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1905年,安娥出生在一個富裕而開明的家庭。父親張良弼是清光緒年間的舉人,青年時獲清廷官費留學日本,思想先進,重視教育,曾在保定開辦私立民生學校和保定女子師範學校,他被譽爲河北省工業職業技術教育的先驅。正因爲父親是幹教育事業的,安嫦很輕鬆的就進入到父親創辦的學校讀書,然而安娥這書讀的非常“叛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a57ca18b2494e4bbd25a5ac4c0b16fe\" img_width=\"277\" img_height=\"447\" alt=\"安娥田漢:分開20年,結婚20年,兜兜轉轉,我們的心原來未離開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圖 | 安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0年,安娥進入保定二女師附中讀書。這所學校的教學宗旨是培養出賢良淑德的大家閨秀,但安娥卻偏偏成了“不良少女”。因不滿學校不合理的校規和女學監的辱罵,才上初一的安娥便領導全班同學罷課鬧學潮。安娥所反對的這位女學監還是她母親的結拜姐妹、父親的老朋友,但安娥沒有絲毫的顧及情面,罷課行動一直持續到這位40多歲的女學監向校長辭職走人才結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罷課行動雖然取得勝利了,然而,安娥在保定二女師附中是呆不下去的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1年,安娥跟隨父親來到北京,在李大釗創辦的女一中就讀。1923年,安娥考入國立美專西畫系。在美專的那幾年,安娥積極奔走於學生運動,曾參加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的示威遊行,併成功趕走了美專學校校長。\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275b788d0c7474bb10e03dfe07f80ce\" img_width=\"486\" img_height=\"350\" alt=\"安娥田漢:分開20年,結婚20年,兜兜轉轉,我們的心原來未離開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圖 |安娥與陳燕燕(右)\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不甘踐踏,踏上征途\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一次偶然,安娥從報紙上得知學生運動成員慘遭迫害的消息,同學的慘狀深深印刻在她的腦海,她覺得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斃。“走吧!走吧!只有走!”一個強有力的聲音在她腦海裏迴響。趁着母親外出探病,安娥提着一個包裹,毅然而然逃出家門,踏上抗戰的道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6年,安娥受李大釗派遣,到大連從事工人運動。不久又被組織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那裏,安娥第一次接觸了情報工作,也由此開始自己的特工生涯,“安娥”就是做特工時的化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9年,學成歸國的安娥被安插在國民政府常駐上海“中央特派員”楊登瀛的身邊擔任祕書。她的主要任務是將楊登瀛各方收來的消息,認真研讀,精心挑選後,將有價值的情報及時抄送給陳賡,再由陳賡彙報給上級。這些重要的情報使得任弼時、關嚮應等許多抗日誌士化險爲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時的安娥只有24歲,卻表現出常人所不具備的鎮定和成熟。她一天需變化多個身份,一會是衣着華貴的祕書小姐,一會是住在亭子間的女工,一會又成了大學裏意氣風發的學生。她的工作行蹤神祕且危機四伏,然而她從不畏懼,從不退縮。她不甘被踐踏,遂踏上征途,直面敵人,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dd3a4876e944c6ca04c5853c9872e46\" img_width=\"496\" img_height=\"500\" alt=\"安娥田漢:分開20年,結婚20年,兜兜轉轉,我們的心原來未離開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圖 | 田漢\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不卑不亢,愛得瀟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在安娥擔任特工一職時,田漢已經是左翼作家,各方面來往的人很多。他在上海享有很大的名氣,是各黨派爭取的目標。安娥奉命與田漢相識,第一次見面,兩人便留下很好的印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田漢見安娥清秀的眉間頗有幾分英豪氣,不卑不亢,舉止大氣得體,故而很是歡喜。這以後,安嫦經常帶着自己所寫的一些作品來找田漢談心。沒過多久,美麗、熱情的安娥漸漸以她的思想和才情征服了田漢。田漢也在安娥的影響下,開始將自己的筆觸擴大,關注更多現實社會問題,甚至加入了“左聯”,並申請入黨。這也就表明安娥已經成功完成爭取田漢的任務,但頻繁的接觸與交流,急劇增進了兩人的感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0年秋,南國社被查封,田漢不得不先行隱退,苦悶之際,安娥像一團火,灼熱了田漢的心。這一年,兩人正式同居在一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在愛情面前不可能每個人都是稱心如意。與田漢保持5年戀愛關係的林維中由南洋歸國。她曾在南國社創立之初贊助過田漢的事業,而且早已被田母默認爲兒媳。重諾踐行的田漢,愛安娥,又不想背棄林維中。最終田漢還是決定遵守盟誓,與林維中完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安娥,這個激發田漢文藝創作的靈感之源,這個已經懷上田漢孩子的痛苦女人,還應了田漢之邀,爲他們尋找結婚的婚房。那些天,她幾乎天天拖着幾個月的身孕輾轉於潮溼的弄堂裏,心想一定要爲自己心愛的人和他新婚妻子找到一處合適的婚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安娥愛得果斷也愛得灑脫,當田漢最終選擇與林維中結婚時,她沒有做任何挽留,反而痛快地選擇放手。她沒有討要任何補償,即使自己懷有田漢骨肉的情況下,也沒有以此作把柄捆綁田漢,反而在孩子出生後將兒子送回保定,交由母親代爲撫養。過後卻告知田漢:\u003Cstrong\u003E孩子已死,無需掛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cfd2568bf4e46ea9afd1b098c5daf6a\" img_width=\"328\" img_height=\"411\" alt=\"安娥田漢:分開20年,結婚20年,兜兜轉轉,我們的心原來未離開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圖 | 田漢妻子,林維中\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硝煙瀰漫,全力抗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愛情的絕望和痛苦使安娥決定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戰事業。她四處奔波,忙碌於左聯下屬“音樂小組”的組建工作。在小組中,安娥漸漸展露出她在音樂方面的才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進入上海百代公司歌曲部後,安娥創作出了家喻戶曉的《漁光曲》、《賣報歌》,其中她參與作詞的《打回老家去》被認爲是僅次於《義勇軍進行曲》的救亡歌曲。歌曲中的一段歌詞氣勢高昂——“打回老家去”一度成爲了抗日口號。\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9a9fe9f812541c3835a58a9101dae6c\" img_width=\"264\" img_height=\"326\" alt=\"安娥田漢:分開20年,結婚20年,兜兜轉轉,我們的心原來未離開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安娥輾轉到大後方重慶,與宋美齡、鄧穎超等女巾幗一起爲戰時兒童保育會的籌建四處奔走。1939年底,受李宗仁任司令長官的第五戰區政治部的邀請,安娥以《廣西日報》特約記者身份,赴第五戰區鄂中前線採訪。在途中與第五戰區的美國記者史沫特萊相遇,每到一處,她們總是配合默契,史沫特萊負責提問,安娥負責翻譯和記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短短三個月裏,她們的足跡踏遍了前線的山地、平原和湖區。一開始,安娥身體不能適應,曾經吐血病倒。可沒休息幾天,她就重返戰區,追上史沫特萊的腳步。1940年1月,史沫特萊從第五戰區右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處得到了前往新四軍駐地採訪的通行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天,他們便啓程前往大洪山。大洪山是楚北第一高峯,她們頂着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跟隨嚮導跋涉在攀藤拔棘的山路,山道非常險峻,全靠步行,迂迴兜轉三天,終於抵達了前線的縱深部隊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極端艱苦的戰爭條件下,戰時報道比金子還貴。兩人的採訪結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史沫特萊的《中國的戰歌》,它真實、及時地向全世界宣傳了中國的抗日戰爭,爲中國爭取到更加廣泛的國際援助。而安娥的《五月榴花照眼明》則以日記體訪問形式,真實記錄了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的真實生活,成爲研究新四軍的重要史料。\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471144bf7b24d18b83bb2a80aa8bb26\"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67\" alt=\"安娥田漢:分開20年,結婚20年,兜兜轉轉,我們的心原來未離開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圖 | 上世紀40年代,安娥、田漢在桂林\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兜兜轉轉,回到原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1937年撤離上海的時候,在由上海輾轉到武漢的路上,她與田漢有過一次相遇。成婚以後的田漢似乎並不開心,安娥告訴了他:“孩子尚在,並且長得很高。”當時,田漢的妻子住在重慶,而他和安娥住在武漢,兩人密切配合,出席各種活動,無意間的曖昧又重燃了昔日的火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0年夏末,安娥由第五戰區司令部駐地老河口經安康到達陝南城固,見到了逃難至此的母親、哥哥一家和兒子田大畏。目睹戰火中許多家庭支離破碎、流離失所,安娥決定先將兒子帶回重慶安定下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331919dec0340fe8cdb434e0fa0e62b\" img_width=\"500\" img_height=\"695\" alt=\"安娥田漢:分開20年,結婚20年,兜兜轉轉,我們的心原來未離開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圖 | 安娥與田申(左)、兒子田大畏(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8年,田漢與林維中早已離異。經歷了20年的風風雨雨,安娥終於和田漢光明正大走在一起。知己廝守,必然就要幹一番作爲。安娥將田漢的大量劇本改編成了越劇劇本,田漢則爲安娥的詩歌作序,爲她的作品潤飾文字,夫妻二人在文學創作上可謂珠聯璧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生活就像是一齣戲,到了一定時候,就會有轉折的地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6年,安娥在鄭州觀摩豫劇演出時突然暈倒,中風不語,半身癱瘓。兒子田大畏回憶:父親始終鼓勵母親別放棄,同病魔做鬥爭。父親給母親找最好的醫生,給母親讀報、讀文件、讀國際形勢。爲使母親不完全脫離文藝界,父親無論到外地參觀遊覽還是觀摩演出,都儘可能帶着母親。”當時,田漢的處境很不好,心情也很壓抑,即便如此,他還是多年如一日,找來故事和笑話,耐心地讀給安娥聽。\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a047eb2527441ef9e3d74d3bef7582c\" img_width=\"513\" img_height=\"750\" alt=\"安娥田漢:分開20年,結婚20年,兜兜轉轉,我們的心原來未離開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圖 | 安娥與田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6年到1961年之間,田漢經常寫信給安娥。一次,在廣東養病的安娥勉強用左手寫信給田漢,田漢收到後無比高興,立刻回信說:\u003Cstrong\u003E“知道你又頑強地在練習用左手寫字,我多麼高興。”\u003C\u002Fstrong\u003E後來到了1963年,田漢自己也因病進了醫院,但在病牀上仍不忘叮囑在昆明療養的安娥安心養病,\u003Cstrong\u003E“親愛的沅:我的病好轉,勿慮。聽說你安心靜養,我放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七十年代,田漢被分配到順義牛欄山參加“四清”。行動不便的安娥總要陪田漢到車站,目送他離去。有時甚至拖着病殘的身子,到郊外看望田漢。可惜最後,連這樣苦中有甜的相處歲月,還是短了一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8年12月,田漢在大潮中被迫害致死,安娥的頭上也揹負了不好過的成分。1976年8月,唐山大地震之後,安娥謝世於長隆福醫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57469856aea45f9abf2d96596cf634f\" img_width=\"495\" img_height=\"337\" alt=\"安娥田漢:分開20年,結婚20年,兜兜轉轉,我們的心原來未離開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一位在戰火年代走出來的紅色才女,她竭盡一切去爭取自由,甚至不惜與父親斷絕關係,這使她在抗戰事業中留下光輝一筆。國難當頭,女性的責任不是治家,而是救國,安娥的一生在這個使命上無一刻鬆動,一路高歌猛進,貢獻無可置疑。但歸於尋常的兒女感情來說,她又活得委屈、疲憊。到頭來依舊選擇了田漢,這是原諒嗎?或許,他們由始至終,心就沒有分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 | 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圖片參考來自網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加入圈子是最好的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tt-community-card\" data-content='{\"media_name\": \"\\\\u4f60\\\\u7684\\\\u5fc3\\\\u505a\\\\u5440\", \"member_count\": \"1449\", \"title\": \"\\\\u5982\\\\u679c\\\\u964c\\\\u751f\\\\u4eba\\\\u53ef\\\\u4ee5\\\\u6e29\\\\u6696\\\\u4f60\", \"price\": \"0\", \"community_id\": \"6688367783551435278\", \"square_cover\": \"ffc6000059b8c3e82a47\", \"share_price\": \"0\", \"media_id\": \"1585582244128782\", \"renew_price\": \"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2093558241039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