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王智芳 通訊員 李良婷 實習生 覃夢娟 袁馨婷 王孝清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職業的選擇大爲豐富,尤其是在知識文化的生產傳播和第三方的財務法律服務領域,“自由職業”成爲不少年輕人眼中的理想工作。相比傳統意義上的坐班工作,自由職業往往顯得光鮮亮麗,收入也頗爲可觀。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近日發佈的《2019自由職業者生存發展報告》顯示,自由職業並非想象中的那麼“自由”。“收入不穩定”“保障不穩定”“不能形成長期規劃”和“社會認同較低”是從事此類工作的主要障礙與弊端。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湘都市報記者採訪了部分自由職業者,聽他們講述各自的從業故事。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壓力】她做時尚博主,並沒換來想要的自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深夜12點,阿潘還在工廠和打版師商討細節。本月底,她的女裝淘寶店將要完成今年夏季最後一次大上新。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33歲的阿潘成爲時尚博主的第二年。幾年前,她還只是偶爾用社交平臺發一些自己的穿搭圖片和服裝搭配技巧的文章,後來開通了個人微信公衆號,並在2017年收穫百萬粉絲,每個月寫幾篇推廣軟文就能有一筆可觀的收入。這些變化最終讓阿潘決定辭去蘇州某大型外企人力資源總監的工作,轉型爲一名自由職業的時尚博主。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潘原本以爲離開傳統行業意味着新生活的開始,但她承認自己低估了自由職業的種種不如意。阿潘說:“我的時間變得碎片化,一個人要身兼客服、商務、店主、模特、設計師和財務大大小小的工作,想要專注做一件事變成奢侈,有時候一邊寫稿還要忙着修圖、打電話、發微信。”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潘的經歷是絕大多數自由職業者遭遇的工作常態。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自媒體、攝影、設計、翻譯、模特等行業,自由職業者隨處可見,但遠離定時定點打卡的工作制度,並沒有換來想象中的自由。每天工作6~8個小時的自由職業者比例最高,佔全部自由職業受訪者的35.3%。但自負盈虧的收入方式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使得自由職業者的作息和工作時間需要隨着客戶的需求調整,也讓不規律的作息方式成爲大部分自由職業者的常態。尤其是剛成爲自由職業者的初期階段,由於缺乏資源和團隊,他們經常要一個人身兼數職,壓力山大。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長沙從事自媒體的肖濤看來,自由職業者其實並不自由。“我上個月寫了15篇文章,覺得自己可以休息了,訂了一張機票去海邊放鬆幾天。結果編輯老師說有了新選題,問我寫不寫,最後只能在酒店房間裏工作度假。”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收入】他投入100萬開民宿,兩年才收支平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由職業者的收入水平,可能是外界最關心的話題。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的一份數據顯示,28.4%的受訪者表示目前的收入比正常上班時要少,39.3%的受訪者選擇基本持平,有28.4%的人選擇了比之前多一些,僅有4.0%的人選擇了收入比正常上班多很多。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時間自由需要建立在經濟自由的基礎上,而收入是自由職業者一切焦慮的源頭。很多人在從事自由職業前,都會積累一定的人脈和資源,通過副業、兼職等形式獲得穩定收入,或者與工資收入持平時纔敢正式開啓自由職業之路。但即便如此,大部分自由職業者在最初的1到3個月還是會因爲收入不穩定陷入恐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李海積累了一筆資金後辭去了工作,去大理開民宿。“投了差不多100萬元,過年的時候身上只剩13塊錢,一年賺的錢全部給工人了,直到開業兩年後才達到收支平衡。”李海坦言,自由職業初期,幾乎每天都在焦慮收入的問題。“旅遊業的季節性較強。旺季的房間幾乎天天訂滿,淡季很少有客人來,但你的水電費和人力成本仍然是一筆開銷,加上日常硬件的更新換代和損耗,收入的巨大波動給人的壓力很大。”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社保】爲買房,他告別“自由職業”入職繳社保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收入存在不穩定性,自由職業者還經常面臨着社會保障缺位的問題。企業招聘時承諾的“五險一金”,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大部分地方的自由職業者目前通常只能繳納並享受前兩項,待遇水平也遠不及企業職工。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長沙從事室內裝修設計工作的陳鑫從事自由職業3年,每月只需接1~2單,收入就能保證在2萬元以上。陳鑫一直很滿意這樣的工作狀態,直到今年準備與女友結婚,有了落戶買房的打算,才發現自己遇到了大麻煩。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長沙市最新的政策,大專畢業生要滿足連續繳納12個月社保才能落戶,且落戶需要的社保必須是“繳費單位與勞動合同的用工單位一致”。於是,今年5月,陳鑫入職了一家室內裝修設計公司,與對方簽訂了勞動合同並繳納五險一金,爲明年落戶購房作準備。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社會保障的缺位,也使得社會上對自由職業長期存在負面認知。自由職業者沒有固定的勞動關係和保障政策,被很多家長視爲“不務正業”。“很多親戚都不理解我,總認爲我不找個正經的工作就是吊兒郎當不上進。”李海顯得很無奈。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印發的《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指出,個體經濟組織、自由職業者可以開展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並將於9月1日起施行。相關規定的出臺,對依靠技能變現的自由職業者來說,在提升職業社會認同度、規範職業保障方面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採訪中,不少受訪者表示,自由職業應該是能力和選擇的自由,而不是聚焦在時間和工作環境的自由。隨着社會發展和年輕就業羣體思想觀念的轉變,自由職業有“很大可能”甚至“一定會”成爲未來的一大趨勢,而社會保障的不斷完善也將幫助自由職業者迎來更加規範的就業環境。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87367864824679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