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強(講話者)追憶陳宇暉。(美國《僑報》 尹英姿攝)

中國僑網10月4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道,在華裔士兵陳宇暉(Danny Chen)逝世7週年之際,美國國會衆議員維樂貴絲(Nydia M. Velazquez)、美華協會(OCA)、紐約華裔美國退伍軍人會等與華埠公立130小學的60多位小學生手持“我們都是陳宇暉”(We are Danny)的簽名布條走上街頭,在曼哈頓華埠的“陳宇暉路”(Private Danny Chen Way)舉行集會,銘記陳宇暉家人和華裔社區爲爭取公義作出的抗爭,呼籲反對仇恨和歧視,並敦促軍隊維護從軍報國的華人子弟的尊嚴,警惕軍中欺凌事件的再次發生。

維樂貴絲在2012年提出《反軍中欺凌法案》(Service Member Anti-Hazing Act),後由時任總統奧巴馬簽署生效。維樂貴絲表示,陳宇暉從小在華埠長大,後從軍保家衛國,卻因爲不堪軍中欺凌和種族歧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通過《反軍中欺凌法案》,將採取多種具體方式減少甚至杜絕軍中欺凌事件,避免“陳宇暉式”的悲劇重演。

紐約美華協會前會長歐陽蕭安表示,堅尼路(Canal St)和擺也街(Bayard)之間的伊麗莎白街路段在2014年正式命名爲“陳宇暉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瞭解並且不忘陳宇暉的經歷,緬懷這位在19歲因軍中欺凌自殺身亡的年輕生命,同時,由華人作曲家黃若和劇作家黃哲倫(David Henry Hwang)聯合創作、取材自陳宇暉事件的歌劇《一個美國士兵》(An American Soldier)新版,也於今年6月份在聖路易斯歌劇院上演,通過藝術表演形式再現陳宇暉事件始末。紐約華裔美國退伍軍人會主席朱超然、華埠啓蒙學校校長黎淑玲、華埠共同發展機構行政總監陳作舟等多位社區代表出席並致辭。

從小與陳宇暉一起長大的陳寶強再次參加集會,爲表哥祈禱。他表示,陳宇暉從小在華埠長大,先後就讀華埠啓蒙學校、公立130小學、孫逸仙初中、佩斯高中,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都在華埠度過。“我家住布魯克林,但每到週末或寒暑假,都會到華埠和表哥玩在一起。”第一次揹着家中長輩到現在已經關閉的包釐街上的麥當勞買食物、一起到哥倫布公園玩耍,華埠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這對年紀相差不到兩歲的表兄弟的腳印,這一切都讓陳寶強感慨萬千。

“我們都是陳宇暉!”陳寶強表示,陳宇暉是一名普通人,也曾是千千萬萬的美軍士兵中的一員,他的成長和經歷是每一位華人的投影,作爲陳家的代表,他堅持參加每一年的紀念集會,就是爲了不忘陳家和華人社區爲陳宇暉爭取公義的鬥爭。“表哥出事那一年,我剛剛17歲,才上大學。”陳寶強說,事情發生之後,他爲陳宇暉父母擔任翻譯、參與抗議活動,讓他從一個不善言辭普通華裔男孩逐漸成長爲勇於爭取公平正義的維權者和倡議者。

2011年,年僅19歲的陳宇暉在當年8月被派駐到阿富汗,因不堪同袍戰友的欺凌,10月3日用槍自殺身亡,引發華社一片譁然。在多個亞裔團體的抗爭下,陳宇暉因欺凌自殺事件得到全面調查,8名涉案的美軍軍人遭起訴並被開除軍籍。(尹英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