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作者\u002F馬克·福賽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世界上最好酒的民族是誰?那一定是維京人。其他民族的酒神之上還有神王,維京人的神王奧丁就是酒神。在酒後不把朋友砍死,對維京人來說是一種美德,而死也並不可怕,死後就可以進入永不停止的酒宴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97a21777bec46819284bc9f802c52f6\" img_width=\"192\" img_height=\"63\" alt=\"世界上最好酒的民族,酒神就是他們的最高神|文史宴\"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酒就是王權,就是命運,就是一切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歐神話中的奧丁除了葡萄酒之外什麼也不喝。事實上,他除了葡萄酒之外什麼也不喫,他喝酒時一丁點兒食物都不喫,沒有任何下酒菜,甚至連開胃小菜也沒有。《韻文埃達》對這一點非常確定。\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9bae0bab3fb45268069152e2c5a8609\"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33\" alt=\"世界上最好酒的民族,酒神就是他們的最高神|文史宴\"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雷神中的奧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斯堪的納維亞人的神竟然鍾情於葡萄酒,這似乎有些奇怪,因爲葡萄酒並非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知名產品,但關鍵就在這裏。葡萄酒是有錢的維京人所能買到的最貴的酒,從德國,甚至法國,或者是從衰敗的羅馬帝國進口而來。葡萄酒是地位的象徵,因此身爲維京人衆神之首的奧丁肯定是要喝葡萄酒的。衆神之王不可能喝啤酒,因爲那看起來有失身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奧丁一點兒食物都不喫,這似乎有些奇怪。空腹喝葡萄酒對身體不好,如果長期這樣喝下去,會引發腸胃疾病,並且很容易喝醉。奧丁之所以只喝葡萄酒可能是因爲他的名字的字面意思是“興奮的神”。有人將其翻譯成“心醉神迷的神”,但是坦率地說,從他的飲食來看,這個名字的意思可能就是“喝醉的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一種逆轉。大部分多神教中都有一個諸神之王,另外還會有一個醉神、酒神、釀酒之神等類似的神。在蘇美爾人的神話中,天神安的地位高於酒神寧卡斯;在埃及神話中,太陽神阿蒙的地位高於酒神哈托爾;在希臘神話中,天神宙斯的地位高於酒神狄俄尼索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酒神所到之處會製造緊張氣氛、引發混亂,但他總會臣服於通常留着大鬍子的諸神之王更高超的智慧和神力。即使你不是最具洞察力的神學家,你也會將這種情況看成醉酒這種行爲必須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可以藉此被馴服和控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在維京人這裏,諸神之王卻是個醉神。事實上他的名字就是“喝醉的神”。除他之外維京人沒有酒神,酒神就是奧丁。這是因爲酒精和醉酒行爲無須在維京人的社會中找到它們的位置——它們本身就構成了維京人的社會。\u003Cstrong\u003E酒就是王權,就是家庭,就是智慧,就是詩歌,就是兵役,就是命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想要在維京人的社會中做一個禁酒主義者肯定是相當困難的,因爲根本就沒有此類人物的任何記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面,我們談一下維京人酒的種類,他們的酒只有三種。按照價格高低來分,第一種是葡萄酒,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樣,葡萄酒超貴,幾乎沒有人能買到。第二種酒是蜂蜜酒,也就是經過發酵的蜂蜜,味道甘甜,價格也比較貴。幾乎所有人在幾乎所有的時間裏只喝啤酒。維京人的啤酒可能比我們現在的啤酒酒精度數稍高一些,8度左右。根據後人的模擬再現,這種啤酒呈深褐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在維京人的薩迦中(古代挪威或冰島講述冒險經歷和英雄業績的長篇故事。——譯者注),所有的英雄都喝蜂蜜酒,因爲蜂蜜酒更顯奢華時尚。同樣,如果你想讓自己成爲君王,那就需要建一個用來喝蜂蜜酒的大廳,即使你在其中所能提供的只是啤酒,但爲了裝點門面,還是要叫它蜂蜜酒大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的蜂蜜酒大廳甚至可以非常小——有的大約只有15英尺長10英尺寬,有的非常大——長達300英尺。在史詩《貝奧武夫》中,赫羅斯加想成爲一位強大的國王,於是建了一座鹿廳,這是當時所有人見過的最大的蜂蜜酒大廳,裏面隨處都是柱子和黃金。\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66cb02cc838465894f8900129791274\" img_width=\"960\" img_height=\"408\" alt=\"世界上最好酒的民族,酒神就是他們的最高神|文史宴\"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影視作品中的奧貝武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蜂蜜酒大廳可以讓你成爲君王,因爲君王的首要責任是爲自己的武士提供酒宴,這是你展現自己君王身份的正式途徑。反過來說,如果你前往某人的蜂蜜酒大廳,喝了他們的蜂蜜酒,那麼你在道義上就有責任用武力保護他們。毫不誇張地說,酒就是權力,是你要他人宣誓向你效忠的手段。沒有蜂蜜酒大廳的國王就好比是沒有資金的銀行家,或者是沒有藏書的圖書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還需要一個王后。儘管這有些奇怪,但女人在蜂蜜酒宴會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瑣事也算的話)。女人,或者用維京人的說法:和平編織者——確保宴會正常進行,緩和吵鬧的氣氛,輔以女性特有的平靜安詳。\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893c4b3a6ed4017ac6b38370e94896f\"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91\" alt=\"世界上最好酒的民族,酒神就是他們的最高神|文史宴\"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雷神中的奧丁王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們負責“薩姆博”的後勤保障工作,薩姆博是挪威語中對縱酒狂歡宴會的說法。她們甚至可能會享用夜宴開始時的頭三杯酒——敬奧丁(爲了勝利)、敬尼奧爾德和弗蕾亞(爲了和平與豐收),最後一杯酒名爲“明尼蘇爾”,這是敬先人和已故朋友靈魂的“追思啤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夜宴上第一杯酒的時候非常隆重,由王后端給自己的丈夫。她斟酒時用一個細篩過濾蜂蜜酒(或啤酒),這個篩子系在一根細鏈上,鏈子繞在她的脖子上。此時此刻王后可以鄭重其事地公開向國王提議,她的提議可能非常簡單,比如“喝完吧”,但也可以作爲一次發佈正式公告的機會。等國王喝完之後,王后就按照從高到低的等級順序爲所有的武士斟酒,最後再爲前來赴宴的客人斟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實上,斟酒是維京時期婦女的主要工作。在詩歌中,人們管婦女不叫婦女,而是稱之爲“斟酒者”。13世紀曾出現了一本爲詩壇新秀而寫的詩歌創作指南,其中這樣寫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提到婦女時,應當用所有類型的女性服飾、黃金或寶石、啤酒、葡萄酒以及她所斟上或端上來的其他飲品來指代。同樣,應當用花托來指代啤酒以及其他適合女性做或提供的全部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婦女可以被稱作“啤酒給予者”、“蜂蜜酒女僕”或者“酒水分配者”,因爲在維京人心目中,婦女只配做這些——這種想法不夠紳士。維京人之所以採用這種曲裏拐彎的稱呼,原因在於他們從來就不會直來直去地說話。所有維京人的詩歌都是圍繞“用模糊詞彙替代熟悉物體”這一原則進行創作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大海被稱作“鯨魚的飲料”、“龍蝦的領地”或者“岸邊的泡沫啤酒”;鮮血被稱作“狼的溫啤酒”;火被稱作“殘垣斷壁”;天堂被稱作“醜矮人的煩惱”。正是這種迂迴的說法使得維京人的詩歌既讓人感到愉悅,又讓人感到費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也是你可以用“佈雷姆卡達”或者“霜杯”喝酒的原因,因爲維京人真的是在用玻璃杯喝酒。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玻璃杯——當時玻璃杯是很貴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國王的蜂蜜酒大廳可能會有一個大玻璃杯,外表看起來與我們今天所用的差別不大。這些杯子形狀各異,大小不一,五顏六色。(出於某種原因,玻璃是彩色的,它們與20世紀70年代的廉價新潮眼鏡並無太多相似之處。)放在今天的餐桌上,大部分杯子看起來都很正常,個別會有一點點做工不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還認爲所有的維京人都用人頭骨和牛角喝酒的話,那就太令人失望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維京人的“霜杯”中有一種比較有趣的杯子,考古學家稱之爲“漏斗玻璃杯”。這是因爲考古學家不是詩人,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的說法。漏斗玻璃杯大約5英寸高,形狀跟你想象的差不多,也就是說這種杯子無法放在桌子上,放上去一下子就倒了。這種設計完全是故意的,因爲其本意就是讓人們一口氣喝光杯中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維京人來說這無比重要,因爲痛快豪飲能讓你成爲真正的男人。這也是更古老的牛角杯的用意所在:可以參照你的吞嚥能力來測試你的陽剛之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個故事是關於托爾(北歐神話中司雷、戰爭的神)和洛基(北歐神話中製造不和與災難的火神)的。洛基挑釁托爾,問他到底能不能喝完一牛角杯的啤酒。經不起挑釁的托爾接受了挑戰,於是洛基就命人在桌子上放了一個牛角杯,並告訴托爾說真正的男人能夠一口氣喝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托爾抓起杯子,放進嘴裏,喝了起來。他喝啊喝啊,一直在喝。當他不能再喝的時候,牛角杯裏的酒幾乎還是原封未動。洛基面帶失望的神色,說普通人一般可能需要兩口才能喝光。於是托爾又開始嘗試,他喝啊喝啊,但他這種神一般的喝酒幾乎沒有任何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4881b98031b4419844e9c69536a8bfc\" img_width=\"535\" img_height=\"300\" alt=\"世界上最好酒的民族,酒神就是他們的最高神|文史宴\"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影視作品中的托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洛基此時又嘟嘟囔囔地說身體虛弱者可能需要三口才能喝光。於是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這讓托爾感到顏面掃地,銳氣盡失,直到洛基揭開謎底,告訴托爾自己欺騙了他,牛角杯的另一端與大海連在一起。托爾喝下去的太多了,結果整個地球的海平面都下降了。按照維京人的說法,這就是潮汐的來歷。\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9096e2dc408451aa042b6143af48114\" img_width=\"564\" img_height=\"300\" alt=\"世界上最好酒的民族,酒神就是他們的最高神|文史宴\"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雷神中洛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比賽喝酒之外,維京人還特愛吹牛,並且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維京人一定要能吹牛纔行,一定要能誇誇其談,吹噓自己巧取豪奪的英雄壯舉。然後另一個維京人則一定會想方設法超過他。因此,維京人沒有謙遜之說,所有的斯堪的納維亞人都一樣,在英格蘭沿海地區燒殺搶掠,無法無天。他們喜歡自吹自擂,誇耀自己的所作所爲完全蓋過了身邊的夥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吹噓並不是簡單的一兩句話就能結束的,而是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充滿詩意和情感。這種場面比較大,而且比較正式,非常類似現代的說唱比賽。至少我是這樣理解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吹噓的時候一定要語氣堅定、一本正經,一定要能夠堅持自己所說的任何事情,無論是過去曾經做過的,還是僅僅計劃要做的。你不可能在事後第二天早晨,像我們經常做的那樣,找藉口說那些話只不過是些醉話。事實上,情況剛好相反。當時有一種特殊的杯子,名爲“海口杯”,也就是承諾杯。一旦你發誓要做某件事請,並且喝了海口杯中的酒,那這個誓言就具有了普遍的約束力,沒有辦法反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海口杯”就是命運之杯。爲了確保永遠不違背通過海口杯立下的誓言,一頭祭祀用的公豬會被帶進大廳,你在發誓時要把手放在公豬身上。然後公豬會被殺死,豬的靈魂會飛到弗蕾亞女神那裏,向她報告你醉酒時立下的誓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名叫海思因的小夥子。在國王的宴會上,當海口杯轉到他面前的時候,他喝了裏面的酒,然後把手放在公豬身上,口無遮攔地發誓說自己要娶哥哥的老婆。第二天他對此深感不安——你我都會如此——於是找到哥哥,坦白了自己的過錯。他哥哥的反應,概括起來說就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吧,海口杯就是海口杯,所以你必須照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要苦惱,海思因,你一定要履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己的諾言,我們喝酒時立下的諾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故事可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瞭解到維京社會中婦女的地位。不過,幾天之後,這個哥哥在一場與此事無關的決鬥中被殺死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有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爲什麼當時婦女被稱作“和平編織者”,以及需要編織和平的原因。當時的社會兇殘墮落、好勇鬥狠,就像是坐滿武士的大廳,所有人都被迫縱酒狂飲、一本正經地吹牛對罵,並且都隨身帶着刀劍。所有這一切的結果在維京人\u002F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史詩《貝奧武夫》中得到了完美體現。詩人在詩歌中試圖介紹貝奧武夫是個多麼優秀的男人,因而對他絲毫不吝溢美之詞,其中最高的評價是貝奧武夫“從不在醉酒時殺死自己的朋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維京人來說,這顯然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這種事情非同尋常,必須在詩歌中加以褒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奧丁與詩歌之酒傳說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整個狂歡酒宴——“薩姆博”的過程中,還會有一些詩人和樂手在旁邊低吟淺唱。在維京人看來,詩歌是飲酒的直接產物。有個非常古老的故事,故事中的諸神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最後他們停戰講和了。爲了紀念和平,他們一致決定向一個水壺中吐口水。諸位可能覺得這不可思議,而且認爲很不衛生。但是必須指出的一點是,在許多原始文化中,人們把咀嚼過後的大麥糊糊吐出來,目的是啓動啤酒發酵的過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管怎麼說,故事中的諸神有了滿滿一壺神仙唾液,從中蹦出一個名叫克瓦希爾的小東西。這是唾液產生的最聰明的人\u002F神。克瓦希爾是個慷慨大方的小精靈,他滿世界轉悠,向人類傳授各種智慧,直到遇到兩個邪惡的侏儒。他們殺了克瓦希爾,把他的血液排幹,裝在一個罐子裏,然後向裏面加了一些蜂蜜,這樣就釀成了仙酒——詩歌之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久,一個巨人趕了過來,從侏儒那裏盜走了仙酒,飛回了自己在山中的宅邸。奧丁聽說之後非常激動,也想弄點兒仙酒回來。但遺憾的是這種詩歌之酒現在藏在巨人的城堡中,由巨人的女兒日夜守衛着。但無論如何,奧丁都想弄點兒這種仙酒喝喝。對於酒鬼來說,如果他真的想要喝酒的話,那他什麼事情都能做得出來。於是奧丁打了一個通往城堡的洞,他變成一條蛇鑽了進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個洞直通到巨人的女兒那裏,奧丁當即誘姦了她,並許諾說如果她讓自己喝一點兒仙酒,那他就娶了她。這似乎與維京社會中的某種習俗有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如果哪個女孩給了你某種特殊的酒,那你就必須娶她。我們不太清楚這一習俗有多麼普遍,因爲大多數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爲何接受別人的敬酒就會讓你成爲對方的親信、戰士或者丈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奧丁是個不講信用的無賴。他一口氣喝光了全部仙酒(太不講究了),然後變成一隻鷹,帶着一肚子仙酒飛走了。那個巨人發現後立即也變成一隻鷹,在後面緊追不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一場難分伯仲的競飛。當其他仙家看到奧丁返回他們在阿斯加德的諸神居所的時候,他們取來一個大桶,讓他把仙酒吐到裏面。那個巨人差一點就追上他了。奧丁一頭紮了下去,把純詩吐到桶裏。實際上,他內心激情澎湃,燃燒着熊熊的詩歌創作激情,結果一些仙酒從他的屁股泄了出來。他吐出來的仙酒催生了人類文學史上所有偉大的詩人,而從他屁股冒出來的那些穢物帶來了一些拙劣的詩作。因此,這一神話傳說既解釋了文豪的來歷,也說明了蹩腳文人的出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昏睡之鳥“遺忘蒼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維京人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圍繞着啤酒展開。人們用啤酒祭祀奧丁,百姓爲啤酒而生活,詩人從啤酒那裏獲得靈感,武士們爲啤酒而征戰。在他們的一部敘事史詩中,有個國王在解決自己兩個妻子爭風喫醋的問題時,決定寵幸那個當他從戰場回來能給他最好的啤酒的夫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等到了夜宴快要結束時,蜂蜜酒大廳可能已是一片狼藉,但有兩件事情沒有提及。縱酒狂歡通常會產生兩種結果:嘔吐和性交(根據偏好不同,可能不會同時發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古代埃及人來說,這兩種結果就是豪飲的終極目標。但是維京人從沒有提及其中任何一種,儘管他們都使用象徵男性力量的牛角杯。(奧丁的反芻行爲似乎更像是鳥媽媽餵食自己的鳥寶寶,而不是埃及人宴會中的女性。)相反,他們全都昏睡過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神話中有一種可愛的動物,名叫“遺忘蒼鷺”(我不知道爲什麼叫這個名字),據說它會下到凡間,在狂歡酒宴——“薩姆博”的上空盤旋,直到所有人都昏睡過去爲止。沒有人會回家,大家一直待在君王的蜂蜜酒大廳中,直到頭腦不再清醒,然後找個椅子、桌子或者能夠找到的任何東西躺下來,昏睡過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時是比較危險的時刻,所有的武士都醉倒過去,無法自衛。史詩《貝奧武夫》講述的就是一個怪獸如何在夜裏潛入蜂蜜酒大廳,然後開始喫人,直到主人公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保持半清醒的狀態才免受其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句公道話,醉酒的人被怪獸喫掉的風險微乎其微,卻很可能會被燒成灰燼。據說公元8世紀有位名叫英喬德的瑞典國王,他邀請自己王國周邊的所有國王來參加自己的加冕禮。當海口杯端上來的時候,他發誓說要將領土向周圍擴張,把自己的王國擴大一半。當時所有人都在喝酒,都喝醉了,遺忘蒼鷺盡職盡責,讓所有人都昏睡過去。等其他人都睡着以後,英喬德走了出去,鎖上大門,燒燬了自己的蜂蜜酒大廳,燒死了裏面所有的國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想要說的是那是一個特例,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關於燒燬蜂蜜酒大廳、燒死裏面所有人的事件曾有過多次記載,甚至還有一個王后對自己丈夫這樣做過,這似乎很公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如果你是個維京人,死亡並不是一件壞事。維京人十分渴望死亡。死神能把你帶到奧丁的瓦爾哈拉殿堂,這裏有永恆的派對,狂歡酒宴——“薩姆博”會一直持續到永遠。奧丁在派對之中,酒後的他顯得極度興奮;你曾經爲之喝過“追思啤酒”的老朋友們也在派對之中;海德倫也在派對之中,這位神聖的母山羊源源不斷地從乳房中擠出上好的蜜酒。這裏是維京人的天堂,在瓦爾哈拉殿堂,你永遠都是如醉如夢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歡迎關注文史宴\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專業之中\u003Cstrong\u003E最通俗\u003C\u002Fstrong\u003E,通俗之中\u003Cstrong\u003E最專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熟悉歷史\u003Cstrong\u003E陌生化\u003C\u002Fstrong\u003E,陌生歷史\u003Cstrong\u003E普及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85772602405735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