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改造老城廂?上海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六部門介紹情況

9月26日,上海市政協召開“老城廂歷史風貌保護與舊區改造對策研究”重大課題調研座談會。圖片來源:上海政協
上海的老城廂改造的瓶頸如何突破?資金平衡如何實現?
近日,上海市政協召開“老城廂歷史風貌保護與舊區改造對策研究”重大課題調研座談會。會上,圍繞如何推進老城廂歷史風貌保護與舊區改造,上海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委、市規土局、市國資委、市稅務局分別介紹了相關情況。
當前,老城廂改造的核心問題是資金平衡。上海市發改委表示,目前亟須建立資金平衡機制,實現投入成本和資金產出的平衡。除此之外,爲使老城廂改造可持續,除了算好“資金賬”之外,還要算好“長遠賬”“綜合賬”“社會賬”,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對於老城廂改造面臨的政策瓶頸問題,上海市規土局表示,老城廂作爲特殊區域,應該推行特殊政策,在開發權轉讓、土地功能調整、地下空間開發等方面有所突破。上海市住建委表示,在從“拆改留”轉向“留改拆”的過程中,應加大政策創新力度,調動各方參與的積極性。
對於老城廂開發的體制機制問題,上海市國資委表示,可以在政府部門統籌安排的前提下,實行多元化多樣化的開發模式,引入若干項目,實行公益性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
上海市政協委員盧永毅提出,老城廂改造,亟需解決專項資金落實問題。上海市政協常委馬馳提出,老城廂改造要有輕重緩急,先解決居民反映強烈的馬桶問題、廚衛問題,再着眼長遠問題。
上海市政協人資環建委主任、課題組綜合組組長陸月星提出,推動老城廂改造,可在探索市區聯合土地儲備、擴大房屋徵收範圍、簡化審批程序、拓展資金籌措渠道等方面的政策突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課題組副組長趙雯指出,老城廂是上海城市之根,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課題組要提高認識、勇於創新,圍繞研究制定老城廂特殊區域的特定政策,與市相關部門深入溝通、達成共識,建立機制、盤活資源,立足當前、兼顧長遠,在保護歷史風貌的前提下,加快改善居民“手拎馬桶”等民生問題,努力實現老城廂“風貌保護、環境優化、舊區改造、民生改善”的目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