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從1952年北京曲劇正式誕生,到1984年正式建團後的佳作頻出,到上世紀90年代數個經典劇目連演百場驚豔京城,到2009年在長安大戲院十臺大戲連演數天的鑼鼓喧天,再到近十年來從首都人民乃至全國戲迷的生活中不斷淡出,作爲北京唯一土生土長的地方劇種,北京曲劇從初興、繁盛走到了“觸底反彈”的今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舞臺劇、戲曲的演出市場近些年不斷擴大,觀衆席所見的年輕面孔逐日增多,而北京曲劇的演出,似乎很少出現在年輕觀衆的選擇之中,曾輝煌一時的曲劇,究竟面臨了什麼樣的困境?如今還有誰在唱?\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1gOhDH8huVD\" img_width=\"2304\" img_height=\"1536\" alt=\"無固定排練廳,演員流失…誰還在唱土生土長的北京曲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北京市曲劇團辦公地址入口。新京報記者王嘉寧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輝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90年代迎來高峯,一齣戲9個月演百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京曲劇以北京曲藝中的單絃牌子曲爲基調,唱詞及唸白均採用北京方言,不僅最能代表北京地域特色,還是唯一土生土長的北京地方戲。1952年,老舍創作的《柳樹井》開鑼排演,宣告了北京曲劇正式誕生,“曲劇”也由老舍倡議命名。因老舍作品中的京腔京韻及對北京文化的深入洞察,其作品被數次搬上北京曲劇的舞臺,多部作品成爲這一劇種的代表劇目。北京曲劇沒有如京劇般嚴格的行當劃分,也並不講求程式化表演,其表現方式在借鑑了話劇等兄弟劇種的藝術特點後,結合唱腔形成獨特的演出形式。\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1gPaFV219bE\" img_width=\"2927\" img_height=\"1888\" alt=\"無固定排練廳,演員流失…誰還在唱土生土長的北京曲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北京曲劇《正紅旗下》演出劇照,盧雪文飾母親(圖左),孫寧飾父親(圖右)。北京市曲劇團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7年首演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是北京曲劇影響力最大的劇作之一,其主演爲北京曲劇表演藝術家魏喜奎,從首演至1969年,該劇演出多達700餘場,觀衆達70多萬人次;60年代該劇與香港合拍爲黑白、彩色電影並在其後被全國100多個劇團、不同劇種移植編排。及至1980年,北京曲劇以清光緒年間“戊戌變法”事件爲背景創作《珍妃淚》,30天內連演36場,前後幾年的演出場次更高達405 場,極爲火爆,直到2009年北京曲劇十臺大戲展演時,它仍是該劇團的代表之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1gQr8b4qHHj\" img_width=\"2400\" img_height=\"1800\" alt=\"無固定排練廳,演員流失…誰還在唱土生土長的北京曲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珍妃淚》演出,甄瑩(圖左)飾演慈禧太后。北京市曲劇團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上世紀90年代,北京曲劇的發展迎來高峯。1995年首演於首都劇場的《煙壺》創下短短9個月演出百場的紀錄,其後幾年創排的《龍鬚溝》及《茶館》同樣廣受讚譽,演出高達百場,北京曲劇名家孫寧、甄瑩、張紹榮等主演上述劇目,風頭一時無兩,曾在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吸粉無數的“薛珍珠”扮演者許娣,正是北京曲劇《龍鬚溝》的主演,並憑此奪得第十四屆梅花獎。\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1gSHIzcaW02\" img_width=\"1368\" img_height=\"1982\" alt=\"無固定排練廳,演員流失…誰還在唱土生土長的北京曲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許娣飾演北京曲劇劇目《少年天子》的孝莊皇后。北京市曲劇團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進入21世紀後,北京曲劇雖仍有新戲,但難比舊時風光。2009年,北京市曲劇團在長安大戲院舉行十臺大戲展演,當時仍爲曲劇團演員的董汶亮,自認那是團裏包括北京曲劇“巨大的迴光返照”的一年。此後,北京市曲劇團雖接連排演了《正紅旗下》《徐悲鴻》等劇,但始終反響平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困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演員流失嚴重,綜藝演出佔半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4年,北京市曲藝團曲劇隊從曲藝團分離,正式建立“北京市曲劇團”,但如今,劇團演員們笑稱彼時曾風光一時的劇團屬於“三無劇團”,即無劇場、無固定排練廳、無獨立辦公地址。自1998年起,北京市曲劇團開始租借北京京劇院樓後院的3至4層進行辦公,劇團的演出排練,也經常需要北京京劇院或北京評劇院等兄弟單位進行“幫助”。北京市曲劇團全年演出場次達400多場,但其中整本大戲及相聲、北京曲劇唱段等綜藝演出各佔一半,綜藝演出成爲北京市曲劇團如今的工作重點。\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1gT73UoFJAU\" img_width=\"5829\" img_height=\"3888\" alt=\"無固定排練廳,演員流失…誰還在唱土生土長的北京曲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林則徐在北京》聯排現場,所在的排練廳爲北京評劇院排練廳。新京報記者王嘉寧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京曲劇近年發展爲何低迷?演員流失嚴重在新京報記者的調查採訪中被公推爲主因之一。目前,北京市曲劇團全團共有演員52人,其中近30位爲去年至本月底新進演員,而他們的進入則多出於綜藝演出需要的考慮。北京市曲劇團演員的構成除戲校定培畢業的學生外,亦不乏兄弟劇種出身及社招的演員,如《林則徐在北京》一劇的領銜主演李相巋,他2004年從中國戲曲學院北京曲劇表演本科班畢業後進團工作,與他同批次進團的8位同事,如今只剩下2個。過低的收入,成爲北京市曲劇團演員流失的關鍵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1izOCh2fFm1\" img_width=\"5071\" img_height=\"3383\" alt=\"無固定排練廳,演員流失…誰還在唱土生土長的北京曲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北京市曲劇團的年輕人們。新京報記者王嘉寧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曲劇團的演員收入以戲份輕重爲標準分檔,領銜主演爲最高檔,每場收入600元。此外,演員收入還需根據職稱的高低乘以相應係數再加碼。以李相巋爲例,作爲該劇的領銜主演及國家二級演員,他每場總收入可達720元。如今,李相巋平均每月演出至少5至6場,加上4000 多元基本工資,月收入勉強過萬,養家的責任則主要擔在身爲北大醫學博士的太太身上。即便如此,這已經是李相巋進團15 年來,收入最高的時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北京地方戲如今難找北京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京市曲劇團在招生中面臨重重困難,“軍心不振”根本上源於生源對北京曲劇的瞭解與熱愛嚴重不足,以李相巋的話說屬於“很多希望從事表演但去別處去不了的人,就來到我們這兒唱曲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地方戲,“北京味兒”可謂北京曲劇之魂,除作曲及曲牌外,爲保持“北京味兒”,北京曲劇要求演員演唱時的吐字歸音、因字行腔都得講求北京音韻。地道北京演員是曲劇舞臺上最應有的組成部分,他們說話發音上自帶京味兒,臺詞上天然便帶三分功力,但因爲收入較低,加之本地人不受戶口吸引,團裏極難招到北京本地人。“我們希望多找一些北京本地人,或者至少是在北京長大的外地人,會說北京話,熟悉北京文化,這樣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北京曲劇。”北京曲劇演員、北京市曲劇團藝術總監盛國生介紹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幾年劇團爲擴充演員儲備,招聘中吸收了不少舞臺劇表演專業的畢業生,但進團後如何二次培訓這些毫無曲劇基礎的演員,成了盛國生與分管教學工作的李相巋頗爲苦惱的事情,盛國生直言“生源質量正逐年下降”。據悉,北京曲劇的教學體系大體上與其他劇種無異,學生入學後需從零開始學三絃,上唱腔課、臺詞課、表演課。“除了唱腔課,其餘課程跟中央戲劇學院基本一樣。”其中唱腔課由團裏的資深老師以劇目拆唱教學爲主,其中穿插曲牌教學。\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1j0eHiFMCiv\" img_width=\"2304\" img_height=\"1536\" alt=\"無固定排練廳,演員流失…誰還在唱土生土長的北京曲劇?\"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1j15CWvaEax\" img_width=\"3115\" img_height=\"2078\" alt=\"無固定排練廳,演員流失…誰還在唱土生土長的北京曲劇?\"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1j1o4TFZMzV\" img_width=\"5261\" img_height=\"3510\" alt=\"無固定排練廳,演員流失…誰還在唱土生土長的北京曲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林則徐在北京》聯排現場的樂隊。新京報記者王嘉寧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誰還在唱曲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留:爲留北京,想成角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相巋拍過電視劇跑龍套,表演過年會節目,主持過樓盤開幕,假扮過總經理剪綵。窮,成爲李相巋生活中最大的障礙,這個障礙也直接造成他幾次動過“ 出走”的念頭。李相巋在進團初期時演出極少,一年最多隻演20至30場次,還只是羣戲角色:“那時工資兩千不到,我去影視劇組平均每月拿近四千,真想走,而且北京曲劇小衆,在當時看不到任何前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7年迫於生活重壓,李相巋第一次動了辭職的念頭。“走,不捨,骨子裏覺得它或許仍能有迎來轉機的那天。不走,又覺得在這裏毫無前景。”北京曲劇的轉機尚不明朗,但李相巋在翌年迎來職業轉折點。2008年,團裏排演《北京人》並連演八場,李相巋人生中首次擔當男一號:“大家的熱情對當時處在徘徊、猶豫期的我來說,起了定心作用。”隨後,李相巋在團裏主演了不少劇目。直到2017 年,已經結婚生子的他,二次萌發了想要離團並告別曲劇的念頭。“收入暫且不提,想走是因爲劇目質量太次,我作爲演員實在覺得沒有意思。”而這一次,他被團裏的老前輩勸住,“你如果走了,是你和北京曲劇的雙重損失。”\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1j3DEiYI7dp\" img_width=\"5867\" img_height=\"3914\" alt=\"無固定排練廳,演員流失…誰還在唱土生土長的北京曲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排練現場候場的年輕人。新京報記者王嘉寧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相巋的師弟胡優留下的原因不太一樣,他本次在《林則徐在北京》中扮演道光皇帝,屬男二號,戲份相當喫重。自小學習聲樂的他,爲了“留北京、是本科、包工作”三個理由在高考時選擇投身北京曲劇事業,能堅持到如今,胡優憑的是“自己能成角兒”的信念。相較於跑了十多年龍套的師哥師姐們,胡優進步神速,很快成了團裏的“小角兒”。去年“名家傳戲”工程,胡優被選中,由著名北京曲劇表演藝術家張紹榮親傳《龍鬚溝》。但他同屆的不少同學,在還沒有熬出頭的龍套階段就已經堅持不住而紛紛離團。“ 畢業那會兒25個人進團22個,如今只剩下一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胡優自覺有潛力,於是過低的收入變成了一個可以忍耐的事情,他月收入萬餘元,太太是大學同學也是同事,因休產假,每月只有三千元底薪,一家三口,全指望着不到一萬三的工資過活。胡優偶爾也會去劇組接戲補貼家用,但他並不願意長期跟組,“我對金錢不太在意,我更喜歡北京曲劇的舞臺,在這兒我能實現自己的價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較於胡優的決心,近年新進團的畢業生們則顯得對前途毫無期待。山東人周璐敏今年僅18 歲,她選擇曲劇的理由是,“我是外地戶口,我想在北京上學。”對於她來說,學習北京曲劇的過程困難重重,畢業後的未來也頗有前路漫漫之感。而作爲團裏鳳毛麟角的北京本地人,出生在世紀之交的演員王虹(化名)絲毫沒有“地域優越感”,也毫無“成角兒”的企圖與自信。因爲“升學無望”選擇學習曲劇,學了6 年後進團,王虹覺得自己對於曲劇,始終“有感情,沒熱愛”。她不準備也沒有勇氣把北京曲劇作爲自己的終身職業,“劇種需要傳承,但我沒有能力承擔這些,我也沒想過唱成什麼樣。”\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1nNMrwY9r5\" img_width=\"5218\" img_height=\"3481\" alt=\"無固定排練廳,演員流失…誰還在唱土生土長的北京曲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排練現場的年輕人。新京報記者王嘉寧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走:劇目跟不上,成角兒無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已轉型爲全職話劇演員的董汶亮,是北京曲劇90年代黃金時期的親歷者與見證者,1999年高三的他因爲看了北京曲劇版《茶館》,而決定報考北京曲劇專業作爲他在電影學院及中戲之外的高考保底,後來這成了他唯一的入學去處。2012年董汶亮離開北京市曲劇團,成爲國家大劇院演員隊的一員,沒能堅持下來的原因,被他歸咎於“命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董汶亮能進團,絕對佔了是北京人的便宜,可彼時領導沒想到竟然招回來一個小角兒。“要成角兒,成曲劇團的角兒。”是董汶亮在團裏時最大的夢想,那時的他,站在舞臺側目條邊感覺彷彿有使不完的勁兒。2003年,時年大四的董汶亮就已在長安大戲院的舞臺上與張紹榮合作《茶館》,出演秦二爺。2009年北京曲劇十臺大戲展演時,他又在其中領銜3臺,主演了4臺,“團裏確實把能給我的都給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離開歸結爲“命運”是因爲2012年,董汶亮領銜主演的話劇《花事如期》即將上演,但劇團突然通知董汶亮回團排練《駱駝祥子》,董汶亮要求看在票已出售的份上,演到話劇此輪結束立刻回團:“給我分的只是一個羣衆角色,並不重要,也非不可替代,但是跟團裏始終無法談攏。”無奈之下董汶亮選擇了辭職,可他隨後發現“這個戲後來根本沒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想來,董汶亮覺得自己與劇團的矛盾更像是“藝術之爭”。那段時期他在外不斷接觸新的藝術門類、提高自我要求,但當標準線越畫越高之時,他再回望曲劇,發覺二者審美上已脫節。“走其實是早晚的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杜曉濤也是離開的一員。2013年離團的他,如今已是小有名氣的影視劇製片人兼執行導演。杜曉濤考曲劇專業的動力同樣爲了“進北京”,離團的原因則是“爲前途”。杜曉濤自大學期間開始外出接戲,一直片約不斷。彼時在團裏月工資不到2000 元時,他已經可以在外接到一集一萬片酬的電視劇,每年單此至少掙出幾十萬;但代價是他不得不減少在團工作的時間與精力。那時杜曉濤常面臨兩邊工作無法平衡的痛苦:連續兩三年,他都因外出演戲耽誤團裏工作而寫檢查;他也因劇團工作而拒絕過《亮劍》的邀約,這被他視爲終身之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導火索出現在2013年,彼時團裏排《歌唱》,但杜曉濤在影視劇組趕上最後一場殺青戲無法趕回,於是陷入兩難:“那時剛有孩子,花銷很大。我在團裏每場演出費才100 元,必須出去接戲。”屢屢出去拍戲掙錢耽誤團裏工作,是導致兩者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去留間,電視劇《羋月傳》導演組向杜曉濤伸出橄欖枝,幾番權衡下,他決定辭職去做服化道副導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杜曉濤至今仍不覺得錢是他離團的最大因素,“如果當時給我李相巋他們現在的工資,讓我夠活着,我應該也就不願意走了。”但他並不後悔離開,“成角兒有什麼意義?這是個受衆面如此之窄的劇種,我介紹自己是曲劇團的男主演,倒不如說是《羋月傳》的副導演。”雖然如今團裏條件的轉好,讓大家能夠更踏實的演戲,但杜曉濤還是覺得,現在的境況都是各自評測後作出的選擇。“人總是會往引力大的方向走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1nOWBXwqCAh\" img_width=\"5284\" img_height=\"3525\" alt=\"無固定排練廳,演員流失…誰還在唱土生土長的北京曲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新京報記者王嘉寧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未來:找回老曲劇的韻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何讓北京曲劇吸引更多的年輕觀衆,成了如今團裏不少人思考的問題。胡優坦言,他希望將來的發展能夠迴歸傳統單絃牌子曲,而非如今作曲時偏愛的大段詠歎調。“爲什麼有的團體一段窯調就能唱火?說明年輕人還是喜歡老東西的,我們北京曲劇裏同樣也有,也很值得挖掘。希望將來我們能夠往老牌子、老調上再次靠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前結束演出的《林則徐在北京》被不少人稱爲“曲劇觸底反彈之作”,這部戲已盡力在向傳統北京曲劇靠攏,整齣劇目共使用了包括“太平年”、“探清水河”、“湖廣調”、“剪靛花”等在內的多個曲牌,董汶亮評價這部劇:“讓我找到點兒北京老曲劇的味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北京市曲劇團從工會、收入、職工體檢等各方面提升演職人員待遇,並極力發展劇目創排。今年僅上半年,北京市曲劇團已經排演兩出大戲,下半年還將有系列演出活動。在團演職人員士氣開始提升,離開的杜曉濤也希望將來有能力在資源方面給予團裏一些支持,“畢竟團裏缺的不僅僅是個別演員,宣傳力度、辦公條件、教學傳承都得跟上。”《林則徐在北京》的推出或許昭示了劇團如今銳意改革的決心,但藝術上的積弱與人才儲備上的匱乏,使得改變難以朝夕間實現。盛國生已經決定,在接下來北京市曲劇團的招生中寧缺毋濫,“以後沒有好苗子,我們寧願少招,不招。”而李相巋則在採訪中提及,自己在招聘面試中曾見過非常好的苗子,但最終沒有收錄。“他太好了,不適合幹曲劇,曲劇團留不住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京報記者 曹雁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 田偲妮 校對 翟永軍\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2118443746923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