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03\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作一個極端的假設吧,如果大戰蔡徐坤的不是周杰倫,而是另一位明星(或者直接就是阿貓阿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杰倫和周杰倫粉絲就贏了嗎。

"\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239a95362b04edfb23cfbb1c417dd0f\" img_width=\"1528\" img_height=\"1898\" alt=\"蔡徐坤PK周杰倫的背後,是這個“景觀時代”的遮羞布徹底撕掉之時\"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01\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前兩天讀到一篇文章,作者說是寫了半生也還是個“縣級作家”,云云。大意指寫作的選擇與苦悶。正巧,我也因爲抗議@頭條號暫時停更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實際上,在這個“衆媒體”時代,哪裏還有作家這個行當呢?只剩下賺錢這個“統一”的職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故,也不獨寫作。如今很多職業與行業道理上皆是一樣的。不過都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換言之,哪裏又有什麼選擇呢?唯套路罷。近來讀史亦感如此。想魏晉南北朝三百餘年的分裂和戰亂也不過就是那些世家大族之間的利益攀扯與重新洗牌罷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在古代至少還可以上個梁山,稍微努把子力還能到凌煙閣裏逛逛什麼的。現在只能選擇閉嘴,當個睜眼瞎,蠅營狗苟,然後看着滿大街裝逼的人們盡情的表演。\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02\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這不,蔡徐坤和他的粉絲們就出來表演了,連續四百多天佔據微博超話頭名的蔡徐坤的粉絲開始了保衛第一的“戰鬥”。都“驚動”了@人民日報。\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評曰:“這不是代際衝突,更無關價值觀斷裂。而是一場聯合致敬,尋找內心深處的寄託。向美好看齊,夯實審美座標,歲月就無法帶走我們的鄉愁和堅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藥!藥!切克鬧!就喜歡人民小編上面的這個調調,反諷的理所應當,鏗鏘有力,只不過估計編輯是喝了點酒,打字的時候“此地無銀”了一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呵呵,但願我沒有會錯意,不然,我就要去喝了。然後再一口血吐出來。\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03\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作一個極端的假設吧,如果大戰蔡徐坤的不是周杰倫,而是另一位明星(或者直接就是阿貓阿狗)。如果“他們”可以使用某種操作手法讓其在微博數據上超越蔡徐坤,那麼是否可以認爲,這位“新星”已經可以和周杰倫相提並論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數據傍身,真的可以爲所欲爲,這大概是互聯網時代給娛樂工業帶來的巨大“變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法國思想家居伊·德波就曾指出,“這個社會已經變成了景觀的龐大堆積”,“社會從物質生產已經進化到了景觀生產”。蔡徐坤的“一億”轉發量是一種“景觀”,周杰倫的中老年粉絲大爆發,也是一種“景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景觀社會”正在遮蔽這個世界的真相,而流量和數據,正是最好使的工具。這麼說吧,流量明星本來並不是明星,因爲有了流量,他也就成了明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此不難理解,粉絲們爲何如此看重偶像微博的轉發量和點贊量,因爲,維持明星江湖地位亦或商業價值的,正是這些看上去毫無意義的數字。可等等,要是連這些粉絲都是假的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前,“星援”APP通過流量造假瘋狂牟利的案件已經被廣大媒體披露,而虛假數據的受益者,遠不止蔡徐坤一人。\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04\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今年2月,央視新聞的調查報道《“驚人”數據的祕密》,也曾指出部分明星的數據造假比例高達80%。說來說去,既然數據的可信度從來就存疑,那麼周杰倫和蔡徐坤的這場數據大戰,還有多少意義可言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這麼說,又遺漏了這場大戰的真正贏家。沒錯,那就是規則的制定者,伸着“看不見的手”的網絡平臺。戰況越激烈,結局越難料,網絡平臺就越是樂此不疲。於是這些充滿泡沫的數據堆積起來的唯一意義就是,商業邏輯完勝藝術邏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杰倫和周杰倫粉絲就贏了嗎?不,他們恰恰是最大的輸家。這一本來置身事外的羣體,毅然決然地加入大戰,足以證明,平臺的策略(盈利)最終將大獲成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權力機構的運作不能僅僅被理解爲壓制、排斥、否定,而是爲了製造出“受規”的個人(烏合之衆)。而周杰倫粉絲願意遵循和服從平臺制定的規則,也就意味着,他們也成爲了“被規訓”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擁有“周董”之稱的周杰倫,也要靠數據來證明自己,那麼比如王力宏、張惠妹以及“四大天王”們,是否都需要加入這樣的“遊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令人感到憂慮的是,如果以網絡平臺爲代表的娛樂工業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控制大衆,讓所有人相信,只有數據才能說明一切,那麼,未來又會是怎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樣一種廉價的大衆文化,將會使公衆沉溺在數據幻象之中。一旦人們樂在其中,還會有人在乎,什麼是真正的文藝作品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都知道蔡徐坤、張藝興、吳亦凡、鹿晗這些人很紅,但知道他們唱過什麼歌,演過什麼電影的人數,又有多少?這是造星的勝利,也是流行文化的失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杰倫的粉絲們當然可以傲嬌地一一列舉他的經典作品,可要是有一天,連這些也都不重要了呢?……(見於《一位周杰倫粉絲對於這次打榜的感想》)\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05\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想來,大多數人都不過是在一方小小的屏幕裏面,做着一個大大的春夢。問題是,我們還並無歌舞昇平的資格,這便是最可悲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近讀北史,想來,儘管兩千餘年的歷史不那麼“先進”,但是作威作福的那幫人好歹也是拎着腦袋時時“險中求富貴”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今這些喫人不吐骨頭的資本家們,倒是輕省,給你一碗餿了的雞湯就足夠讓你如打了雞血一般的找到“獲得感”了。\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06\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全民娛樂,娛樂至死。沒有誰在這個景觀時代可以倖免,“他們”深知“割韭菜”的重要性,揮起菜刀可勁的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們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們眼裏,“你愛幹不幹,你不幹,有的是人幹”大概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法寶。我們也便一直跪着,可膝蓋真的不疼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忽然想明白了爲什麼中國人那麼熱衷於生二胎了,我們始終是以量取勝的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如今別說生孩子了,連結婚都結不起了,這將來可要怎麼繼承延續這一大攤子家業呢?!這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鋒編撰 2019年7月22日寫於啓東翠彧軒\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3074412412933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