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在海港區新開河附近覓食。 曹建雄攝

海鷗在海港區新開河附近覓食。 曹建雄攝

海鷗在秦皇島東山遊船碼頭飛翔。楊 寬攝

秋日的北戴河,成千上萬只海鷗在此覓食、嬉戲,如粒粒白玉鑲嵌在綿軟沙灘上,時而成羣結隊迎着海風在天空自由翱翔,在碧海藍天之間形成海鳥翔集的壯麗美景。

候鳥遷徙、萬鳥起飛的畫面吸引國內外衆多的觀鳥愛好者和遊客,北戴河因此被看作一處觀鳥的勝地,觀鳥遊成爲這裏秋季生態旅遊的重要內容。

追尋

候鳥的故事

談起北戴河與候鳥的淵源,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早在1936年,我國的著名鳥類學家秦振黃等就在北戴河調查過鳥類。1985年,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博士馬丁·威廉姆斯首次來此,被這裏的鳥類資源所震撼,回國即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劍橋學報》上發表了在北戴河發現大量珍稀鳥類的論文,引起了轟動,從此北戴河在國際觀鳥界享有盛譽,被譽爲世界四大觀鳥地之一。

如今,每到春秋季節,上千萬只候鳥在南北遷徙中經過這裏。在沿海棧道旁,常常能看見觀鳥愛好者拿着攝像機守候的身影。

“北戴河主要以紅嘴鷗爲主, 春、秋兩季是觀鳥的最好時節,各種遷徙鳥類陸續來到這裏補充食物。”北戴河資深觀鳥愛好者安躍民說。

北戴河大潮坪不僅是衆多留鳥繁衍生息的絕好選擇地,還是大量候鳥在西伯利亞、中國北方與中國南部、菲律賓、澳大利亞之間遷徙途中的驛站。

我國鳥類共計1186種,北戴河就有20個目61個科的500餘種,涉及遊禽、涉禽、鳴禽、攀禽等不同生態類羣。

感受

鳥類的文化

秦皇島鳥類博物館形如大鳥泊於海灣,氣勢磅礴。從介紹鳥類的起源、鳥類的習性到普及愛鳥知識,博物館通過多種展陳形式和交互性的體驗方式,讓來此參觀的遊客們在歡聲笑語中瞭解鳥類文化。

“這些鳥蛋很有趣,只要按下這個按鈕,鳥蛋就會裂開,還可以看到鳥求偶、營巢、孵卵、育雛、生長、遷徙等生活習性,這樣可以讓孩子在遊覽中瞭解鳥類知識。”遊客王女士說,她帶着剛上小學的孩子來這裏參觀,孩子被多樣的展覽形式所吸引,開心地說下次還要再來。

秦皇島鳥類博物館建於2008年,分爲林鳥花語、探索鳥類、觀鳥之都、鳥類生境、鳥趣共享、與鳥同行、鳥與人類七大主題展區,是科普功能專業、展陳方式豐富、交互體驗智能的鳥類專題博物館。遊客可以更好地感受鳥類文化,學習愛鳥知識。

在與鳥同行的展廳,只要帶上VR眼鏡,俯臥在鳥形動感平臺上,便可以親自感受到鳥兒穿過雲層,沿着長城,從山海關一路往內陸飛,從秦行宮遺址穿過,最後落在美麗的北戴河的過程。

棲息

候鳥的天堂“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北戴河溼地公園以赤土山爲軸心,東臨鴿子窩百餘丈的石崖,西至濱海大道,南抵林海度假村,依山傍海,全國近1/3的鳥種繁衍生息,棲居於此。

踏入溼地公園,清風徐徐,林中一隻紅白相間的水鳥,悄然落在水邊覓食,靜謐而優雅。

經記者打聽,原來這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朱䴉。上世紀70年代,朱䴉在野外已倩影難尋,經過40年不斷努力,朱䴉已經在北戴河地區落戶安家。北戴河溼地公園作爲朱䴉野化放飛基地,利用東部廣闊的灘塗溼地和淡水溼地資源,探索朱䴉對嚴寒氣候以及灘塗溼地環境的適應性,拓展了朱䴉生存的區域。

這裏也是鳥海和鳴的世界,陣陣松濤伴着鳥兒百轉千回的鳴叫,如盛大的鳥兒音樂會,“大珠小珠落玉盤”,溼地公園一時熱鬧非凡。

鴿子窩公園坐落於東山突出大海的岬角處,與溼地公園比鄰而居,因傍海懸崖有一挺拔險峻的巨石而得名。其形如鷹似隼,故又名鷹角石公園。鷹角石上裂隙縱橫,古來常有“海鴿子”(即海鷗)棲居,故又稱鴿子窩。

夕陽西下,鴿子窩大潮坪的灘塗上,一隻小金鶯在退潮的沙灘上駐足觀望,不遠處成千上萬只鳥兒陪伴在它的左右。此情此景,溫馨美好。

作者:宋 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