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近日,《財富》雜誌公佈了2019年度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在這份以營業收入爲主要依據的榜單中,中國上榜企業數量首次超過美國,達到了129家,首次成爲全球擁有世界500強企業最多的國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自從2008年以來,隨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也逐漸增多,總體數量2009年超過法國和德國,2011年超過了日本。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中國世界500強企業數量超越美國,這是個標誌性事件。如果我們在更長的歷史長度中審視,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國家經濟實力的消長態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近日,《財富》雜誌公佈了2019年度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在這份以營業收入爲主要依據的榜單中,中國上榜企業數量首次超過美國,達到了129家,首次成爲全球擁有世界500強企業最多的國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500強企業數超美國是里程碑事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應該說,這是個標誌性事件。作爲世界上衡量大型公司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在國的發展水平與實力。如果我們在更長的歷史長度中審視,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國家經濟實力的消長態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具體來看,中國企業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呈現了兩大特點。一是總量快速增長。在1995年《財富》雜誌首次發佈世界500強榜單時,美日兩國上榜企業數量佔到全球60%,其中,美國以151家企業位居世界第一,日本以149家企業位居第二,而同年我國僅有中國銀行、中化集團及中糧集團3家企業進入榜單。\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自從2008年以來,隨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也逐漸增多,總體數量2009年超過法國和德國,2011年超過了日本。到24年後的今天,中國(含港澳臺地區)已經擁有129家500強企業,總量躍居全球第一。與此同時,美國企業數量下滑到121家,較1995年減少30家,日本企業數量下降到52家,僅爲巔峯時期的三成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二是排名躍升速度極快。在過去24年,伴隨着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營商環境逐步提升,市場氛圍日益活躍,政策靈活開放,爲企業發展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推動進入榜單的中國企業排名躍升速度飛快,特別是蓬勃發展的互聯網企業,如JAT進擊勢頭就很明顯。而今年剛剛入選世界500強的小米科技,從創辦到入選世界500強榜單僅僅用了9年時間,創造了世界紀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企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但客觀地看,雖然我國世界500強企業在數量上超過了美國,但“大而不強”“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仍然突出,企業發展質量仍亟待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首先是,入選企業的盈利能力相對還不強。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利潤爲43億美元,而中國上榜企業平均利潤僅爲35億美元,低於平均水平,如中國石化雖然營業收入位居全球第二,但營業利潤率僅爲1.41%(利潤\u002F營業收入),不但低於排名第三的殼牌石油5.89%的水平,更低於排名第8的英國石油公司、第9的埃勒森美孚等企業的營業利潤率。\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如果以美國企業作爲參照物,則這種差距將進一步擴大,按照《財富》雜誌測算,今年入榜的中國企業(不計臺灣地區企業)119家平均銷售收入爲665億美元,平均利潤35億美元,上榜中國企業的平均營業利潤率僅爲5.3%,低於美國企業的7.7%和全球平均的6.6%。特別是“如果不計算11家銀行的利潤,其他108家中國上榜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19.2億美元。如果不計算銀行的利潤,美國其他113家企業平均利潤高達52.8億美元。這個數字是中國企業的近3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其次,高新技術企業佔比仍相對較少。從進入榜單企業的行業屬性看,我國上榜企業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商業銀行、建築、資源能源等資源壟斷的產業及金融部門,數量佔到入榜企業的一半以上,如包括“兩桶油”、五礦集團、中國鐵路、太平洋建設等,以及國有四大銀行,在高端新興領域的企業相對較少,僅有華爲是爲數不多的具有全球行業影響力的技術企業。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而美國在互聯網服務、網絡通信設備、航天防務、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排名全球第一,其中很多企業正是我國企業的上游技術提供方,如蘋果、美光科技、谷歌等。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已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成爲經濟發展的主題主線,強調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爲“過去時”,難以滿足國家間競爭的需求。特別是在當前中美博弈加劇的情況下,持續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效益是企業發展的必然之路。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因此,我們不應爲超越美國而沾沾自喜,而應該進一步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做強做精,打造一批國際影響力大、擁有較高質量水平、用戶滿意度高的國際知名企業,這纔是支撐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新京報評論\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1271865595335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