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显示,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全球受到海洋垃圾影响的生物种群已从663种增加至817种。作为拥有较长海岸线的国家,中国的海洋环境也正受到海洋垃圾,特别是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威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26946d09-42cd-4942-be6a-6777ba7d3782\"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1\" alt=\"“塑”命难逃?监测仪器出招破海洋垃圾污染难题\"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海洋塑料垃圾污染触目惊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中,不论是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还是海底垃圾,塑料袋、塑料瓶等塑料类垃圾数量都是最多的,约占海洋垃圾的77.5%-88.7%。这些塑料在海洋中被打碎、分解,会变成直径不超过5毫米的颗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有关部门对渤海、黄海和南海海域开展了4个断面的海面漂浮微塑料监测工作,监测区域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平均密度为0.42个\u002F立方米,其中渤海、黄海和南海监测断面海面漂浮微塑料平均密度分别为0.70、0.40和0.18个\u002F立方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中国之外,海洋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各大海洋的“流行病”。美国五环流研究所等研究人员通过数据模型估算,最终结果认为,全球海洋中至少漂浮着5.25万亿个塑料碎片,总质量约为26.9万吨。今年5月,一名美国人乘坐潜艇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深(10927米)的一次潜水,但令人震惊的是,他在海底最深处竟然发现了塑料制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人类终将为塑料垃圾污染“买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塑料垃圾的主要制造者就是人类,我国经过对57个区域的垃圾进行监测后发现,海洋垃圾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娱乐区、港口航运及临近海域。其中,尤其是人类活动密集的海滩区域,垃圾的平均个数和平均密度都高于其他区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塑料垃圾的存在严重威胁着海洋生物的健康。2011年,澳大利亚南巴利纳海滩一只死亡的绿海龟被冲上岸;2017年2月,一头柯氏喙鲸在挪威西海岸搁浅死亡;2018年6月,一头巨头鲸幼崽死在泰国南部海岸……网状塑料可能缠绕动物身体,大块塑料可能卡住消化道,微塑料可能附着有害物质进去体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海洋中的塑料垃圾还可以通过食物链、水等各种方式,再次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通过食物链最后回到人类自己身上。2018年,一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者发表的论文中提到,2014-2016年,中国海域的海鱼、海水制食用盐和商业双壳类动物都被检测到有微塑料。一项研究发现,全球销售的食盐品牌中,超过90%都被塑料污染,其中海盐种塑料含量最高。而且即便是在研究中分析的岩盐品牌,也被发现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海洋垃治理工作难题如何破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各地都在通过环保意识宣传来推动海洋垃圾的治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对海洋垃圾污染进行监测和预测。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完成的“海洋垃圾监测、评估与防治技术业务化研究项目”中,不仅监测和分析了厦门湾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现状,还建立了海湾城市海洋垃圾监测方法体系,开展了九龙江入海垃圾漂移轨迹预测预报研究,开发厦门海漂垃圾GIS辅助决策系统,对九龙江入海垃圾的漂移时间、漂移路径、漂移位置、分布区域进行预测,实现了每日对流域入海垃圾漂移轨迹及分布区域的预测预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监测工作的改进让海洋治理工作如虎添翼,不过,为进一步做好我国海洋塑料垃圾防治,积极应对国际海洋治理形势的变化,海洋监测工作还要有进一步的突破。国家海洋监测中心指出,目前, 海洋监测工作还存在着三个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9475d998fb049a486fac1359d780e1f\" img_width=\"497\" img_height=\"264\" alt=\"“塑”命难逃?监测仪器出招破海洋垃圾污染难题\"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此,我国正在研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监测技术方法,强化海洋塑料垃圾监测工作,为国海洋塑料垃圾的治理和应对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同时,有行业人士指出,可以通过估算河流、排污口、海上养殖和捕捞、海上勘探开发活动等输入塑料垃圾的通量,深入掌握不同海岸和海上活动产生的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来源,制定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管控措施的制定,支撑模拟和分析海洋塑料垃圾迁移路径和扩散范围等推动海洋垃圾治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海洋垃圾的复杂性、多变化和危害性决定了这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工作,对于作为海洋垃圾治理重要数据支撑的监测仪器行业来说,也要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垃圾治理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导向作用, 助力海洋环境治理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结:海洋垃圾危害性极大,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海洋垃圾的制造者,也可能是海洋环境的保护者。那些被我们扔掉的塑料垃圾,正在一点点还回来,不要让“塑”命难逃成为我们的命运!同时,作为海洋环境治理工作的先行官,人们要积极发挥监测仪器的作用,破解污染难题。\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73528711381044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