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郭建中在《北魏泰常八年長城尋蹤》一文中認爲, “哈德門古城內漢代、北魏遺物的出土, ‘金津’名稱的釋疑,可以證實該古城就是漢代和北魏的五原縣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同時,張海斌根據《水經注•河水三》等文獻資料研究認爲,哈德門古城極可能是原亭城,爲漢中部都尉治所。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西漢後期,五原郡領 16 縣,有近 4 萬戶,約 20 萬人口。古代的河套及包頭一帶曾經也是“牛馬布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這 16 個縣現在包頭轄域內的有 5 個,包括五原縣、九原縣、咸陽縣、臨沃縣、 陽縣。縣治多集中在陰山南麓的現九原區、土右旗轄域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五原,包頭歷史上響噹噹的名字,牽着我的思緒不斷走近,我的腳步停留在了哈德門溝古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哈德門溝古城位於包頭市區西約 15 公里的烏拉山哈德門溝南口東岸山坡上。古代哈德門溝也是連接陰山南北的一個重要通道,趙、秦、漢、北魏修築障城,重兵防守。現在的哈德門公路南北貫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多次行走在這條溝谷古道,從固陽西斗鋪鎮大烏蘭古城走起,西南而行,穿越哈德門溝谷,試圖體驗和解讀這條古道。行走間,我感受到了古代穿越這條溝谷的艱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哈德門古城依山勢建築,北高南低,趙長城自城南通過。古城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東城牆長 291 米,西城牆長 212 米,南城牆長 197米,北城牆由西向東呈階梯狀北擴,累計長 360 米,牆基寬 14 米,高約6 米。城中西北部平坦高地上築一東西寬 48 米,南北長 59 米長方形內城。哈德門公路由東南向西北橫穿古城而過,把古城遺址分爲了南北兩個部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8fe4b0e0aea419bac5e2ae3af09e1c7\" img_width=\"554\" img_height=\"321\" alt=\"五原縣哈德門溝古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哈德門古城西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對於這座古城,包頭文物管理處多次進行過調查研究,考古專家張海斌及考古工作者郭建中等有專門文章論述這座古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郭建中在《北魏泰常八年長城尋蹤》一文中認爲, “哈德門古城內漢代、北魏遺物的出土, ‘金津’名稱的釋疑,可以證實該古城就是漢代和北魏的五原縣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張海斌研究認爲, 《水經注•河水三》注曰:九原縣“西北對接一城,蓋五原縣之故城也”。說明九原縣和五原縣是互相銜接的兩座城,這種形制與麻池古城二城呈斜“呂”字形的佈局是相吻合的。所以張海斌分析認爲,麻池古城北城是九原縣城,南城是漢五原郡五原縣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同時,張海斌根據《水經注•河水三》等文獻資料研究認爲,哈德門古城極可能是原亭城,爲漢中部都尉治所。漢武帝以後,爲作戰方便,沿邊大郡在太守之下分佈設都尉,按方位分設東、南、西、北、中諸部都尉。都尉是地方軍事行政長官,負責統領本部郡兵,在太守領導下進行訓練或執行作戰任務。若此論成立,哈德門古城在漢代也是高級別的軍事指揮機關所在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但郭建中分析認爲,東南是麻池古城,三座古城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距離,恰好與“五原西南六十里”和“西北對接一城”的方位相吻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其實,我感覺對“對接”一詞的理解不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漢語名詞解釋“對接”的意思是:將各部分端部的對接部接合固定起來,對抵接合。這樣理解似乎麻池古城南城爲五原縣城更爲貼切。但酈道元先生的真實意思是什麼呢,我就不得而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從史料分析來看,我感覺郭建中先生研究的依據更有說服力。同一時期九原和五原兩座縣城毗鄰相連似乎不合行政建制常理。如果南城是五原郡城,北城是九原縣城也可能合乎邏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但無論歷史的真實如何,有兩點我認爲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哈德門古城首先是一座障城,具有據守哈德門溝谷的軍事功能;二是考古證實這座古城是戰國、秦漢、北魏時期一直修繕使用的一座古城。由此可見,哈德門古城歷史位置的重要性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對這座古城的研究,郭建中同時爲我們揭示了一個有趣的史實,就是關於“金津”的解釋。《魏書•太祖記》記載,北魏軍追擊敵人過黃河“自五原金津南渡河”, “金津”即生成於哈德門溝內的河流, “津”即河流之意。古人將此河命名爲金河,說明哈德門溝有金礦不是現代人最先發現的,早在北魏時期人們就在哈德門河流中發現了金砂或金礦石,所以給這條小河起了個富有的名字—— — 金津。現在的哈德門金礦已是我國一個重要的脈金礦。可惜我十幾年前不知道這個故事,否則我就是一個富人了,現在也只有遺憾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老方帶你遊包頭\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79527806776167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