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作者:织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杂志第62期\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53c62a2376a488e9e85aae5aec74288\" img_width=\"632\" img_height=\"661\" alt=\"东北第一保镖胡奉三\"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清末民初,东北奉天(现沈阳)有一位名震关东,声传华夏的武林泰斗,他就是号称“花枪北侠”的戳脚名师、三十万奉军教头、大帅府武术教习、东北第一保镖胡奉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胡奉三为人正直,侠肝义胆,他不仅武艺高强、且富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70多年的武术生涯中,他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练兵授徒、习武报国。至今在东北三省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设镖\u003Cspan\u003E创艺\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胡奉三原名胡凤先,辽宁省新民县白旗堡人,属满族正白旗。其父胡德永原是清初开国大将胡世龙的后裔。胡凤先清同治元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杨洼子庄。15岁拜隐居饶阳的天理教领袖赵灿益的高徒、河北双侠段永清、段永绪为师专习戳脚功法,后又拜山东西城翟各庄许君为师学习姜家枪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光绪二十三年(1897),胡凤先随父移居东关快马常大院。婚后,在太清官附近开设大川久镖局,自任镖主,来往于奉天、河北、山东之间,开始保镖生涯。这一年春天,奉天丝行孙老板请胡凤先亲自押运一批绸料到山东济南府。当镖车路经广宁闯山附近时,忽然从路边闯出十几条大汉,拦住去路。胡风先徒弟、镖伙与强盗混战一处。良久,未能取胜。胡凤先见状亲自出手,他连连踢倒了为首的几个强人,其余的强徒方知遇到高手,丢下伙伴落荒而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过此次押镖,徒弟们更加佩服镖主的腿功。而胡凤先却陷入沉思。他想到自己的徒弟练功并不曾偷懒,可是在实战中,却不能很快取胜于敌,这其中不单有自身功夫问题,也有拳术本身的问题。他经过半年的苦心琢磨,反复\u003Cspan\u003E试练\u003C\u002Fspan\u003E,在双侠传授的戳脚功基础之上。集中了内外拳法的长处,形成了刚柔相济,贴靠近战,手法缠绵、腿法刚劲的拳术体系,即胡氏戳脚——文趟子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以后的10年中,吴氏夫人连生三子。长子名均祥,号星五;次子名安祥,号静安;三子名玉祥,号梦林,全称“均安玉祥”。胡凤先因在奉天生三子,遂改名胡奉三。后来人称“花枪胡老奉”,又称“胡北侠”。因独创戳脚文趟子拳,被誉为“北腿名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19年,武术家马凤图、马英图来奉天交流,与郝鸣九、胡奉三、杨俊峰、程东阁义结金兰。马凤图、马英图、郝鸣九、胡奉三、杨俊峰在东北武术史上称为“五老会奉天”。同时也促进了马氏武学体系的形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3年,到上海参加全国武术交流大会。参加武术大会回来不久,辽河发大水,辽河两岸良田房舍淹没很多,灾情严重,遍地灾民。胡奉三便与郝鸣九、杨俊峰商议组织武术界义演来赈济灾民。“奉天三老”组织武术义演,奉天武林人士自然纷纷响应。武术表演共搞了两次,一次在小河沿,另一次在北市场。胡奉三自任裁判长,义演大获成功。胡奉三的长子胡均祥也参加了表演。他练的鸳鸯脚博得了观众热烈掌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时在场的有位俄国人,看了表演很不服气,散场之后等着胡均祥,非要比个高低不可。此人身高臂长,原是拳击运动员。胡均祥看了父亲一眼,胡奉三点头“同意”,胡均祥便向那人走去。那俄国人以为胡均祥要来交手,便握紧拳头拉开拳击架式。胡均祥并未和他交手,只见胡均祥向不远处路旁的拴马桩,来了一个鸳鸯连环脚,半尺粗细的拴马桩顿时折成两段。那俄国人万没想到这个中国年轻人竟有如此神力,吓得连忙收起拳头,在围观群众的一片喝彩声中,灰溜溜地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帅府扬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随着多次押镖成功,胡奉三的名气越来越大,起初,被军阀冯德麟请至广宁教练二十八师。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张作霖当了奉天督军,冯德麟遭贬,二十八师遂被张作霖接管。于是张作霖任命为胡奉三担任30万奉军总教头、大帅府武术教习。此间,张作霖的三公子张学曾拜胡奉三为师,专习戳脚拳和姜家枪。除张学曾外,胡奉三又收了于伯谦、尚味谦、廖景华、张志先、白岐三、温宝山、巩天民7名弟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张作霖以武治军的军事思想指导下,胡奉三根据军队实战需要,将步兵武功操练分为徒手对打、白刃格斗和长枪拼刺三大部分。期间,他往返于北镇、北大营和故宫之间,精心操练武功,使30万奉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队的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当时,张作霖手握东北兵权,周旋于日俄双方军事压力之间,使两国纵有亡华野心、虎视眈眈,却不能侵占东北半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后,日本间谍机关及军阀阎锡山、徐世铮先后分别派出日本浪人和捌客,行刺张作霖,因有东北第一保镖胡奉三长驻帅府,几次行刺均遭失败。1928年,胡奉三辞掉奉军和帅府的职务,回家闭门授艺。1929年10月,原奉军师长、武术家李景林在杭州组织全国武术擂台赛,邀请各派武术高手参赛。李景林过去虽是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他同时也是武林中人,因此,他对担任帅府教习的胡奉三颇为敬重。这次组织全国大赛,他自然想起了胡奉三,因此,他来函邀请胡奉三担任武术大会的顾问团成员。此时胡奉三虽已年近六旬,可雄心尚在。他对李景林说:“天下武林聚会,千载难逢,加入顾问团不必,参加比赛与表演足矣。”结果在杭州擂台上,胡奉三以他的连环鸳鸯脚连胜四名强手,名震武林。于是江南武林纷纷传言:“但识花枪胡老奉,休言关外无能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泰斗惩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日本关东军扫除了侵略东北的障碍,于1937年9月18日发动事变,炮轰北大营。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遂使奉天陷落。武林败类万金利等投降日寇,充当汉奸,到处追捕“同盟会”的爱国学生,胡奉三长子胡均祥闻讯,即带领武林弟子抵制,上街拦击。胡奉三最小的弟子巩天民大胆掩护中共地下党,与日伪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万金利的行动受到抑制,十分恼怒,就带领着宪兵队对武林界爱国志士进行疯狂报复。胡奉三立即为武林志士们出谋划策,亦采取应对措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他的策划下,弟子尚味谦、张志先化装成巡警,从南市场妓院活捉了万金利,严惩了逆贼,清理了门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胡奉三面对恶劣的政治环境,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不甘当亡国奴,含泪走出奉天城,隐居到哈尔滨。其子胡均祥与武林弟子尚味谦等也赶到北平,去投靠少帅张学良。胡均祥留在卫队营,尚味谦因不能实现收复东北的愿望,一气之下,毅然来到北京大佛寺,落发出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安事变”时,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对蒋介石进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逼蒋抗日。胡奉三见张学良、杨虎城等将士抗日态度坚决,收复东北有望,遂与弟子于伯谦连夜返回奉天,重新组织武林弟子,寻找失散的东北军官兵,组织义勇军、大刀会等抗日组织,迎接东北军进关战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料几天之后,胡奉三听到少帅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的消息,他想到少帅一生光明磊落,功在民族,反获重罪,悲愤已极,突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晕倒在地。病中,他连声呼唤少帅,万分惋惜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病体日复一日,终于在光复前夕,武林一代宗师、东北第一保镖胡奉三与世长辞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解放后,胡奉三长子、胡代戳脚掌门胡均祥(即胡星五),将先父遗著献给国家,将戳脚武功拳术整理成书,并广收弟子,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使胡奉三创立的戳脚文趟子拳,成为祖国武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胡星五也成了东北地区的著名武术家。\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20966636198349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