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專業的招生相當火爆。

2019年,中央美術學院本科計劃招生811人,

報考總人數55571人,

相較於去年的40098人,

增長了38.59%。

面對如此之多立志投身美術專業的學生,

正在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美院院長範迪安

給同學們未來的藝術之路指明瞭方向。

範迪安

要走出去!

美術學院的教學往往分成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以往課外教學,通常是作爲一種習作性的安排,比如外面去畫風景,畫速寫,這都是提高學生的能力。但是,我們現在不再侷限於原來的戶外寫生作業,而是把它改爲社會實踐,讓學生們到工廠、鄉村,去深入瞭解今天的國情和社會,這個是很重要的。

要鼓勵學生去感受,因爲社會大課堂比學校的小課堂要豐富得多。你想,一個勞動中的農民,一個工人站在陽光下,站在自己建設的家園面前,那個生動遠遠不是室內的模特可以比的。

當然需要畫模特,練基本功練造型,但是你不能一輩子畫這些東西,因爲還有更生活的東西,更鮮活的東西。所以,藝術的感人就在於它有非常生動鮮活的東西讓你感動,你纔會跟它產生共鳴。

範迪安

表達個性,防止雷同!

美術的特點是你一動筆就是創作,你畫什麼,就看出你的視野。如果不到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學生的創作通常就只有三個空間:第一個是畫自己的宿舍,身邊的朋友圈;第二個畫一些喫喫喝喝的空間;第三個畫一些比較抽象的帶有苦悶、孤獨的這樣一種空間。

我們一方面提倡讓學生充分表達個性,另一方面我們要防止雷同。一個班的學生,大家的生活面都那麼窄,最後拿出的作品都是雷同的,實際上也丟了個性。

所以,我們鼓勵學生走向廣闊的生活,讓他們真正找到自己,有感受、有感動地來創作。

在這個基礎上,再推動他們去做歷史的思考,對現實的深度思考,這樣,他們塑造的形象就更有代表性,更有這個時代的典型性,那麼他作品的生命力就會更持久。

範迪安

招生考試方向做調整!

這些年我們中央美院一直在做調整,推動藝術創作更深入生活,包括從招生考試開始改革,做調整。今年,我們全院的招生考試,在考題上有了重大的調整。

比如,油畫、版畫、雕塑、壁畫這些專業的造型藝術的一個考題叫“我的2019”。我們建築專業基礎課的一個考題叫“我的小康之家”,這些都是需要考生以他的作品來呈現,也就是說不光考你畫得熟練不熟練,還要看你有沒有社會感受,有沒有一種能夠思考問題的素質。

中國美術、中國文藝,與時代同步伐,要與新時代的發展緊密結合。習總書記到文藝界、社科界看望委員時的重要講話,又一次闡明瞭中國文藝應該堅持的方向。我們文藝創作必須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否則,藝術只會變成自我的表現,甚至是自我的娛樂,這樣的藝術不能夠產生大的社會共鳴,所以我們現在需要從人才培養上,從我們的教育教學上,更加註意加強主題的建設。

記者:于丹 王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