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無此人》

作者:於是

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8年6月

3 命運的詭譎

過去對此刻及未來說話

全書開始的地方,主人公子清彷彿退出了一整個的世界,但她又因此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那個世界浮沉在歲月的煙塵中已經看不清楚,當事人不願或來不及講述,一切都需要子清自己去發現和尋找,而她找到的每一樁舊事,都是這麼地讓她驚奇--不是因爲這些事有多麼戲劇化和出乎意料,而是因爲她從來沒有到過這個記憶之地、從來沒有把自己廣闊的“未來”和這樣深遠的“過去”緊緊相聯。

在諸多的“發現”中,令子清最爲驚奇的是父親在那一場持續十年的政治運動中算得上是個“部分得益者”。那個時代中,人的命運由他們的出身和他們對於政治的認知和呼應來決定,父親有着良好的出身,還擁有國家所需要的高精尖的知識和技能,這些都給了他機會和一定的權力,他曾擁有過的“革委會祕書”頭銜,令他在那個年代中免於不堪之辱。父親曾在實驗室裏廢寢忘食地工作並期待着能到製造原子彈,或者是航天飛機的地方去貢獻所學,但母親的出身成爲他前進的障礙,若繼續和她在一起,他不可能得到最好的機會。

子清終於發現原來她的父母曾經歷那樣的考驗,原來父親曾在危急中駕着吉普車穿過武鬥升級的城市去向母親的家人通風報信,原來他空懷一身屠龍之技最終只能棲身在上海的科研單位當技術人員——在那樣一個大時代中,他最終是出局了。她不知道父親對自己的選擇是否有過後悔,不知道他怎麼看待自己的人生,父親所整理的各種筆記和證件如此條理清晰,劃出一條不容置疑的人生軌跡,可原來裏面竟裝着這麼多的不甘與可能性。父母都絕口不提的過去,原來竟包含了這樣一個部分。

這段描寫不長,也並不是書中的重要部分,但它提供了一種記憶被發現和被重新審視的可能性,而“發現”亦是“成長”,令子清重新認識了父母、重新認識了他們一家在上海度過的歲月。一步之差,人的命運就有天壤之別。回憶中暗藏了命運的詭譎和兇險,還有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同時子清也看到父母關係中那種堅實的東西,這安慰了她,雖然死亡和失憶最後讓這一切煙消雲散。

子清就這樣一步步地退回去,直至來到那個名字本身就如異域般的窟窿臺村:她終於看到那個開創家業但卻早死的父親的父親,他是怎樣的不甘心啊。還有那個拉扯着八個孩子長大的寡母,後半輩子都面對着崩塌的生活,每次她想哭,卻總是潑悍而強硬地罵出聲來。她艱苦養大了所有的孩子,又和他們相互折磨,她像頑強的獸掙扎着求生,犧牲掉一切生存的附餘物,心靈先死,身體亦無聲無息地腐朽……在她離去後,她的兒女們再也不想回到窟窿臺村,他們全都忘掉了她。天地不仁。

讀到書的後半部分,我會忍不住想,歷史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如果它們被人忘記了也就消失了,在時間的長河裏這似乎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千千萬萬件本值得記住的事情都已經消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抱怨和遺憾呢。但在《查無此人》這個故事中,你可以看到一個女兒的悲傷和希望,幸而她盡力連綴起那段殘破的往事,就是靠着她的尋找,那些沉沒掉的記憶纔開始帶上人世的溫度,過去才又與今天及未來相聯。她不再只是一個行走天下的簡單的旅人,她也完成了自我的追尋,並因此看到了過去的結果和未來的前奏。這是發生在子清自我的幽深處的精神轉化,是這本書中最爲重要的一次“對話”。

是的,過去正在對着此刻及未來說話,它說的話,只有親眼去看、全心去體會的人才能知道。只有這時,那些狂風過後僅餘碎片甚至殘渣的記憶纔會連綴起來,一節扣着一節、一端連着一端、一人繫着另一人。也只有這時,個體、家族、一城一地甚至一個時代數個時代的記憶,纔會在人們主動進行的這種自我追尋中真正地活起來和亮起來。

□陰牧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