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法规错题本

《综合素质》中的“教育法律法规”这部分内容,笔试中只考选择题,选择题对于考生来说具有天然优势,不需要全背, 只需要认识、 熟悉即可。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教育法律法规”的错题本。这一部分是重要考点噢,分值16分,大家千万别忽略啦!

从历年真题的考频来看,9部教育法规的重要性不同。

其中《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考的最多也最为重要,其次是《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其他法规再次之。

从学段上来说,各个学段的侧重点也是有所区别的。

幼儿园常考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规划纲要》。

小学常考的是《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

中学常考的是《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法律法规错题1

1.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答案】C

【易混淆】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政策的了解。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因此本题选C。

1.津贴:是指补偿职工在特殊条件下的劳动消耗及生活费额外支出的工资补充形式。常见的包括矿山井下津贴、高温津贴、野外作业津贴、林区津贴、山区津贴、驻岛津贴、艰苦气象台站津贴、保健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等。

法条原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第三十一条有关教师待遇的部分中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2.补贴:则是指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如副食品价格补贴(含肉类等价格补贴)、粮价补贴、煤价补贴、房贴、水电贴以及提高煤炭价格后,部分地区实行的民用燃料和照明电价格补贴等。

法条原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第二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法律法规错题2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规定,社会力量所办学校教师的待遇( )。

A.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但由举办者予以保障

B.由举办者执行规定,但由教育行政部门予以保障

C.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并予以保障

D.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答案】D

【易混淆】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该法条规定:“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故正确答案为D。

法律法规错题3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陈某因参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被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并没处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当地人民政府作出这一处分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C

【易混淆】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该法条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编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题干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陈某因参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被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并处没收全部违法所得。这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的处罚,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这一处罚的法律依据,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法律法规错题4

4.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A

【易混淆】 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法律法规错题5

5.( )是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

A 法律事实

B 法律规范

C 法律条文

D 法律责任

【答案】A

【易混淆】D

【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由一定的客观情况的出现引起的,这种客观情况称为“法律事实”。这一道并不属于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法条, 而是法律法规的基本属性,大家有个印象即可。

法律法规错题6

6.中学教师刘某因考核结果不合格被学校开除,刘某对学校做出的这一处理不服,要提出申诉,则受理申诉的机构应是( )

A.其所在区域的人民法院

B.其所在区域的人民政府

C.其所在区域的检察机关

D.其所在区域的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D

【易混淆】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三十九条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教师违反规定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分为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两类。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一般称为教育部,是国家一级主管教育的工作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的机构或部门(如当地教育局)。这道题还要关注提出申诉的具体时间哦。

(篇幅限制,点链接看原文章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