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會談一開始,他們竟然聲稱“撞機事件”責任在中方,要求儘快歸還美方飛機,允許美方派人查看並修復美機,還爲美國派軍機到中國沿海進行偵察飛行無理狡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3日,第十個架次、也是最後一個架次的安—124運輸機,裝載着美國EP—3飛機機體、機上偵察設備及部分拆解工具,從海南陵水機場起飛出境。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來源:黨的文獻作者:唐家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核心提示:這些人以前沒有和中國人打過交道。他們一上來就擺出一副頤指氣使的架勢,這是他們同其他國家打交道時的慣有態度。還有人甚至妄言,以前美國飛機也出現過迫降在別國的情況,其他國家都是很順利地將飛機還給美國,不僅如此,還得給美國飛機加滿油。\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59e46a28afa433d9f49206a2f6ee6d8\" img_width=\"640\" img_height=\"271\" alt=\"唐家璇憶“南海撞機”:美方稱給飛機加滿油\"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2001年4月12日,中方在海口美蘭機場向美方移交了美EP—3偵察機上的24名人員,允許他們乘坐美國政府租用的一架商業包機從海口出境回國。當天距西方的復活節還有兩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處理美軍機上人員問題上,我們始終做到入情入理。美方部分人員回國後抱怨說他們受到了嚴格監控和長時間審訊,說我們把他們當作“人質”扣押。這些人弄錯了自己的身份。要知道,他們並不是遊客,更不是貴賓。他們是不速之客,是對中國國家安全和主權構成威脅,撞毀中國軍用飛機,致使中方飛行員犧牲的美國情報人員!我們完全有權對他們進行必要管束,也完全有權要求他們配合調查取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本着人道主義原則,並根據中美領事條約的有關規定,安排美國使、領館官員先後五次探視,並安排美方機上人員給家人打電話報平安,向他們轉交美方送來的日用品,允許他們通過電子郵件與家人聯繫等。後來,布什總統在美方機上人員返回美國後發表講話,承認他們“健康狀況良好,沒有受傷,也未受到不當對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處理“撞機事件”過程中,海南省政府的同志,特別是海南省外辦的同志們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的海南省外辦主任陳辭同志在這個過程中充當了新聞發言人的角色,多次對記者發表談話。他當時說過一句非常響亮的話,被媒體廣爲傳播。他說,海南人民歡迎美國遊客,但不歡迎美國間諜飛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內民衆對我國政府在美方做出道歉的情況下,出於人道主義,允許美方機組人員離境,基本持理解和支持態度。國際輿論也大多認爲,“撞機事件”雖然給中美關係帶來一定消極影響,但由於雙方能夠通過外交途徑,冷靜、理智、靈活處理,將不會影響兩國關係大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與美方的較量,圍繞“撞機事件”的鬥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事情並未結束,下一階段將轉入如何處理美方飛機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打掉氣焰再磋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2001年4月中旬開始,以外交部美大司司長盧樹民爲團長的中方代表團與以美國防部副部長幫辦維爾加爲團長的美方代表團,就如何處理美方軍機問題,在北京進行了反覆談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撞機事件”的處理,據說美方內部特別是國務院和國防部之間一直存在分歧。兩家都在想方設法爭奪處理這一事件的主導權。所以,在談人的問題時,是美國國務院主導;現在該談飛機了,則變成主要由軍方主導。這一次的美方代表團主要由國防部和美軍太平洋總部的軍官組成,美國國務院僅派了兩名官員參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人以前沒有和中國人打過交道。他們一上來就擺出一副頤指氣使的架勢,這是他們同其他國家打交道時的慣有態度。還有人甚至妄言,以前美國飛機也出現過迫降在別國的情況,其他國家都是很順利地將飛機還給美國,不僅如此,還得給美國飛機加滿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會談一開始,他們竟然聲稱“撞機事件”責任在中方,要求儘快歸還美方飛機,允許美方派人查看並修復美機,還爲美國派軍機到中國沿海進行偵察飛行無理狡辯。談判中,對一些具體問題,儘管前一段中美雙方已經談得差不多,甚至已經定下來了,他們也居然全盤推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當然據理駁回,並對他們進行“再教育”。我方談判代表告訴美方,要想解決問題,就必須充分認識事件的嚴重性,採取務實和建設性的態度,對中方的要求做出積極反應,以利於事件的妥善解決。否則,免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人的氣焰被打下去後,我們才同他們就處理美方飛機的問題進行深入磋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1年4月23日至27日,周文重部長助理與普理赫大使就美機返還問題,舉行了多輪非正式磋商。雙方商定,由美方先派一個技術評估小組,赴海南陵水機場查看美EP—3偵察機。此後,中美雙方又就美機返還問題舉行了多次磋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卸八塊”EP—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1年5月10日,美方的技術評估小組對飛機評估後,提出派技術人員赴陵水機場,將飛機修復後,整機飛離海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三天前,美方竟然又恢復了對中國近海的偵察飛行,這是自“撞機事件”發生後美方首次恢復此類飛行。我們立即出動戰機對美機進行了跟蹤、監視。在此情況下,美方要我們同意他們把飛機修好再飛回美國去,簡直欺人太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人的要求當即遭到我們的斷然拒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次接觸碰壁後,美方並沒有就此罷手。他們反覆糾纏,說什麼修復飛離是解決問題的最便捷方式,聲稱他們願採取讓中方人員乘坐美機監控、防止偵察設備被啓動,以及切斷或拆除機上與飛行無關的設備電源等措施,以解決中方的安全關切。美方還以所謂拖延美機返還將影響美中關係相要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堅持美軍偵察機不可能修復後整機飛回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強調,鑑於美機的性質,如何返還飛機問題,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的政治問題。飛機修復後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整機飛離中國,這是不可能的,中國人民是不能接受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告訴美國人,最好丟掉幻想,考慮用其他方式將飛機運回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還指出,將飛機返還問題與中美關係中的其他問題掛鉤,是十分錯誤的。美國方面應該採取務實、合作的態度,使該問題儘快妥善解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軍偵察機雖然一直停放在海南陵水機場,但如果飛機不拆,返還時必須從海口機場出境。而美國EP—3偵察機是一架大型飛機,長35米多,高10米,翼展達30多米,無論從陸路還是海路,都不可能運離陵水機場。從陵水機場走陸路到海口,要經過隧道,飛機不拆根本無法通過。如果走海路,僅僅把飛機運到船上去,就需要專門修一條新路,這條路當然得美國人自己掏錢來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後,美國人考慮再三,不得不提出將飛機拆解後再運走的新方案。他們決定從俄羅斯航空公司租用一架安—124型遠程重型民用運輸機,把拆卸後的美國飛機運走。我們同意了這一方案,並表示願意向美方提供必要協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撞機事件”後,EP—3飛機一直停放在海南陵水機場。那段時間,海南天氣變化無常,時而烈日炎炎,時而陰雨綿綿,還有颱風將至的消息。這架飛機一直尷尬地趴放在我們的機場上,早已失去往日那種神氣,只能等待着被大卸八塊的命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1年6月15日,美方派出的負責拆解飛機的12名技術人員乘坐美方專機,抵達海南三亞鳳凰國際機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次日,美方從俄羅斯航空公司租用的安—124型遠程重型民用運輸機,也抵達陵水機場,飛機上裝載了拆解飛機用的剷車、吊車、工具箱和用於包裝的木材等設備。由於拆解飛機所需設備較多,安—124運輸機先後分五次運入這些設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月18日,拆運工作開始。拆解工作持續了十多天,直到6月29日中午才全部結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飛機拆卸的過程中,安—124運輸機先後將已經拆卸下來的飛機起落架、天線和機翼等部件,分批運回美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3日,第十個架次、也是最後一個架次的安—124運輸機,裝載着美國EP—3飛機機體、機上偵察設備及部分拆解工具,從海南陵水機場起飛出境。一個小時後,美方拆運技術人員也離開陵水機場,於次日上午乘美方專機從三亞機場出境。至此,美國EP—3偵察機的拆運工作全部結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飛機拆運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拆運工作開始後,就有少數境外記者在三亞一帶活動。雙方在談判中商定,飛機拆運工作不對外公開,雙方還承諾不接受媒體採訪。但奇怪的是,拆運工作開始不久,互聯網上就開始出現EP—3拆卸現場的照片。而且,隨着拆卸工作的進展,照片不斷更新。顯然是有人在現場跟蹤拍攝。我們不得不提醒美方拆解小組的人員自律,以防止類似事件繼續發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鬥而不破尋轉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撞機事件”雖然使中美關係受到影響,但雙方必須考慮如何從長遠出發,放眼未來,保持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段時間我也在思考,在“撞機事件”妥善處理之後,如何才能切實推動中美關係得到改善。我感到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與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建立密切聯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鮑威爾是2001年1月20日就任美國國務卿的。他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國務卿。2000年12月獲悉他被布什總統提名爲國務卿的消息後,我就給他發去了賀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雖然從來沒有見過他,但知道他在美國頗負盛名。他是牙買加非洲裔移民的後代,行伍出身,曾兩次參加越戰,擔任過里根政府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老布什及克林頓政府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官拜四星上將。由於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的出色表現,鮑威爾成爲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美國媒體和一些專家學者說,在布什政府中,鮑威爾屬溫和務實派,對發展對華關係總體持積極態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中美關係雖然因“撞機事件”受到一定影響,但從大的方面看,兩國在許多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有着共同利益,需要合作,因此雙方始終保持着溝通和協調。即使是在處理“撞機事件”期間,我也兩次與鮑威爾就伊拉克問題互致信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外交往往是這樣,該鬥爭就鬥爭,該合作就合作,不能因爲有鬥爭就不合作,也不能因爲有合作就不鬥爭。不管鬥爭還是合作,都只是手段,根本目的還是維護國家利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1年6月28日,美方向我們提出,鮑威爾國務卿希望和我通話,談伊拉克問題。這是我和鮑威爾的首次通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大家對領導人之間的通話都習以爲常了。但當時,“電話外交”並不普遍。那時候,外交上的溝通和交流大多是通過互致信函、照會,或通過駐外使節進行,領導人之間的電話溝通很少。所以,通一次話就顯得很重要。我感覺應該抓住這一難得機會,推動鮑威爾在雙邊關係上往前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雙方簡短寒暄後,鮑威爾就直奔主題,開門見山地談起伊拉克問題,說是要爭取中方支持美方提出的針對伊拉克的“審查物品清單”系美、英對伊拉克實施“精明制裁”的核心部分,旨在限制伊拉克軍品和軍民兩用品進口等。,並希望中方在安理會做出積極表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闡明瞭中方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之後,我就中美關係講了一段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對他說,前一段時間,中美關係遭遇了困難。中方重視中美關係,希望與美方開展建設性合作。10月份,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上海舉行,我們願與美方一道,爲兩國元首在APEC會議期間會晤及布什總統訪問北京做好各項準備,推動兩國關係健康、穩定地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鮑威爾對此做出了積極回應。他表示完全同意我的觀點,願與我保持密切聯繫。他說,前一段兩國關係中出現的困難已成爲過去。他期待着在7月出席河內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期間同我會晤,並期待着陪同布什總統於秋天訪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錢其琛副總理3月份訪問美國時,鮑威爾曾表示接受中方的訪華邀請。我重申歡迎鮑威爾在河內會晤後訪華,他再次欣然接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青山不遮東流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4日是美國的“獨立日”,也就是美國國慶日。\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37492810018048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