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县城失守后,百余人的鄂东军退至木兰山,敌人对根据地反攻倒算,提出“山要倒林,人要迸村”的口号。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红田惨案”。大批大批的革命群众遭到迫害,共产党员程儒香四肢被钉上耙钉,他没向敌人低一回头;共产党员毛国兴高唱着《国际歌》走向敌人的铡刀;共产党员程怀天临刑前高喊着:“砍头只是风吹帽,共产党员杀不完”。他们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真可谓:“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这里一度是历史的低音区。

英雄的革命人民没有被敌人吓倒,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斗争。1927年12月下旬,鄂东特委和鄂东军的主要领导人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戴季英等在箭厂河西的木城寨举行会议,决定开展游击战争,保存革命力量,打出一个中心地,不久鄂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吴光浩。木城寨会议是箭河革命的转折点,她保全了党组织,保存了革命力量,艰苦卓绝时期高举了革命旗帜。

今天,我们踏上了箭河附近的木城寨会议旧址的山冈,听阵阵松涛,仿佛是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再走下山来,不远就是清水塘,一阵和风吹来,夹着熟悉的油菜花香,历史好象回到从前,那个1928年的春天,人们把观音堂秘称为清水塘,开辟柴山保根据地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清水塘会议决策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鄂豫边的最早反映。

柴山堡割据地就象是“学步车”,鄂东特委在此广泛发动革命;一方面推行“为绅不劣,为土不豪者不杀”的统战路线;瓦解、改编反动“红枪会”;另一方面严纪治军。一只弱小的红军部队在这里得以生存、发展、壮大。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柴山堡的工农武装割据,必须加强党对地方政权和军队的领导,发展党团组织,扩大武装力量,开展群众斗争。为此,尹家咀会议1928年7月下旬召开了,提出了组织群众武装,开展“五抗”等五项主张。七军整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长吴光浩,党代表戴克敏。同年12月,中央派曹壮父来鄂豫边,在柴山堡南竹园传达了六大精神,明确革命的性质、方向和任务。不久的白沙关万人暴动就象是投向国统区的重磅炸弹,土顽人仰马翻,幼年的红军部队迅速成长,1929年5月中央派来徐向前接替在商南牺牲的吴光浩之职,顺利地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割据地空前扩大,纵横二百里,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1929年6月,9月,黄安、麻城、黄陂四县及红十一军领导人召开联席会议,并正式选举徐朋人任书记,改鄂东特委为鄂东北特委。针照中央指示划黄安、麻城、黄陂、罗田、黄岗、商城、光山八县区为鄂豫边特区。改组鄂东北特委为鄂豫边特委,增至9位委员。年底召开了细吴家会议,鄂豫边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曹学楷当选为主席,下设七个专门委员会,制定了“十大政治纲领”,《土地法大纲实施细则》就是这一时期由吴焕先组织编写的。

1930年春,鄂豫边区一片火红,随着鄂东北、豫东南、皖西革命斗争不断加强,不断串联,鄂豫皖特委在箭河的杨畈成立,特委会设在今箭河街上,郭述申任书记,宣布改红十一军为红一军,司令部在黄谷畈。6月,鄂豫皖边区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办公地点在杨畈村原村部。下设造枪局(箭河黄谷畈)、被服厂(箭河二洼)、石印科(箭河杨畈)、防务会(箭河红西边)、后方总医院(今箭河街)等机构。这是一个编制完整、功能齐全的工农民主政权,她标志着鄂豫皖边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至此,鄂豫皖红色首府的首脑机关都设在箭厂河,当时这里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这是历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箭厂河一代的革命活动,就没有新县首府的形成,就没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新县最美,箭河最红。”

文:李军 肖万新

图:吴建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