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一則笑話說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與海軍競爭,陸軍螺絲往左擰,海軍螺絲就必須要設計成往右擰。作爲CPU界的一對老冤家,AMD和英特爾使用同樣的X86架構,但在架構細節上已經有太多的不同,就比如存儲極客今天想介紹的AMD主板硬盤RAID設置。

  AMD對於用戶一貫寬容,在便宜的B350/B450主板上不僅保留了CPU超頻能力,同時支持高端X系主板上的RAID0/RAID1功能,可以通過多塊硬盤提升性能或提升可靠性。

  一邊是AMD銳龍實力崛起,一邊是英特爾作死漲價,相信最近組裝新機的朋友會有不少轉投AMD懷抱。原本的使用習慣可能會在AMD上有一些不適應,比如通過RAID0捆綁利用多塊硬盤的容量並進行加速的時候,AMD的設置就要比英特爾複雜一些。AMD的RAID設置位於BIOS中Advanced菜單下的RAIDXpert2 Configuration Utility中。

  AMD主板支持的RAID類型有Volume、RAIDABLE、RAID0和RAID1共四種,缺少了英特爾主板支持的RAID5模式。Volume是將多塊硬盤“拼接”成一個大硬盤(JBOD),對組成硬盤容量無要求,最終可用容量是各盤容量相加;RAIDABLE僅僅是將硬盤預位,保留未來RAID的能力;RAID0翻倍提升讀寫速度,容量是最小的盤乘以盤的數量;RAID1可在硬盤故障時保障數據完整。

  RAID0是最常用的,它可以在不浪費存儲空間的同時翻倍提升讀寫速度。存儲極客使用了兩塊東芝TR200 240G固態硬盤組建RAID0。TR200是東芝原廠3D閃存固態硬盤,主控支持數據壓縮,能夠在日常測試跑分之外提供額外的性能增益。

  在BIOS設置中增加RAID0陣列之後,挑戰正式開始。AMD主板創建的RAID陣列目前不能像英特爾那樣直接被Windows 10識別,需要手動加載驅動程序。

  從AMD官網下載的RAID驅動包含了三個文件夾,必須按下圖中標註的順序手動加載,如果搞錯順序,Windows會無法識別RAID陣列!這一點在AMD官網中的介紹並不清晰,不僅只有英語介紹,而且沒有放在顯著位置提醒。

  下圖是系統安裝完畢後在設備管理器-磁盤驅動器中的顯示狀態,Array 2就是由兩顆東芝TR200固態硬盤組成的RAID0陣列。

  兩顆TR200 240G固態硬盤組合成RAID0之後的容量與單顆TR200 480G SSD相同,性能則比後者翻倍提升。

  ATTO測試的結果更加顯著,兩顆東芝TR200的順序讀寫速度達到1GB/s以上,接近一些入門NVMe固態硬盤的水平。

  以上就是在AMD主板上創建RAID陣列的介紹,希望能對從英特爾轉投A平臺的新玩家有所幫助。最後提醒大家RAID0的風險,任意一塊固態硬盤出現故障都會導致RAID0整體崩潰,所以組建RAID0一定要選擇穩定可靠的原廠固態硬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