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最大的愛,是轉發出來

  我感覺暑假時候周圍的人都在看魏姐,或者殘餘地在看如懿,就感覺楊冪的扶搖好像是無聲無息地撲掉了。

  微博上也不是沒有人討論,還是我比較信得過的博主,說的也是正面評價,說有些情節是比較靠譜的,但就算討論也沒怎麼激起浪花,不知道是大冪冪不行了,還是修仙劇不行了。

  可是如果修仙劇不行了,爲啥楊紫的沙雕古偶新劇好像收視率很不錯的樣子?

  從收視率上看,扶搖也不算太差,但居然還沒有《甜蜜暴擊》高,到底是誰在看《甜蜜暴擊》這種劇啊?!

  怎麼說呢,作爲楊冪偏路人黑的觀衆我,常年看不慣大冪冪,到頭來居然對她產生了一絲絲同情是怎麼回事?雖然我一個貧苦女中年並沒有資格同情她。

  其實話也說過很多遍了,平心而論,楊冪還是正劇出身,演過不少又漂亮又合適的角色,給她加了許多路人緣。但自從那部可怕的清宮戲之後,她就一發不可收拾,跑向了一個無法挽回的方向。

  很多人都以爲《宮》是楊冪唯一的清宮劇,其實在她還不算太紅的時候,跟袁弘演過一部清朝劇,也不算太清宮。但那部劇裏她美麗端莊,處處碾壓男主的心上人,最終成爲與男主終身相伴的人。

  沒錯就是《上書房》,當年還是央視播出的,青春勵志古裝劇,非常根正苗紅了。

  當時楊冪和袁弘好像都屬於青春偶像的類型,沒有紅到後來的程度,演戲也十分青澀,但青澀中透着十二分的真誠,不像後來……

  楊冪也是一枚妥妥的小方臉,還沒有“拔牙”,但看起來已經很美,又有人設加持,放在現在絕對是觀衆要求加戲把女主弄死的那種女二了。

  史書上說,富察氏是雍正皇帝親自爲當時是寶親王的乾隆皇帝指婚的對象,還有說法是當時乾隆已經成爲雍正祕密立儲的對象,那麼立富察氏爲福晉就又多了一層含義,她將來是要成爲一國之母的,那麼家世相貌人品能力氣度,樣樣都要拔尖的。

  如果是現在於正要拍《延禧攻略》,然後告訴大家我們賢良淑德的富察皇后是楊冪哦,那大概網友會分分鐘掀了這部劇,然後狂打一星什麼的。

  可是當時的楊冪,確實很適合富察氏這個角色,穩重大方,在家裏在外面都是一把好手,說得上做得到,確實是滿族當家姑奶奶的風采。

  那時候她看人的目光沒有那麼僵,是可以透露出情緒來的,兩個姑娘是閨蜜,她看別人的神態就非常溫柔。說話是配音,但臺詞什麼的就比較含蓄,跟閨蜜見面,提到四阿哥,只舉手示意罷了,不像後來於正劇還有其他塑料劇裏的臺詞那麼瘋。

  我記得劇裏有一次是四阿哥出事了,然後兩個姑娘都着急,四阿哥心上人就那種“怎麼辦啊怎麼辦啊想想辦法啊”的類型,而楊冪呢雖然急但還有章法,說不是我們急就能解決的事,不行我進宮去看看。

  心上人跟着說我也去我也去,楊冪回頭默默看了她一眼,她立刻低眉順眼說,好吧,我不去了,我去不了,我在這等消息。

  換到現在的劇裏,編劇估計要加十八段臺詞,告訴觀衆,心上人爲啥去不了。換成魏姐那種估計還要罵一段,講講衆生平等什麼的,倆姑娘搞不好還爲了進不進宮的撕一場……

  可那時候,一個眼神就完成了。真好。

  這裏富察氏名字起得也好,叫敦兒,聽起來又別緻又靠譜。我本來很討厭那種X兒的名字,像於正起的很多名字,以前說過,貴族感就別提了,什麼鈕祜祿憐兒,索綽羅玉梨,像失足婦女用的藝名一樣。

  “敦”這個字一般不給女性起,但“敦兒”就有點負負得正的意思,接地氣又不濫俗,加上貴族千金的身份,十分非同凡響。

  劇裏大家都叫這位富察氏的敦兒爲“大姑”,有解釋說是滿族的姑奶奶地位比較高,在家裏能幫着操持家務,有的甚至沒嫁人的時候就是裏外一把好手,非常金貴,所以叫“大姑”。

  但我覺得大姑應該是自古就有的“大家(讀gu)”,就是對能力很強的女性的一種尊稱,比如東漢的女性史學家文學家,班固的妹妹班昭,因爲嫁給了曹世叔,當時人們就尊稱她爲“曹大家(姑)”。

  富察小姐在這部劇裏完全是定盤星一樣的存在,四阿哥弘曆和他的對象朱慧茹搞出無數幺蛾子都是被富察小姐搞定的,所以非常能當得起“大家”這個稱號了。

  劇裏的五阿哥非常喜歡敦兒,看到她就眼睛發亮,張口閉口都是富察家大姑blablabla~

  這部劇裏呢,感覺大家都挺喜歡敦兒大姑,除了男主。

  男主的心上人我也不知道她算女一還是女二,說是女一吧,最後沒跟男主在一起,紅顏薄命。說是女二吧,戲份又着實太多了。

  剛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十分討厭這位慧茹小姐,首先因爲我覺得她長得不好看~眼睛太吊着了,像牛莉,又沒有牛莉那樣的神采。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人物形象實在太難招人喜歡,出身也不低,但不知道爲什麼就那麼奇葩自私沒禮貌,全劇估計也就男主眼瞎看上她,實在找不出來什麼值得喜歡的地方。

  現在看起來沒有當時的想法那麼極端,這個小姐是被家裏縱容着長大的小家碧玉,不用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只用詩詞歌賦花前月下,所以她自有一份天真跳脫,而這份天真跳脫,可能正是出身皇室,從小被各種禮儀束縛的皇子所向往的。

  倆人在一起不用恪守禮數,不用聊不開心的事,對於年輕的弘曆來說,是極爲難得的一份自由自在。

  看到彈幕罵她故意刺激敦兒,在敦兒面前秀恩愛,我覺得實在是過度解讀了。慧茹跟敦兒特別好,她也不懂敦兒隱祕的小心思,就覺得自己喜歡的人可以分享給閨蜜。

  敦兒聽着的時候是笑着的,可是笑意很複雜,顯然有別的心事。

  而且不是我說啊,四阿哥寫詩有什麼好看的,誰不知道他是著名的愛新覺羅·牛皮癬·自帶彈幕·爛詩四萬首·弘曆?

  

  敦兒跟慧茹交好,估計也是看上她一派天真不矯飾,這對於他們這些出身貴族的小姐皇子來說太可望不可即了。

  朱慧茹自己家裏父親官職還不錯,但是比較清貧,喫一次雞就當成樂事,但她本人在敦兒面前卻沒有那種自卑感,可以大大方方地說,富察家有好喫的,我要去喫。

  被丫鬟吐槽了,也能安安穩穩地懟回去,不卑不亢。

  其實這裏縱然是慧茹自己心思純正,也跟富察大姑沒有門第之見,誠懇相待離不開。丫鬟的吐槽並非完全是開玩笑,即使慧茹是當朝大員的女兒,跟滿族大姓名門的貴族小姐還是不能比的。

  慧茹對丫鬟說,你這張嘴,要將來嫁個厲害婆家才能治服你!

  聽起來很像是李紈吐槽林黛玉:

  

  真真恨的我只保佑明兒你得一個利害婆婆,再得幾個千刁萬惡的大姑子小姑子,試試你那會子還這麼刁不刁了。

  

  可無論是紅樓,還是在這裏,都是一語成讖。

  相比之下,敦兒最後得到了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結局,她嫁給了弘曆,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她母儀天下,成爲一代賢后。乾隆對她感情極深,爲她的死去痛不欲生。

  可是在這部劇裏,我看不到弘曆所謂的感情,這可能是這部劇最奇葩的地方了。

  敦兒過於懂事,可能懂事的孩子就總是要受委屈,全劇一共47集吧,前面46集敦兒都一直在爲各種事情操心,爲家人操心,爲弘曆和閨蜜操心,可弘曆連一個笑臉都沒有給過她。

  搞得彈幕都受不了了,求她黑化一把,搞死那對傻逼鴛鴦。

  尤其是閨蜜動不動問她要這要那,一副反正你有錢的樣子,撒嬌也有個限度吧,什麼師傅能教出來這樣的女兒呢。

  敦兒從小就當家,操心成了她的習慣,出去逛街看的都是針線,想的是這一季的衣裳怎麼做,還有什麼東西要縫補。

  女孩子們喜歡的那些,她不是不感興趣,而是習慣性地忽視了。

  這麼懂事,換來的是老爹的“操心命”和哥哥“無趣”的評價。閨秀心裏的苦悶又說給誰聽呢?

  她心裏一直有四阿哥,可她爲了他和閨蜜,寧願瞞着心事成全他們,爲他們提供自己能給的一切幫助。

  對着慧茹說“我走了”的時候,還是忍不住瞄了一眼邊上的人,可惜對方並沒有任何回應。

  最匪夷所思的是,最後慧茹去世,四阿哥在她的房間裏呆了一天,按一般套路不應該是睹物思人越看越傷心,恨不得跟着去了,或者是從此天下女人於我而言都是湊合將就……可是這裏呢四阿哥就忽!然!想通了,跟敦兒說,自己明白了她的好,從前辜負了她……這不是屁話麼?!

  別說自己最愛的人才剛剛去世,就算是真的懂了敦兒的好,這種時候說出來,對誰都不合適吧?

  感覺就是不僅辜負了慧茹,也辜負了敦兒,這麼好的姑娘,你說要就要,說不要就不要,有皇位了不起啊!

  但弘曆就還表示,他明白了慧茹是自己願意走的,估計意思是爲了成全他和敦兒,所以他不願意再辜負她了……

  什麼鬼?我最愛的人希望我跟你在一起,我不願意辜負她的好意,所以咱倆好吧?

  彈幕也非常真情實感了~

  難能可貴的是,四阿哥在表白完了以後迅速求婚,臉上的表情就還是:

  

  就這樣拉JB倒吧,不娶你老子還能娶誰呢?

  

  不得不說啊,袁弘這個演技真的……挺一言難盡的,當年還不如大冪冪呢。

  在所有言情套路里,我比較煩的就是男主有個白月光的前任,尤其是白月光已經去世。人死了之後,什麼缺點都成了優點,你總不能跟一個死人競爭吧?

  敦兒到後來確實跟四阿哥一起了,可從劇裏來說,分明就是“到底意難平”的結局啊!

  最後四阿哥牽了敦兒的小手手,敦兒笑得好美嗷~然後倆人牽着手出去,感受衆人的圍觀,有死去的慧茹的老爹,還有喜歡敦兒的五阿哥……

  感覺好像是《情深深雨濛濛》裏大家繞個圈圍觀依萍書桓親親的場面~

  結合《延禧攻略》裏乾隆對着昏迷的皇后又提到了之前自己玩得好的一個乳孃家的女兒婉兒,倆人一起玩鬧的時候被雍正發現然後婉兒就被處死了。聽起來有點像賈寶玉和金釧兒的故事……

  所以乾隆你到底還有多少女人是觀衆還不知道的?

  總體說來,乾隆就是個爛豬蹄子啊(爲什麼要侮辱爛豬蹄子這麼好喫的東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