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填報志願時,對“分數(位次)、專業、院校、地域”4個因素,要根據分數(位次),堅持“院校優先”原則。考生們“想上好大學,想讀好專業”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志願填報過程中,如果不能做到“知己知彼,量體裁衣,留有餘量”,很可能造成“高分低就”“業與願違”或被“拒之門外”。

根據此前公佈的時間表,從6月22日起,全國各省(區、市)將陸續開通2019年高考成績查詢系統,考生的志願填報工作也隨之被正式提到日程。這裏,首先提醒大家,現在社會或網站上有各種以盈利爲目的的高考志願策劃團隊,宣稱掌握“內部大數據”,喊出“精準報志願”“一分不浪費”等營銷口號,從而收取天價諮詢或策劃費。高考之前教育部就在其官方網站鄭重發布了高考謠言及防範提醒——考試版,告誡廣大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明辨是非,認清騙局,謹防上當。

各地教育考試院已明確表示,沒有跟任何社會性機構或企業合作,對商家掌握的“大數據”的準確性還有待推敲,而教育部門印發的近三年的錄取數據、公開解讀的填報志願技巧及考試院錄取動態信息更可信、更準確、更實用。考生們“想上好大學,想讀好專業”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志願填報過程中,如果不能做到“知己知彼,量體裁衣,留有餘量”,很可能造成“高分低就”“業與願違”或被“拒之門外”。下面給大家提一些小建議,僅供參考。

一、務必搞清“6個概念”

①分數線,即省控線(最低控制分數線),也叫志願填報資格線,是指省(市)教育考試院根據各高校在本省(市)招生計劃的總人數,按照120%的比例劃定的分數線。②投檔線,也叫提檔線,是省(市)教育考試院按照各院校招生計劃的105%-120%的比例,所劃定的投放考生檔案的最低控制分數線(含壓線)。投檔未必被錄取,因爲投檔數大於計劃數,而高校還有單科成績、身體條件、專業報考人數、是否服從調劑等要求。

③招生計劃,即院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報請教育部審批備案的計劃招收的學生人數。招生計劃又分爲來源計劃(按省份分配的招生專業及人數,又稱分省計劃)和預留計劃(包括單獨招生、自主招生及少量的機動計劃等)。④專業級差,即高校在安排進檔考生的專業時,確定錄取其選報的第一和非第一專業志願之間的分數差值。現在,實行專業級差錄取的院校大約佔40%,我們從學校的《招生簡章》就能看出其是否設置專業級差。

⑤平行志願,即在指定錄取批次的一個志願組中,考生同時填報若干個相互平行的院校志願(如A、B、C……等)。錄取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方法是“一次投檔,依次檢索”。大家填報平行志願時,要注意“準確定位、拉開梯度”⑥大類招生,是指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同院系或不同院系的專業合併,按一個大類進行招生,取消“專業級差”。新生經過一定時間的基礎培養後,再根據興趣特長和雙向選擇進行專業分流。目前在985/211重點高校中,已有一半多實行了大類招生。

二、堅持“院校優先”原則

填報志願時,對“分數(位次)、專業、院校、地域”4個因素,要根據分數(位次),堅持“院校優先”原則;選擇專業志願時要考慮“興趣特長、冷熱兼顧、合理排序、服從調劑”(不服從調劑很可能被退檔)。在“院校”和“專業”的選擇上,有專家認爲,要專業服從院校,不要過分強調專業。“能上985,不上211”“能上重點,不上一般”,學校是起點,專業是方向,首先有個高起點,纔有發展大空間有考生家長這樣說,“爲啥上名校?牌子最重要!”名牌大學的文化底蘊、教學資源、學科建設、科研力量等都是一般大學所不能比擬的。

在大家雲集、狀元成羣的圈層裏與頂尖高手對弈,你一定也能成爲頂尖高手,畢業時你拿到的不僅僅是名牌大學的一紙文憑,主要是你人生的大格局。在以後的就業道路上,一般用人單位首先看你的畢業學校。例如,早幾年時,有來自上海某外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人才招聘會上提出非“清華、北大、復旦、上交”的畢業生不要,因此也就有了“清、北、復、交”的說法。據說北大醫學部護理專業在某些地區是二本招生,那爲什麼不先去拿一個北大的牌子呢?

在“院校”和“地域”的選擇上,有人這麼說,“能上一線城市的二三流(大學),不上二三線城市的好一流(大學)”,我們認爲這種說法雖有一定道理,但也太過偏激。當然,你若能去了北京的一所高校,那你選擇的絕不僅僅是這所學校,而是北京這座城市大學,你青春歲月的成長平臺會寬闊很多。但是,年輕人也不能過分貪戀一線城市,有些偏僻地區的985大學,例如蘭州大學、西北工大、吉林大學等都是“雙一流”,且錄取分數都相對較低,我們何必不給自己先掛上一個“金字招牌”再去創業呢?

尊敬的讀者,你對“專業、院校、地域”的選擇,有何看法,請發表意見,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