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p\u003E\u003Ch5\u003E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政務正文 來源: 荊州電視臺 時間:2019-07-23 20:02 -糾錯\u003C\u002Fh5\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李緒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三大革命根據地之一,石首調關作爲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早中期首府,經歷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鼎盛時期,與監利周老嘴、洪湖瞿家灣一起成爲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不同時期的三個首府之一,今天(7月23日)的“記者重走長征路”採訪報道團來到石首市調關鎮,一起去重溫那段滾燙的紅色記憶。1929年6月至1931年3月,湘鄂西特委在調關期間,全面領導蘇區26個縣的組織、政權、革命武裝和經濟文化建設,先後成立中國紅軍獨立第一師、紅六軍、新六軍,形成了以調關爲中心,縱橫千里的赤色區域,主力紅軍和地方武裝壯大到3萬餘人,蘇區鼎盛時期,一度成爲當時的全國三大革命根據地之一,這片紅色的熱土上留下了賀龍、周逸羣、段德昌、鄧中夏、許光達等革命家的足跡,走出了王尚榮、成鈞、頓星雲、傅傳作、廖述雲,周長庚,夏耀堂、胥治中、周九銀九位石首籍開國將軍,更長眠了無數革命英烈。

"\u003Cp\u003E\u003Ch5\u003E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政務正文 來源: 荊州電視臺 時間:2019-07-23 20:02 -糾錯\u003C\u002Fh5\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李緒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三大革命根據地之一,石首調關作爲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早中期首府,經歷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鼎盛時期,與監利周老嘴、洪湖瞿家灣一起成爲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不同時期的三個首府之一,今天(7月23日)的“記者重走長征路”採訪報道團來到石首市調關鎮,一起去重溫那段滾燙的紅色記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調關,古名調絃口,她靜臥長江之濱,東枕桃花山麓、西望天鵝之洲、南眺洞庭浩渺,是一座荊江流域久負盛名的千年古鎮。1929年6月,鄂西特委機關在宜昌遭到破壞,根據中央來信精神,原鄂西特委機關遷到根據地穩固的石首縣調關區袁家鋪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萬里長江、九曲迴腸、荊江一險、拒守調關。站在調關磯頭,眼前江面寬闊浩蕩,而在磯頭幹堤內側,革命的火種曾在這裏燃燒。1929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正式恢復中共鄂西特委,周逸羣任書記。1930年4月,中共鄂西特委機關遷駐調絃口,正式成立鄂西五縣聯縣政府,並擴大爲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東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烈勳業、山高水長。1929年6月至1931年3月,湘鄂西特委在調關期間,全面領導蘇區26個縣的組織、政權、革命武裝和經濟文化建設,先後成立中國紅軍獨立第一師、紅六軍、新六軍,形成了以調關爲中心,縱橫千里的赤色區域,主力紅軍和地方武裝壯大到3萬餘人,蘇區鼎盛時期,一度成爲當時的全國三大革命根據地之一,這片紅色的熱土上留下了賀龍、周逸羣、段德昌、鄧中夏、許光達等革命家的足跡,走出了王尚榮、成鈞、頓星雲、傅傳作、廖述雲,周長庚,夏耀堂、胥治中、周九銀九位石首籍開國將軍,更長眠了無數革命英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石首人口不到20萬,先後參加紅軍的就有3萬多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進入新時代,爲挖掘和弘揚湘鄂西革命歷史,調關鎮在調關磯頭幹堤內側籌資修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首府遺址公園。包括一座湘鄂西革命遺址紀念碑、一個紀念廣場、一座歷史紀念館和一個紅色主題紀念公園,同時也將“調關磯頭”這一著名的長江防洪險點變成特色旅遊景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規劃,公園還將進一步擴建,打造大型綜合性公園、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82871980300749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