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公司看來,這就是科技改變生活的一個縮影,他們堅信未來農田一定是通過科學技術來生產,而深耕農業高效節水服務領域20年的大禹節水也將借勢轉型農科服務市場,力求再創一片新天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簡單來講,“元謀模式”是指大禹節水以農田節水工程爲基礎,實現對農田水利設施的運營,併爲農戶提供延伸的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等增值服務。

"\u003Cp\u003E傳統農業靠天喫飯,現代農業科技當家。在雲南省元謀縣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一處農田,記者看到智能水錶整齊地樹立在田間地頭,田地中滿布的滴灌網路通過智能水錶控制調配,農戶只需將水卡插入水錶,便能將“生命源泉”精準地噴灑在農作物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沒有規模化灌溉的時候,這裏的種植用水得不到保障,採用的是漫灌的方法,水費按畝收取,更沒有辦法計量。”大禹節水董事長王浩宇告訴記者,公司以水爲媒,通過自動化、信息化設施的搭建,不僅提高了種植效率,解放了勞動力,更重要的是讓土地的價值得到快速提升,進一步提高了農戶的收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公司看來,這就是科技改變生活的一個縮影,他們堅信未來農田一定是通過科學技術來生產,而深耕農業高效節水服務領域20年的大禹節水也將借勢轉型農科服務市場,力求再創一片新天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田間工程師到農田服務管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起大禹節水,很多投資者會想到滴灌產品,從滴灌的生產到實地安裝,大禹節水更像是一家工程公司,但公司對此並不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禹從來不是包工頭,以前我們做的項目是把自己的核心技術、專利產品在田間地頭安裝起來,交付給甲方使用,雖然有一些工程企業的特點,但本質上大禹一直都是一家科技型公司。”王浩宇的話斬釘截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實上的確如此,回首大禹節水的創業歷程便略知一二。創業初期,大禹節水就是依靠技術上的突破,研發生產出國人自己的滴灌設備,且成本較國外同類產品大幅降低。時至今日,公司通過科技研發,形成了從節水產品開發、農業節水項目規劃設計、智能化產品輸出到農田綜合服務運營的商業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論是老模式的深耕,還是新業務的突破,都與公司上下真抓實幹密不可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節水灌溉起家的大禹,從未偏離主業,無論公司業務模式如何變化,都未離開“節水”二字。公司原來更多是通過科技產品幫助農業節水,而現在通過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將水的文章進一步做大、做實。公司在2018年年報中表示,大禹節水各項主營業務緊緊圍繞“三農三水”領域展開,從農業節水出發,進一步延伸業務領域至農村污水處理和農民安全飲水領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科技進步對行業影響太大了,我們講的‘天網控地網’如果沒有科技支撐,必然無法實現。”大禹相關負責人解釋道,公司業務可簡單用“三張網”來概括,第一張是能看見的基礎設施硬件網(水網),第二張是看不見的信息化、數據化網絡,第三張是服務網絡,這三張網構成了立體循環,形成了“天地連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農戶的種植不再是靠天喫飯,可以根據農業用水、用肥等有效數據形成科學種植,種植過程的數據都能通過網絡快速上傳和下載,從而讓農業生產更智慧、更高效。”該負責人表示,在此過程中,大禹節水不僅能幫助農戶完成硬件改造,還能爲農戶提供軟件集成服務,最終構建起具有精準感知、廣泛聯接、科學決策、智能管理等特點的綜合性智慧水利雲平臺和管理體系,爲農戶搭建起屬於自己的農田物聯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元謀模式”開拓公司發展新空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起大禹節水的轉型發展,就不得不提公司在雲南省元謀縣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這種通過搭建大型灌區智慧水網,從而全面打造服務“三農三水”平臺的新舉措也被稱作“元謀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簡單來講,“元謀模式”是指大禹節水以農田節水工程爲基礎,實現對農田水利設施的運營,併爲農戶提供延伸的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等增值服務。“元謀模式”將實現公司由工程承包商向農田科技服務商的轉型升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資料顯示,該項目規劃面積11.4萬畝,也是繼雲南陸良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引入社會資本建設和運營的又一個示範性項目,投資額30778.52萬元,是目前最大的農田水利建設改革試驗PPP項目。項目建成後,受益人羣將超過6.5萬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元謀模式”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公司看來,讓農戶創收是關鍵。以水肥一體化爲例,該模式可以讓肥料的利用率從30%提高到85%以上,大大提高了作物的種植效率。更重要的是,“元謀模式”解決了傳統農業靠天喫飯的難題。此外,基礎設施的搭建延長了種植週期,反季蔬菜等高利潤產品爲農戶帶來了可觀收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元謀的項目在全國農田水利建設領域非常有影響力!”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將農業生產關係進行有機協調,這點非常難得。公司從水入手,但不僅限於水,肥料、農資、信息服務等內容不斷充實着公司的業務,爲公司發展帶來新機遇。同時,高效節水農田運營不但可增加公司運營利潤,保障業績穩定性,提供穩定的現金流,而且還是開展農村農業綜合服務的重要抓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瞭解到,截至2018 年,元謀項目運營面積7.6萬畝,預計2019 年將實現9 萬畝全面運營。有券商研報指出,公司在雲南祥雲、賓川和甘肅武山三個項目合計15萬畝的土地處於建設期,預計2019年至2021 年公司經濟作物運營面積將達到15萬畝、30 萬畝、60 萬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司在積極推進業務轉型的同時,也交出不錯的成績單。近期發佈的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上半年預計實現淨利潤6105.31萬元至7215.3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至30%。對於業績增長的原因,公司表示,各項主營業務進展順利,尤其是智慧水務和農場服務業務實現較大突破,農田運營服務業務初顯成效,業務收入構成進一步優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元謀模式”將成爲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但王浩宇認爲,“元謀模式”的成功經驗值得複製推廣,但也並不完全適合所有土地,還需因地制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鄉村振興戰略對大禹節水而言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而公司也是有的放矢。大禹節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元謀模式”適用於畝產值在15000元以上、土地集中連片的經濟作物區。“這些地方自然條件優勢明顯,但區域也非常有限,我們必須搶抓這個機遇期,跑馬圈地的同時將護城河越挖越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萬物互聯讓農業服務未來可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採訪過程中,記者能明顯感覺到公司上下的狀態是“越幹越興奮”。這“興奮”來自何處?在公司高管們看來,正是通過公司現有業務的轉型升級,他們看到農業科技服務領域的光明前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的角色變了,就是服務運營商。我最關心的是公司經營的穩定性、持續性和未來發展的空間。”有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以前公司把產品賣給甲方就結束了,現在是一邊做滴灌,一邊通過運營收水費,並且以水爲基礎,增加了包括信息服務在內的很多內容,這些“新鮮血液”給公司未來發展帶來巨大想象空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基於此,通過科技研發探索,深挖項目潛力也成爲大禹節水眼下的重要工作。收水費、賣肥料及農田監測等,成爲大禹節水帶給農戶的全新服務。“其中還有個很重要的環節沒有得到更好運用。”有公司項目負責人表示,這個環節就是在項目實際運用中產生的數據流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已經有頭部電商渠道在與我們合作了,他們想做高品質農產品,但是沒有數據,而這個數據我們有,包括作物用了多少水、多少肥、多少藥等。我們把這些數據傳給他們,實現生產過程可追溯的同時,爲下游渠道提供品質可控的生鮮農產品。”該負責人說,未來農田一定是通過科學技術來生產。近年來,大禹節水除了滴灌技術的研發投入外,還將研發重點放在物聯網、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軟硬件方面,正是通過這些投入和積累,公司在農業智能化、信息化服務方面已“卡住”身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實現更廣範圍的農業科技服務,董事長王浩宇認爲大禹節水要爲5G時代的到來做好準備,扮演好連接上下游平臺的角色,從無到有爲客戶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5G帶來最大的機遇就是物聯網,萬物互聯的時代中沒有一個運用場景比農業想象空間大,而我們的核心定位就是做好農業科技和農業服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有的技術進步都是服務於人,看到農戶通過使用我們的技術、產品,切實提高了收入,那種自豪感油然而生。”王浩宇告訴記者,對於大禹節水而言,讓農戶體會到科技產品和科技服務帶來的積極影響,從而讓他們的生產生活變得更智慧、更美好、更幸福是公司不變的奮鬥目標。\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37627242869607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