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OXAy4oxEX\" img_width=\"865\" img_height=\"1282\"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越南仿照中國朝廷編纂的《大南實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法國佔領印支半島後,對苗人的稅務壓迫愈發沉重,於是在1886年至1922年的36年間,苗人連續發動了六次比較大的反抗鬥爭,其中最具決定性的是1918年-1922年的「瘋人戰爭」。\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9zH26bIWt\" img_width=\"865\" img_height=\"769\"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目前苗-瑤族人在中國和東南亞的分佈,Hmong爲苗族人的自稱,Mien爲瑤族人自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越南學者的歷史調查,越南苗人遷入的時間與貴州湘西的苗人反抗有着密切的時間對應關係。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Ce2BRt5L4Q0ST\" img_width=\"640\" img_height=\"143\"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反抗中不斷遷徙的苗人,在波譎雲詭的當代政治中,走向了從同族相殘到國際流浪的命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何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年1月,號稱「苗族雄獅」的王寶將軍病逝在美國紐約。數千名來自美國各地以及泰國、法國的苗族人爲他守靈,目送他出殯,在海外苗族人社區引發了巨大轟動。\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QuC1WARf4A\" img_width=\"865\" img_height=\"588\"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QuX7tFcdIY\" img_width=\"865\" img_height=\"570\"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王寶將軍過世三個月後,越南北部奠邊府省孟毅縣數千苗族民衆齊聚孟毅。要求自治的遊行演變爲騷亂,最後越南\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以武裝驅散,而美國駐越大使館則表示將對傷亡展開調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起這些新聞,中國人更熟悉的海外苗人形象,很可能來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電影《老爺車》。它讓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來美國也有成規模的苗人羣體和社區。\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QunBqqFWwn\" img_width=\"865\" img_height=\"589\"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苗族不只是中國境內的一個少數民族,還廣泛分佈於越南、老撾、緬甸、泰國,甚至遠播北美、歐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什麼苗族人會飄泊的如此之遠?美國在苗族的故事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某種意義上說,一部苗族史就是一部不斷遷徙、抗爭的歷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難平的苗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苗」作爲漢文史籍中對西南地區特定人羣的指稱,出現時間遲至十三世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53 年,忽必烈自川藏交界地帶南下攻滅大理,將雲南第一次置於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爲了使雲南行省與內地相通,元朝先後修築了通往四川的建都道、烏蒙道和通往湖廣的普安道三條驛道,其中的最後一條驛道,正好穿越了此前朝廷一直沒有直接管轄的羈縻區——苗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Qv1EGwzGce\" img_width=\"865\" img_height=\"681\"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橫貫整個貴州的湘黔滇驛道,始建於元代,明代之後稱爲「通滇一線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苗疆逐漸揭開了她的面紗,中央王朝力量的進入也帶來了直接的衝突。《元史》中大量出現有關「苗」的記載:「貴州苗蠻」、「平伐苗蠻」、「八番苗蠻」、「紫江苗蠻」,這些「苗蠻」、「苗佬」主要指的就是分佈在今天的貴州、湖南一帶的非漢人羣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管理他們,元朝在湘西、雲貴都設立諸多土司,管理當地民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後的明代繼承了元代土司制度,另一方面以衛所駐軍的形式讓漢人深入苗疆。內地軍戶的到來加劇了西南地區資源的爭奪,明廷旋即陷入苗民反抗的汪洋大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明英宗正統年間,爲平服滇緬邊境的傣族政權勐卯,朝廷大量徵調西南地區駐軍,強徵捐稅,苗民不堪忍受。正統十四年二月(1449年),在貴州駐軍被抽調一萬餘人趕赴陸川戰場後,苗民趁後方空虛集體起兵反抗。\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QvGDDuSxV4\" img_width=\"865\" img_height=\"578\"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播州安撫使楊氏的城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月,邛水十五洞司(今貴州三穗)苗民聚衆起義,迅速攻佔思州府城(今貴州岑鞏);五開(今貴州黎平)苗民進攻清浪(今貴州岑鞏南)、鎮遠(貴州今縣)。整個起義波及貴州全境及湘西地區。最高潮時參與人數二十餘萬。直到十二年後,明廷纔將這場起義鎮壓下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場規模宏大的暴動,不過是「三十年一小反,六十年一大反」的冰山一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萬曆十七年(15\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89年\u003C\u002Fi\u003E),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在川黔叛亂。直到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明廷處理完\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朝鮮\u003C\u002Fi\u003E問題後,才集中三十二萬兵力圍剿楊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播州楊氏自明洪武五年(1372年)降明,得以繼續穩坐播州宣慰使,被視爲川黔苗疆土司,故而屬民多爲苗人。在這場被記入「萬曆三大徵」的戰爭中,隨同楊氏一起反亂的苗民在戰後不得不遷往更西更南的大山深處。\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8849n68Zw\" img_width=\"865\" img_height=\"681\"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播州土司管轄範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清朝入主中原後,苗民依然桀驁不馴。雍正時清廷加速了雲貴地區的「改土歸流」,這項政治工程除了將世襲土司、土官改爲朝廷委派的流官,還伴之以內地移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量湖廣民人因人多地少湧入湘西雲貴開墾土地。然而西南山多地少,退無可退的原住苗民只得被迫離開平地、搬遷上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一方面,自明代的屬人管理體制在清朝繼續延續,朝廷在苗疆邊界地帶修建長城,實行「蠻不出境,漢不入峒」的政策。同時在「改土歸流」中加速對苗民司法的統一。\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8YEht0sT8\" img_width=\"865\" img_height=\"577\"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位於湘西鳳凰的苗疆長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雍正時修訂的《大清律集解附例》特別規定,凡苗民犯有「軍流徒罪,折枷之罪」,官員不得遵從苗俗以賠償牛、馬、銀告結,因爲這往往涉及毆傷甚至斃命的暴力行爲,但是這加深了苗民的被壓迫感。政治、經濟、社會多重因素讓西南的苗民矛盾一觸即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雍正十三年二月(1735年),貴州古州九股河地區的苗民包利號稱「苗王出世」,帶領苗民反抗徵糧、派夫。同年六月朝廷撂地兩湖、兩廣、雲貴川七省兵力圍剿鎮壓,苗民反抗迅速失敗,但也由此拉開了苗疆百餘年的大反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平靜了半個多世紀後,乾隆六十年(1795年),貴州銅仁府苗民石柳鄧和石三保再次起義,獲得湘西苗民響應。此番起義苗民的訴求是「逐客民,復故地」,要求收回外省客籍民人逐漸侵奪的生存空間。\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8oEEMv9bA\" img_width=\"865\" img_height=\"552\"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福康安平苗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番苗民起義呼應了同時爆發的川楚陝白蓮教起義,在對抗過程中,清廷採用鼓勵地方團練、加築村堡、堅壁清野的方式步步圍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解決白蓮教起義後的第二年(1806年),朝廷終於將苗民起義鎮壓下去。這種地方武裝化和民兵合一的圍剿方式,加劇惡化了西南地區民苗關係,苗人被民人驅趕到更高的海拔和更深遠的山谷中,並且有大量苗民舉家遷移。\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9EIndnGP3\" img_width=\"865\" img_height=\"1014\"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苗民起義與白蓮教起義形勢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一次的和平持續同樣只有半個世紀。咸豐五年(1855年),貴州抬拱廳(今黔東南州臺江縣)苗民張秀眉聚衆起義,這次起義的原因仍然是社會經濟因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太平天國戰事正緊,爲收繳軍費,抬拱廳官員更改稅例,將鬥米折錢四、五百文暴漲至兩千余文,苗民難堪盤剝,故而起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次起義波及貴州大部及湘西,在石達開出走至貴州時,張秀眉還曾率軍幫助他圍攻貴陽。直至太平天國失敗後,清廷得以全力圍剿。同治十一年(1872年)因苗奸出賣,清軍得以合圍張秀眉餘部並聚殲。張秀眉受傷被俘,枷送長沙處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不屈的遷徙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苗疆橫跨兩個多世紀的漫長抗爭,帶來了一個的意外後果——一部分苗人爲尋求新的生存空間,進入越南、老撾境內,苗人在反抗中成爲了一個「跨界」民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遷往東南亞的苗人最先到的國家是越南。在他們的口述史中,越南苗人的最早源頭可以追溯到中國貴州,他們經由廣西西北部進入雲南東南部進入越南。同樣的故事還流傳在老撾、泰國和緬甸的苗人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9zH26bIWt\" img_width=\"865\" img_height=\"769\"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目前苗-瑤族人在中國和東南亞的分佈,Hmong爲苗族人的自稱,Mien爲瑤族人自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越南學者的歷史調查,越南苗人遷入的時間與貴州湘西的苗人反抗有着密切的時間對應關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越南北部苗人的口述史和家譜記載表明,第一次遷徙發生在距今約350年(17世紀中葉),大約80-100戶的楊、吳、陸等姓的苗人從貴州遷入雲南;第二次是距今200多年(18世紀末),有180-200戶苗人遷入越南,以王、李、宋、吳等姓爲主;第三次是距今100-140年(19世紀下半葉),有1萬多苗人從中國遷到了越南的老姐、河江、安沛和西北部等地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三次苗人遷越的時間點剛好可以和萬曆、乾隆、咸豐三次大規模苗民起義對應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新遷入地並非理想家園,苗人依然陷入歧視和壓迫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詡爲中華正統「大南天子」的阮朝統治者,同樣把北來的苗人稱爲「蠻人」、「曼人」、「貓族(民)」。除了對他們徵稅外,阮朝還要求苗人每人每年爲朝廷無償勞役六十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常生活中,越南本地越族、傣-泰族居民已經將平壩、山谷等上好耕地佔據,稍早遷來的瑤族人也耕種海拔較低的山坡,後來的苗人只能向更遠、更高的山地進發、開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開荒成功後。山下的越族、傣-泰族又會作爲地主上山收租。由於長期只能在高山深處生活,遷至越南的苗人仍保持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這讓他們始終無法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這種壓迫也讓越南北部的苗人逐步向西遷到老撾、泰國北部境內。\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OXAy4oxEX\" img_width=\"865\" img_height=\"1282\"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越南仿照中國朝廷編纂的《大南實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法國佔領印支半島後,對苗人的稅務壓迫愈發沉重,於是在1886年至1922年的36年間,苗人連續發動了六次比較大的反抗鬥爭,其中最具決定性的是1918年-1922年的「瘋人戰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瘋人」指的是吳巴齋(來自Veu姓的PaChaY),他原居於東京灣(河內以東,即中國所稱的北部灣沿海),後逃到老撾避難。在越老邊境他開始傳教,自稱受天神啓示,常常跑到樹上去接受天庭命令,宣稱要建立苗人王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18年他發起暴動,號召「剷除洋人,不納稅,爭取自己管理自己」,自封爲王,定都奠邊府。法國當局花了三年多的時間纔將起義鎮壓下去。\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Ow5EvaAzz\" img_width=\"865\" img_height=\"1265\"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二十世紀初東南亞形勢圖,法屬印度支那包括東京、安南、交趾支那、老撾和柬埔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役深深震動法國殖民當局,他們在越南、老撾北部苗人聚居區劃定了自治區域。在越苗人獲得了自治權,可不經越族直接對接法國當局。自此,苗人成爲印支半島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苗族雄獅」的誕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瘋人戰爭」改變了法國對印支殖民地內苗人的治理模式,同時也改變了苗人內部的政治態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2年開始,苗人可以擔任區長職務,實行自治。在實際操作中,苗人社會的管治則掌控在幾個大家族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中羅、李兩大家族之間漫長的恩怨與抗爭,成爲了二十世紀苗族歷史風雲變幻的核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初實力最大的羅家,與相對次之的李家本來並非世仇,20世紀叱吒風雲的老撾苗人領袖杜比·李峯(Touby Lyfoung),便是這兩大家族子女聯姻的產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幸的是,杜比·李峯父母的婚姻,最終竟以其羅姓母親自殺而悲劇告終,兩家的關係也由此惡化,變成無法疏解的積怨。\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PC20QSrRB\"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68\"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杜比·李峯的外祖父羅比瑤和父親李下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5年羅氏大家長羅比瑤去世後,李家趁機崛起,依靠法國人的任命佔據了農黑地區的主導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畢業於萬象法政學校的杜比·李峯,從此登上歷史舞臺,於1939年成爲分區長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權旁落且申訴無門的羅家下一代,走上了反抗法國殖民當局的道路,在戰時、戰後均與各路反法勢力深度合作。1940年日本佔領法屬印度支那,羅家的小兒子費當(Fay Dang)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接管了農黑地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本戰敗後,隨之失勢的費當又轉而與印支共產黨合作,參與反抗法國統治的第一次印支戰爭,成爲了「自由老撾陣線」(巴特寮)和老撾人民黨(人民革命黨)的主要\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領導人\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老撾王國獨立後不久,巴特寮又開始了顛覆王國政權的鬥爭,與同樣旨在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越南獨立同盟」(越盟),「高棉人民抵抗運動」(伊沙拉)結盟,是越共領導下印度支那共產主義革命中的重要力量。作爲巴特寮的副\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主席\u003C\u002Fi\u003E,費當長期參與其中。\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PRGThA67O\" img_width=\"865\" img_height=\"574\"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巴特寮主要\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領導人\u003C\u002Fi\u003E合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此同時,費當的終身對手杜比·李峯則走上了另一條守護苗人社會的道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本佔領法屬印度支那時,他率領苗人幫助法國人抵抗日本。1947年老撾獨立重建時,他的弟弟又作爲唯一的少數族羣人士參與老撾全國制憲大會,苗人得以成爲老撾王國的合法公民,杜比·李峯也成了王國民族政策的奠基者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PhDLSqGzU\" img_width=\"325\" img_height=\"429\"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杜比·李峯,苗人使用漢姓,並實行父子聯名制度,故而杜比·李峯按照漢人的方式就是李峯杜比,但後來杜比將家姓由「李」改爲了「李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0年代後期開始,老撾王家軍隊面對巴特寮愈演愈烈的革命鬥爭而無力應對。此時已經插手地區事務的美國,急需尋找一支意志堅定、高效快速的本地隊伍,以對付巴特寮和越盟的軍隊,疏解自己在越南的軍事壓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熟悉老撾北部山區、二戰期間曾在當地抵抗日本,歷史上又與巴特寮和費當長期敵對的杜比·李峯一派苗人,理所當然地成爲了美國人的扶持對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1年,中央情報局訓練苗人組成祕密軍隊,直接提供武器彈藥和軍事訓練。直接領導這支「特種部隊」的,便是從抗日時期便追隨杜比·李峯作戰的王寶。\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dN3HVE0GE\" img_width=\"570\" img_height=\"800\"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1961年叢林遊擊中的王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後十餘年老撾北部深山裏的戰爭中,王寶率軍與費當一派的苗族兄弟手足相殘,最終陣亡35000餘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3年美國決定退出越戰,1975年巴特寮已勝利在望,王寶不得不率領手下兩萬餘人潰退到泰國邊境,最終被美國派飛機全員接到美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拒絕離開老撾的杜比·李峯,在巴特寮新政權短暫出任電信部長後不久,被送到老越邊境的桑怒參加改造,1979年死於改造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獄友回憶,在他生命最後幾個月中,杜比始終被綁縛着,但他仍經常唱着諷刺巴特寮的歌曲,直到營裏的警衛將他射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費當則一直與巴特寮合作,直到1986年壽終正寢。在很多人看來,他的職務頭銜體現的主要是榮譽、地位和新政權的少數民族政策,而非他個人的實際權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寶和杜比·李峯的長期鬥爭,使得巴特寮難以信任老撾境內的苗人,1975年起,苗人開始陸續逃離老撾,湧入泰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解決這一難民問題,經過聯合國協調,數以十萬計的苗人被分散到世界各國,主要有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阿根廷、中國等,其中以美國爲最,接受難民達10餘萬,如今苗裔美國人已經近\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30\u003C\u002Fi\u003E萬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此苗人成爲了一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民族,堪比「東方猶太」。\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dgBcwobYc\" img_width=\"865\" img_height=\"487\"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2016年美國苗人小姐大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寶後來組織了「美國苗人協會」、「老撾自由民主聯盟」,致力於推翻巴特寮,帶領他的老兵回到東南亞山中的老家,直到2011年去世也未能如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留在越南、老撾的苗人雖然名義上獲得了自治權,但依然如同他們的祖先一樣繼續在山裏生活,就連反抗的方式也和「瘋人」吳巴齋一樣,只是動員手段從傳統的天神變成了福音派的上帝。\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3YRdw4KgC4G1\" img_width=\"865\" img_height=\"585\"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王寶葬禮上的苗人老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參考文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 石茂明:《跨國界苗族(Hmong人)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越]林心:《苗族的遷徙與稱謂史》,範文貴譯,《民族譯叢》1984年第6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 [法]J. 莫當(J. Mottin):《越南、老撾和泰國的苗族》,)張永國譯,《貴州民族研究》1987年第1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 張光紅、代少強:《越南苗族的由來及發展》,《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任遠喆:《越南苗族騷亂:原因與啓示》,《亞非縱橫》2011年第6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Ce2IJm2bShFwN\"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315\"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iIFVZ8EmRDt\" img_width=\"686\" img_height=\"420\" alt=\"苗族:流浪的東方民族|大象公會\" inline=\"0\"\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86193418600500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