eab09f\" img_width=\"810\" img_height=\"308\"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一般定義,在顯示領域應用上主要爲常規戶內外顯示屏以及小間距顯示屏幕,Mini LED 晶粒尺寸大約在50-200um 之間的倒裝 LED 芯片,Micro LED 尺寸大約小於 50um。Mini LED 背光的 65 英寸液晶面板使用 18,000至 20,000 個 LED,這將大量消耗 LED 芯片製造商的生產能力,由於 Mini LED 芯片尺寸以及封裝技術的限制,RGB自發光顯示應用的 Mini LED 目前能做到點間距極限基本上在 0.5 mm 左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cro LED 滲透至大尺寸產品時,根據晶電估計,以 40 寸 TV 爲例,大約需要 2400 萬顆 Micro LED,Micro LED做成高分辨率產品時,顯示屏幕尺寸可以進一步拓展至 80 寸乃至 100 寸以上,這將極大的增加 Micro LED 芯片的消耗量,使得成本異常高昂。但 Micro LED 也擁有 LCD 及其它顯示技術所不具備的超大尺寸顯示無縫拼接等優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Micro LED 應用發展優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主要包括高亮度、低功耗、超高解析度和色彩飽和度等幾個方面。Micro LED 最大優勢來自於它微米等級間距,每一點畫素都能定址控制及單點驅動發光。與其它 LED 產品發光效率和發光能量密度對比來看,Micro LED最高。顯示發光效率上,有利於顯示設備節能,其功率消耗量約爲 LCD 的 10%、OLED 的 50%;密度上能節約顯示設備有限表面積,部署更多傳感器,Micro LED 和 OLED 比較,達到同等顯示器亮度只需 OLED 的 10%左右塗覆面積,亮度高 30 倍,分辨率可達 1500 PPI,相當於 Apple Watch 採用 OLED 面板達到 300 PPI 的 5 倍左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 Micro-LED 使用無機材料、結構簡易,幾乎沒有光耗,使用壽命非常長,這點是 OLED 無法相比,它的壽命和穩定性,難以媲美無機材料的 Micro LED。\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Mini LED 背光 HDR 性能指標優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ni LED在製程上相較於 Micro LED良率高,具有異型切割特性,搭配軟性基板亦可達成高曲面背光的形式,採用局部調光設計,擁有更好的演色性,能帶給液晶面板更爲精細的 HDR 分區,且厚度也趨近 OLED,可省電達 80%,故以省電、薄型化、HDR、異型顯示器等背光源應用爲訴求,適合應用於手機、電視、車用面板及電競筆記本電腦等產品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ni LED 顯示上主要有兩種應用,一種是作爲自發光 LED 顯示,同小間距 LED 類似,由於封裝形式上不需要打金線,相比於小間距 LED,即使在同樣的芯片尺寸上 Mini LED 也可以做更小的點間距顯示。另外一種則是在 LCD 顯示產品背光上的應用。\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97e46c93a724aceadb0497a538480f4\" img_width=\"812\" img_height=\"181\"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相比 AMOLED,Mini LED 背光在成本,壽命上有毋庸置疑的優點。由於 LED 芯片比 OLED 有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在加上 local dimming 控制,Mini LED 背光能有較低功耗,能做到更高對比度和亮度,點間距主要受限於LCD 技術但也能做到優於自發光的 AMOLED。\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更精細的控制,這將帶來更好的 HDR 表現。據估算採用 Mini LED 背光源的液晶面板的成本僅爲 OLED電視面板的 70-80%,而顯示性能則相差無幾。但 Mini LED 背光致命弱點是無法做成柔性(但依然能做到曲面),主要受 LCD 技術限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終端應用上,從小屏幕如手機、Pad,到中屏幕如車載屏、筆電,再到大屏幕如 TV,MiniLED 背光與 AMOLED各有競爭優勢。但在車載和中大屏幕顯示,Mini LED 背光會有更加明顯的成本優勢和較長的壽命和可靠性,這些將是目前 AMOLED 無法取代的優勢。Mini LED 在背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重視,在顯示的幾個最基本要素包括,功耗、成本、壽命、點間距、亮度、對比度上,Mini LED 幾乎是一個全能選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3 技術進步帶動 Mini LED 作爲小間距顯示產品升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ni LED 作爲小間距技術的延伸,在商用及家用顯示領域有望迎來應用滲透。\u003Cstrong\u003E其中四合一封裝技術的突破是 Mini LED 產品落地的關鍵。\u003C\u002Fstrong\u003E2018 年衆多企業相繼推出新一代小間距 LED 顯示新品——Mini LED,Mini LED 是100 微米或者以下顆粒尺寸的 LED 晶體的應用,這種更小的晶體顆粒,幾乎是傳統 300 微米尺寸 LED 晶體顆粒原料耗費的十分之一。更小顆粒的 Mini LED 雖說節約了上游成本,縮小下游終端像素間距指標,實現 0.2-0.9 毫米像素顆粒的極小間距顯示屏,但這也意味着爲中游封裝技術帶來了更高的技術挑戰。而新一代 Mini LED 新品之所以能夠得以成功落地,正是因爲突破了中游封裝技術的挑戰,實現了四合一陣列化封裝技術的應用。\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ae905c05d5448d0af52bf924b842f24\" img_width=\"811\" img_height=\"290\"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四合一封裝技術可以視爲傳統 SMD 表面貼裝燈珠和 COB 產品之間的折中策略:一個封裝結構中有四個基本像素結構。這不僅簡化技術工藝,降低“表貼”焊接困難度,更有助於小間距 LED 顯示屏壞燈的修復,甚至滿足現場手動修復的需求。此外,有了四合一技術的助力,讓表貼工藝照樣大顯身手,如今適用於 1.0 間距尺寸的表貼技術,就可以製造最小 0.6 間距的 LED 顯示屏,極大程度上繼承了 LED 顯示屏產業最成熟的工藝,實現了終端加工環節的“低成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此同時,四合一封裝技術作爲一種“更小晶體顆粒的 LED”顯示技術,不僅支持更精細的顯示畫面,打破長期存在的主流產品間距瓶頸,更是有效攻克 LED 顯示的像素顆粒化等難題,大幅度提升整屏堅固性,爲受衆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未來實現 0.X mm 爲主的顯示產品佈局,甚至進入居家顯示市場都是有可能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f3f1263dc154c8c960e07cacc18a69e\" img_width=\"816\" img_height=\"231\"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COB 是適用於 Mini\u002FMicro LED 產品的核心封裝技術,未來最具應用前景。\u003C\u002Fstrong\u003ECOB 技術同樣作爲一門新興的 LED封裝技術,與傳統的 SMD 表貼式封裝不同,他是將發光芯片集成在 PCB 板中,有效的提升了 LED 顯示屏的發光光色,達到降低風險及成本的效果。如今採用 COB 封裝技術的小間距 LED 顯示屏,已經被稱爲第二代小間距 LED產品,其像素間距在 2mm 至 0.5mm 之間,是 LED 小間距高清顯示的未來。特別是從今年開始,COB 小間距 LED顯示屏市場就呈現出高速增長的勢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間距 LED 顯示市場,COB 技術流行的原因主要在於這種技術能夠有效克服 LED 顯示的像素顆粒化問題,並帶來更好的整屏堅固性。四合一 LED 封裝雖然每一個基本封裝單元只有四個像素,但是依然屬於更高集成化的封裝,顯然會具有 COB 顯示的很多特性。同時 Mini LED 晶體顆粒,使得 LED 晶體在顯示屏上的面積佔比,較傳統同間距指標產品下降九成,有更多的空間提供更好的“密封性”和“光學設計”,進一步實現產品視覺體驗和可靠性的增強。可以說,四合一 Mini LED 與 COB 小間距 LED 一樣,是高度克服 LED 顯示“像素顆粒化”現象、並提供更高穩定性的技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OB 是傳統 LED 封裝工藝由正裝走向倒裝最好的敲門磚。倒裝工藝無焊線,完全沒有因金線虛焊或接觸不良引起的 LED 燈不亮、閃爍、光衰大等問題。同時,倒裝工藝能夠最大程度提供 LED 晶體的有效發光面積,最大程度提供 LED 晶體的有效散熱面積,進一步提升了產品光學特性和可靠性。採用倒裝工藝被視爲下一代 LED顯示產品晶體封裝的“關鍵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芯片微縮化,要求 Mini LED 像素點的間距在 1mm 以下,芯片變小尺寸在 200um 以下。倒裝芯片技術,由於倒裝芯片無需打線,適合 Mini LED 超小空間密佈的需求,因此目前 Mini LED 主要採用倒裝芯片結構。藍綠光倒裝 LED 芯片生產較爲成熟,但紅光倒裝 LED 芯片技術難度高,由於需要進行襯底轉移,而芯片在轉移技術過程中生產良率和可靠性還不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ni LED 產業上下游廠家在研發新技術同時,也在積極通過其它方法降低成本。\u003Cstrong\u003E總體來看,目前國內外 Mini LED 廠家重點在研發或拓展的新技術包括出光調節芯片、COB 和 IMD 封裝、Mini LED 巨量轉移、TFT 電路背板、柔性基板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出光調節芯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 Mini LED 作爲背光使用時,採取大量 LED 芯片作爲直下式的背光源,在爲了調節芯片的出光,使其更容易實現超薄設計,華燦光電在傳統的背光芯片上增加優化膜層,可以提升芯片出光角度,從而使得 LED 芯片的出光更加均勻,有效提升顯示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COB 和 IMD 封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 COB 封裝,直接將 LED 裸芯片封裝到模組基板上,然後進行整體模封,相對於傳統的 SMD 封裝。這種COB 封裝的全綵 LED 模組具有製造工藝流程少、封裝成本較低、封裝集成度高、顯示屏的可靠性好和顯示效果均勻細膩等特點,有望成爲未來高密度 LED 顯示屏模組的一種重要的封裝形式。目前由於 COB 的產業鏈還沒有建立完善起來,COB 產品單位面積的成本比 SMD 高,未來隨着 COB 顯示封裝產業鏈逐漸成熟,COB 顯示封裝市佔率有望快速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星光電 6 月份發佈的用於顯示的 Mini LED,採用集成封裝技術(IMD),即四合一陣列化封裝,橫向和縱向分別用兩顆燈珠組成的小單元,其中每顆燈珠依然是 RGB 三色芯片封裝而成,突破了傳統的設計思維,集合了 SMD 和 COB 的優點,這也將是 COB 封裝大規模應用的前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Mini LED 巨量轉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對於 Micro LED 的巨量轉移技術,Mini LED 的芯片尺寸較大,因此轉移難度相對較小,結合巨量轉移和COB 封裝技術,可以有效提升 Mini LED 的生產週期,目前 Uniqarta 的激光轉移技術,可以透過單激光束或者是多重激光束的方式做移轉,實現每小時轉移約 1400 萬顆 130x160 微米的 LED 芯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TFT 背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要在畫面現實效果上與 OLED 競爭,Mini LED 背光+LCD 必須做到頂級的 HDR 纔行,也就是 Local Dimming背光源的調光分區數(Local Dimming Zones)必須要數百區甚至數千區才足夠,但是若以傳統的 LED 背光源驅動電路架構,這樣的想法會因組件使用過多,而犧牲成本及輕薄設計。有鑑於此,羣創提出使用主動式矩陣 TFT電路來驅動的 AM Mini LED 架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柔性基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ni LED 背光一般是採用直下式設計,通過大數量的密佈,從而實現更小範圍內的區域調光,由於其設計能夠搭配柔性基板,配合 LCD 的曲面化也能夠在保證畫質的情況下實現類似 OLED 的曲面顯示,但是由於 Mini LED數量衆多,產生熱量巨大,而柔性基板的耐熱性往往較差,因此研發具有高耐熱性的柔性基板也將是未來的技術趨勢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4 Micro LED 在消費電子和穿戴產品也有廣泛應用前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croLED 是新一代顯示技術,比現有的 OLED 技術亮度更高、發光效率更好、但功耗更低,出色的特性將使得它不僅在巨幕顯示擁有優勢,消費電子和穿戴產品也有具備應用前景。2017 年 5 月,蘋果已經開始基於Micro LED 顯示技術的開發。2018 年 2 月,三星在 CES2018 上已推出了 Micro LED 電視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cro LED 是將微米等級的 Micro LED 巨量轉移到基板上,類似微縮的戶外 LED 顯示屏,每一個 Micro LED都定址並且可以單獨驅動點亮,相較 OLED 更加省電,反應速度更快。Micro LED 技術上已經突破了 OLED 的侷限,亮度和飽和度相比之下都更高。此外由於 OLED 材料是有機發光二極管,在使用壽命上天然也無法與 Micro LED 等無機材料相比。對顯示產品壽命要求較高的應用領域,如汽車抬頭燈、大型屏幕投影等 Micro LED 將更具 備競爭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cro LED 與 OLED、LCD 等技術相比,在各個功能性指標方面(PPI、功耗、亮度、薄度、顯色指數、柔性面板適應度)都具備一定優勢。但 LCD 面板應用時間較長,供應鏈成熟度較高,有價格優勢,在 30-80 寸的電視產品應用領域,仍具備極強的競爭力。並且量子點、BD Cell、Mini 背光作爲技術補充,也一定程度上能提升LCD 產品的顯示性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cro LED 在性能上優於 OLED,但目前 OLED 在 30 寸以下消費電子市場,特別是手機市場供應鏈配套較爲成熟。OLED 除具備可做摺疊類顯示產品的優勢外,在觸控、屏下指紋、屏下攝像頭等功能集成性方面,也更爲成熟。而 Micro LED 在相關方面供應鏈配套較爲欠缺,目前產品成本也較高,其次 Micro LED 在芯片巨量轉移方面也待技術改進,生產效率上與 OLED 相比還暫不具備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7d70ac3559e4889885878e192b08c70\" img_width=\"811\" img_height=\"417\"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Micro LED Display 的顯示原理,是將 LED 結構設計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其芯片尺寸僅在 1-10um等級左右;後將 Micro LED 批量式轉移至電路基板上,其基板可爲硬性、軟性之透明、不透明基板上;再利用物理沉積製程完成保護層與上電極,即可進行上基板的封裝,完成結構簡單的 Micro LED 顯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要製成顯示器,其晶片表面必須製作成如同 LED 顯示器般之陣列結構,且每一個點像素必須可定址控制、單獨驅動點亮。若透過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路驅動則爲主動定址驅動架構,Micro LED 陣列晶片與 CMOS間可透過封裝技術黏貼。\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7df01a082fa47a5be6e2bd29919b261\" img_width=\"810\" img_height=\"284\"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黏貼完成後 Micro LED 能借由整合微透鏡陣列,提高亮度及對比度。Micro LED 陣列經由垂直交錯的正、負柵狀電極連結每一顆 Micro LED 的正、負極,透過電極線的依序通電,透過掃描方式點亮 Micro LED 以顯示影像。\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d3b617376dd4b8bb31a27d42cfca980\" img_width=\"809\" img_height=\"336\"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自 2008 年以後,LED 光電轉換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100lm\u002FW 以上已成量產標準。因此對於 Micro LED 顯示的應用,因其自發光的顯示特性,搭配幾乎無光耗元件的簡易結構,就可輕易實現低能耗或高亮度的顯示器設計。\u003Cstrong\u003E這樣可解決目前顯示器應用的兩大問題:\u003C\u002Fstrong\u003E一是穿戴型裝置、手機、平板等設備的 80%以上的能耗在於顯示器上,低能耗的顯示器技術可提供更長的電池續航力;二是環境光較強致使顯示器上的影像泛白、辨識度變差的問題,高亮度的顯示技術可使其應用的範疇更加寬廣。並且 Micro LED 的顯示產品幾乎可以適應各種顯示尺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微顯示領域 Micro LED 產品具備一定的成本競爭力。目前微投影技術以數位光線處理、反射式硅基板液晶顯示、微機電系統掃描等三種技術爲主,但這三種技術都須使用外加光源,使得模組體積不易進一步縮小,成本也較高。相較之下,採用自發光的 Micro LED 微顯示器,不須外加光源,光學系統較簡單,因此在模組體積的微型化及成本降低上具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cro LED 商用前景也較爲廣泛。目前如果僅考慮現有技術能力,Micro LED 有兩大應用方向,一是可穿戴市場,以蘋果爲代表,據悉蘋果已研究在手錶及手機等產品上,使用 Micro LED 顯示技術的可行性。未來有望推出 Micro LED 顯示的穿戴設備;二是超大尺寸電視市場,以三星、索尼爲代表,今年索尼在 CES 上展示的 Micro LED cledis 已在分辨率、亮度、對比度都具有優良的性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短期來看 Micro LED 市場集中在超小型顯示器,從中長期來看,Micro LED 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橫跨穿戴式設備、超大室內顯示屏幕外,頭戴式顯示器(HUD)、抬頭顯示器(HUD)、車尾燈、無線光通訊 Li-Fi、AR\u002FVR、投影機等多個領域。\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963fcea566e4c178c9d09862cb32697\" img_width=\"811\" img_height=\"340\"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技術考慮到批量轉移等技術難點,在手機應用上很難短期對 OLED 或者 LCD 形成技術替代。在 Micro LED 磊晶部分結束後,需要將已點亮的 LED 晶體薄膜無需封裝直接搬運到驅動背板上,這種技術稱之爲批量轉移,或者巨量轉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ea44873c2074ccead181ee599a23b80\" img_width=\"813\" img_height=\"329\"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其中技術難點有兩個部分:1.轉移的僅僅是已經點亮的 LED 晶體外延層,並不轉移原生基底,搬運厚度僅有 3%,同時 Micro LED 尺寸極小,需要更加精細化的操作技術。2.一次轉移需要移動幾萬乃至幾十萬顆 LED,數量巨大,並且需要考慮轉移後晶粒擺放的均一性問題,需要新技術滿足這一要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各大廠商均在努力攻克這方面的技術難關,在巨量轉移技術上各公司累計申請了十多項專利。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說,OLED 顯示的全部技術有七成上下可以被 Micro LED 共用或者吸收,即 Micro LED 技術突破後整個產業掉頭難度不大,爲未來 Micro LED 應用滲透奠定了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5 Mini LED 在背光與顯示最有望形成產品突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Mini LED 相較於 Micro LED,短期規模化商用的機會更大,特別是在 LCD 背光領域,預計從 2019 年起有望逐步形成產品突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密度FHD顯示器具有1920行x1080列大約 200萬個像素,每一個像素還要再分爲紅、綠、藍三個Sub Pixel,因此總共有大約 600 萬個 Die。將 600 萬個比人類頭髮直徑還小的晶粒切割後黏貼在基板上,業界把這種製程稱爲巨量轉移,就是把大量的發光二極體晶粒轉移到顯示器基板上。因此,Micro LED 需要用到巨量轉移極爲困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ni LED 短期大規模商用機會更大。過去 LCD 採用側光式背光,雖然降低了成本和功耗,但是這種方式最大的弱點是無法對畫面某區域進行亮度調節。由於液晶的扭轉效應始終無法實現全開關的 0,1 控制。因此通常側光式液晶面板的對比度即使應用調光技術也就不過在幾千左右。\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40bc376ec254110924e1e2eab6b11c6\" img_width=\"811\" img_height=\"490\"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而 Mini LED 能夠利用既有的 LCD 技術基礎,結合同樣成熟的 RGB LED 技術,開發出新一代背光設計的面板。從性能上講,無論是畫質、厚度、成本還是異形切割、曲面顯示,都能夠與 AMOLED 電視面板相媲美,有望成爲大尺寸 AMOLED 顯示的潛在競爭方案。一旦 MiniLED 背光技術規模化應用,將極大提升對 LED 芯片的消耗,具有具大的商用市場前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ini LED 把側光式背光源幾十顆的 LED 燈珠,變成了直下背光源數萬顆,採用局部調光設計,其 HDR 精細度達到前所未有水平。目前 Mini LED 設計方案分爲全綵 RGB 混光或白光,前者可達到 100%NTSC 高色域顯示,而透過藍光 LED 搭配熒光粉的白光 Mini LED,則能達到 80~90%NTSC 顯示效果。羣創光電在 2018 年 CES 展中首度以實機展出 10.1 寸 AM MiniLED,並認爲 AM MiniLED 搭配軟性基板是作爲異型\u002F曲面 LCD 所需背光源的最佳解決方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測算,假設 Mini LED 背光在 2018 年的滲透率爲 1%,有 1500 萬部手機使用 MiniLED 背光的屏幕,對MiniLED 芯片的需求將達到 600 億顆,對應約 120 萬片 2 寸片的需求。假設 2018 年有 4%的 TV 面板採用 Mini LED背光,對於 MiniLED 芯片的需求量將達到 1000 億顆,對應約 200 萬片 2 寸片的需求。根據預測,Mini LED 的市場空間將在 2023 年超過 10 億美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瑞豐光電在公告中表示,以 6 英寸手機面板爲例,目前普通 LED 背光設計的液晶面板成本約 20-30 美元,柔性 OLED 成本約爲 80-100 美元,採用 Mini LED 背光設計的液晶面板成本約爲 40-50 美元。Mini LED 背光相較於 OLED 面板也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b0298d96f0c486fbc962ed620f6920b\" img_width=\"406\" img_height=\"340\"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c9791d9e919416db279861ddad3eea7\" img_width=\"405\" img_height=\"342\"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Mini LED 背光的需求測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假設一:目前用在 Mini LED 背光芯片尺寸有 8*12 和 6*20 等幾種尺寸,推算 Mini LED 背光芯片的面積約 110mil^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假設二:假設 2 寸片 80%的面積轉化爲有效芯片,兩寸片面積爲 3140000mil^2,(3140000\u002F110)*0.8,即一 片 2 寸片對應 22837 顆背光芯片;\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87668bab6b242ad95e602b3981d082f\" img_width=\"816\" img_height=\"470\"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Mini LED 顯示的需求測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假設一: Mini LED RGB 芯片的主流尺寸爲 5*9,未來降低成本能到 3*6,假設 2019 年基本是 5*9,2020 年35%是 3*6,2021 年 65%是 3*6。\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假設二: 假設 2 寸片 80%面積轉化爲有效芯片,2 寸片面積 3140000mil^2,(3140000\u002F45)*0.8,即一片 2 寸片對應 55822 顆 5*9 顯示芯片,(3140000\u002F18)*0.8 對應 139556 顆 3*6 顯示芯片。Mini LED(類 Micro LED)顯示未來最有潛力屏幕 4k 大屏顯示,需 LED 芯片數量約 2400 萬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80ca17ebd6d426ebe95ca3b46139358\" img_width=\"817\" img_height=\"257\"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綜上可以看出,預測 Mini LED 未來三年 2 片寸總需求量將達到 1.07 億片。Mini LED 背光 2 寸片和 Mini LED顯示 2 寸片從 2019 年需求 102.11 萬片和 142.4 萬片到 2021 年成長分別爲 1388.72 萬片和 9295 萬片。市場需求增長空間極大。\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86aaa17eb9443a58b57d03f2b4d2a54\" img_width=\"814\" img_height=\"363\"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華爲即將發佈榮耀智慧大屏,關注 Mini LED 背光在 5G 大屏顯示應用新趨勢。\u003C\u002Fstrong\u003E七月華爲榮耀在新品媒體溝通會上表示,八月即將發佈榮耀智慧大屏產品。華爲認爲傳統電視體驗不佳,一線城市很多消費者已逐漸放棄電視。立足於 5G 的萬物互聯,華爲提出全場景智慧化(IOT),以及“1+8+N”戰略,即 1 個手機+8 個輔入口+IOT。智慧大屏將是重要的輔助入口,也將成爲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相較於傳統電視,華爲智慧大屏預計將配備攝像頭、更好的聲音系統,增強人機交互體驗,Mini LED 背光亦有望應用於部分機型。建議關注產業鏈受益公司\u003Cstrong\u003E中微公司、三安光電、木林森、國星光電、洲明科技、瑞豐光電、TCL 集團\u003C\u002Fstrong\u003E等。\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be159b54f3f4d63a64668e65281019e\" img_width=\"813\" img_height=\"368\" alt=\"LED前瞻分析:高密度LED產業鏈不斷成熟,帶動行業發展新機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請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搜索下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關注公衆號“未來智庫”,及時獲取最新內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報告來源: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黃瑜\u002F陶胤至)\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68238735638580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