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是篇軟文。其中有商業價值的部分,將被提煉出來。

作爲同股不同權第一股、獨角獸巨頭代言人,小米集團已成功登陸港交所。

在帶領小米走出“軟件+硬件+互聯網服務”模式,走向“硬件+互聯網服務+新零售”鐵人三項模式的過程中,掌門人雷軍總結其爲“一家全球罕見,電商、硬件及互聯網服務齊頭並進的全能型公司”。

而“始終堅持和用戶交朋友,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則成爲了小米身上最獨特的標籤。

有着“雷布斯(累不死)”讚譽的雷軍歷時十六載,在帶領金山軟件登陸資本市場之後,直接跳至IOT這下一個路口。

2010年,小米以MIUI和米聊起步。初期,雷軍從未考慮銷量與企業之間的關係,只是專注於用戶對於產品的滿意度。“小米公司堅持做厚道的公司,以堅持超越米粉的預期爲目標。”多年來,“厚道”始終是小米寄望能夠從用戶口中聽到的至上評價。

將“與用戶做朋友”奉爲圭臬的小米始終堅持創新和品質並舉,奉行商業價值與用戶價值最大程度的統一,與蘋果的生存哲學可謂是殊途同歸。但小米在硬件產品的選擇上,並未像蘋果一樣依靠技術創新引領中高端用戶需求,而是更接地氣地貫徹“80/80理論”,即專注於以滿足中低端大規模普適性需求爲目標。這種面向“滿足80%的國民的需求”的定位,也反向強化了小米的高性價比路線。

高性價比的產品不僅可部分助益企業巧妙規避產品同質化陷阱,也爲企業提供了價格殺手鐧以快速收割市場紅利。

手機作爲小米生態鏈的核心單品,自2011年第一款手機問世到榮登國內手機銷量第一,耗時不到三年。2017年,據IDC 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 0.5%,小米手機出貨量卻同比暴增74.5%!

如今小米投資或孵化企業已逾210家,構築起全球最大的消費IOT平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移動電源、空氣淨化器、平衡車等更多小米生態鏈爆款單品均是性價比指揮棒下的產物。

多年來,性價比戰略一度被曲解爲低質低價或者創新乏力等代名詞。但,對於小米來說,性價比戰略與捍衛產品的創新性和領先性是一體兩面。最快的主頻、最易用的操作界面、最超前的工業設計……以小米手機等爲代表的硬件已成功藉助性能上的爆點實現了創新的引領。總裁林斌介紹,小米目前已經擁有上萬件專有技術,其中7000件獲批。

小米IOT與生活消費品的營收持續上漲,2015~2017年其佔比從13%增至20.5%,成爲小米僅次於手機的第二大營收來源。小米的營業收入也因生態鏈產品品類多樣性,體量的規模化,7年時間就跨過了千億元營收的門檻。2017年,小米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67.5%至1146億元。

從最初由100個用戶“打磨”的MIUI系統進化到如今的電商、硬件及互聯網服務齊頭並進的全能型公司,雷軍認爲成就的背後是米粉的支持。

與11年前金山軟件登陸港交所不同,雷軍特意邀請了6位從2010年就支持的米粉到現場。

聆聽用戶心聲是打動小米早期投資人GGV CAPITAL 創始人童士豪的關鍵。童士豪看來,用戶至上理念直觀體現的重要維度之一,便是產品直接讓利。

小米“死磕”製造端和銷售端。手機屬低頻消費品類,小米依靠更多元化、更高頻的品類,來來保證流量的增長(和營收的增加)並開始尋求以手機爲中心進行生態圈層的自然延伸。

小米自2014年起採用投資不控股的方式,打造米家系列智能家居、有品系列日常生活用品等IOT平臺並由此自然構建出了豐富的生活場景。小米通過大批量直採獲取對供應鏈的話語權;藉助小米網、全網電商、小米之家、有品商城等線上線下的新零售渠道,砍掉渠道中不必要的中介環節;最終實現較低成本的生產和分銷,順利實現了讓利於用戶。同時,系列場景背後對應的是線上線下渠道的用戶訪問頻率,獲取用戶圖像的同時,小米也獲得了源源不斷的流量並實現對用戶交叉引流。

這也是小米“硬件+互聯網服務+新零售”獨特商業模式逐步清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小米不僅完成了以手機爲核心端口,還形成了包括遊戲、社交、影視娛樂,本地生活服務和互聯網金融在內的互聯網服務收入。

“硬件+互聯網服務+新零售”鐵人三項模式逐步形成了對最初的“軟件+硬件+互聯網服務”的替代,也令小米進化成了雷軍口中的具硬件、互聯網、新零售業態的新物種。

除了硬件、IOT平臺銷售收入外,藉助互聯網廣告和互聯網增值服務,小米已能夠有效變現。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收入佔小米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爲9.4%,但互聯網服務業務毛利佔公司整體毛利的比例卻高達39.6%。小米的用戶平均互聯網收入也從2015年的28.9元一路上漲至2017年的57.9元。

童士豪認爲,“遊戲業務正成爲騰訊、網易等互聯網公司的利潤引擎。虛擬道具等遊戲業務也將打開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想象空間。”

雷軍一直認爲小米模式不應依賴硬件賺錢而是主要靠互聯網服務來變現。互聯網服務收入也被機構投資者視爲承載着小米的未來,這也一度被認爲是決定小米估值中樞的關鍵。

2017年,小米就依託小米科技和順爲資本兩個平臺合計投資了8家文娛企業。作爲愛奇藝第二大股東的小米,雷軍此前就直言有“盟軍”愛奇藝內容的加持,小米的手機、電視等硬件將獲得豐富的內容資源。在童士豪看來,2017年,僅實現25.5億元收入的小米遊戲業務短板在西山居、朱雀網絡等兄弟公司助力下,發展潛能巨大。

中國人民大學併購研究中心主任李俊傑稱,小米模式的核心在於製造和銷售兩方面的效率提升。任何在製造端市場份額分散且冗餘產能較多,分銷渠道層級複雜、終端加價率高的子行業未來都可能是小米施展拳腳的舞臺。

摘編自18.07.16出版的《中國經營報》 原作者 張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