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EcbX9vdH9un\" img_width=\"450\" img_height=\"300\" alt=\"寧夏構築西北綠色屏障\" inline=\"0\"\u003E\u003Cp\u003E6月13日,治沙工人在寧夏中衛市長流水沙區扎制草方格 《瞭望》新聞週刊 馮開華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寧夏面積不大,但卻承擔着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保護好天藍、地綠、水美的生態環境,是“建設美麗新寧夏”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的應盡之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月底的一天深夜,寧夏六盤山護林員巡視時,意外遇見三位特殊的“遊客”:公路上,一隻大金錢豹不緊不慢地走着,兩隻小金錢豹緊隨其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吳忠市的“綠色經濟”發展,是寧夏推進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的縮影。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EcbX9vdH9un\" img_width=\"450\" img_height=\"300\" alt=\"寧夏構築西北綠色屏障\" inline=\"0\"\u003E\u003Cp\u003E6月13日,治沙工人在寧夏中衛市長流水沙區扎制草方格 《瞭望》新聞週刊 馮開華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寧夏面積不大,但卻承擔着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保護好天藍、地綠、水美的生態環境,是“建設美麗新寧夏”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的應盡之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月底的一天深夜,寧夏六盤山護林員巡視時,意外遇見三位特殊的“遊客”:公路上,一隻大金錢豹不緊不慢地走着,兩隻小金錢豹緊隨其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錢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據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金錢豹種羣數量的調查顯示,保護區內分佈有30餘隻金錢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隻金錢豹一同出現的背後,正是寧夏實施生態立區戰略、推進綠色發展的大邏輯。譜畫一幅天更藍、地更綠、水更美、空氣更清新的塞上山川新圖卷,寧夏正向着打造西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目標前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治沙造綠築生態屏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夏日的騰格裏沙漠,熱浪襲人。沙漠南緣的寧夏中衛市長流水防沙治沙項目區裏,沙柳、花棒、檸條等沙生植物隨風搖擺。原本肆意流動的沙丘被草方格牢牢扎住,草方格里人工點播的草籽、扦插的樹種深深紮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連幾場降水幫了大忙,今年播下的草種很快就能長起來了。”中衛市治沙林場副場長唐希明說,中衛市已將綠洲向沙漠腹地推進了25公里,成功阻擋了風沙向城市侵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治沙造綠,是三面環沙的寧夏修復生態的“主戰場”。三年來,寧夏持之以恆推進防沙治沙、國土綠化,構築祖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僅2018年,就造林150萬畝、荒漠化治理9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至14.6%。今年,寧夏計劃造林播綠130萬畝,治理荒漠化土地90萬畝,將森林覆蓋率再提高0.6個百分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離開中衛市一路向南,綠意漸濃、草木愈盛。7月的寧南山區彭陽縣林深草密,山坡上一層嫩黃、一層深綠的梯田,如多彩緞帶盤繞。誰能想到這裏曾經荒山禿嶺、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改變“山如和尚頭,有溝無水流”的生態困境,寧夏開展南部山區黃土丘陵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因地制宜推進山水林田湖草、庫井窖池壩系統整治。截至2017年底,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8萬平方公里,治理程度達到50.64%。2018年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912平方公里,重點預防保護面積1224平方公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青山綠水,不僅老百姓住得舒坦,動物也很喜歡。近三年來,一些曾“離家出走”的動物漸漸回來了,還有不少“新客人”安家落戶。雨後初晴,在吳忠市黃河國家溼地公園的柳溪湖畔,能聽到陣陣鳥鳴,那是燕鷗、東方大葦鶯、樓燕在唱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廣袤的溼地成爲鳥類重要的遷徙地、繁殖地和停歇地。近年來,寧夏持續開展溼地保護與恢復,目前擁有溼地面積達310萬畝,溼地保護率達到51%。溼地恢復與保護還對防止土地荒漠化、防風治沙、減輕對東部地區自然環境的侵蝕起着重要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護山淨水治污攻堅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銀川市,曾因黑臭水體污染嚴重的入黃排水溝第二排水溝,如今變了樣子。“以前溝道‘病了’,又黑又臭。去年溝道里的垃圾和污泥都被清理出來,種了植物,現在水清了,溝裏也有魚了。”賀蘭縣通昌村保潔員嶽文才說,二排溝的“病”治好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綜合整治黃河流域水污染、推進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近三年,寧夏紮紮實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面推進黃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2016年以來,寧夏對13條重點入黃排水溝進行綜合治理,取締56個入黃、入河、入溝、入湖工業企業直排口。全面禁停黃河河道採砂,完成36個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21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廢水全部實現集中處理……黃河干流寧夏段22年來首次連續15個月保持Ⅱ類優水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綜合治水助“母親河”早日恢復健康,系統修復則讓“父親山”不再受生態之痛。被寧夏人稱爲“父親山”的賀蘭山,自上世紀50年代起,一直“傷痕累累”。大規模的開採活動和自然保護區內違規露天採礦現象,給山體留下許多溝壑縱橫的“傷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賀蘭山生態保衛戰”正式打響。寧夏對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和外圍保護地帶開展一體化保護、系統性修復,對169處整治點全面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徹底關停保護區內所有煤礦、非煤礦山、洗煤儲煤廠等,並對礦坑、渣堆等採取了回填、削坡降級、覆土植綠等治理措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除了保留景區、陵園等人類活動點外,已全面控制了保護區內的破壞活動,整治面積達4萬多畝。”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自新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防污治污,“利劍”始終高懸。2018年,寧夏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爲,全年累計實施行政處罰1028起、累計處罰金額1.2億餘元。涉污關停藥企寧夏泰瑞製藥擅自違規恢復生產事件中,銀川市副市長等3名領導幹部被免職,市縣相關責任人受到嚴肅追責問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綠色和諧高質量發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的一天,連續數小時降雨在吳忠市金積工業園區形成不少積水,但在錦和星再生資源發展有限公司的大樓外,一處開闊的地面卻只見潮意不見水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裏鋪的磚不一樣,這是不積水的‘祕密’。”寧夏錦和星再生資源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國強說,他們用公司生產的高性能透水磚鋪了一塊“試驗田”,每逢雨天對比效果明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透水磚、仿石磚、生態草坪磚……錦和星生產的幾十種產品多數是將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垃圾的粉煤灰、礦渣、建築垃圾等,通過先進設備轉化爲環保磚的骨料,“變廢爲寶”實現資源回收利用。如果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公司每年可以處理5萬噸固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垃圾”打交道的還有寧夏中科國通新能源有限公司。這家以垃圾焚燒發電、城市污泥處理等爲主要業務的公司,是全國21個環保設施向公衆開放示範單位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環保設施上的高標準投入和生產工藝的先進性給了我們底氣,敢將環保設施向公衆開放。”寧夏中科國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金亮說,企業環保達標是綠色發展的底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讓產業發展更有“綠色”底蘊,讓“綠色經濟”變成發展引擎。近三年來,吳忠市以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爲主題,全面優化產業佈局,構建了以健康食品、裝備製造、現代紡織三大產業爲主導的“3+X”產業體系,改造提升一批傳統產業,培育發展一批新業態和生產性服務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產能規模,倒逼落後產能退出,爲綠色發展騰空間。”吳忠市工信局節能監察中心主任楊志勇說,過去三年,吳忠市先後淘汰12家企業落後產能213.3萬噸,減少能源消耗29萬噸標準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吳忠市的“綠色經濟”發展,是寧夏推進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的縮影。經過多年的奮鬥,沿黃經濟區已成爲18個國家重點開發區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沿黃經濟區又被賦予了新的“綠色內涵”,嵌入了生態文明的內核。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爲導向,推進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寧夏走上了一條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並舉之路。(記者 任瑋)\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00380761771264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