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个常话常新的问题,尤其在现在“一老一小”成为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孝敬父母、赡养老人?怎样做才能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农村的马大婶想了一个好主意,她开了一家洗脚房,让村里的年轻人说服父母来这里洗脚,每次只收5元钱。既服务了老人,又让年轻人尽了孝心。

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情,还不快来一睹为快~

《马大婶的洗脚房》

原著:李绪廷

改编:卢济遥

绘画:邹海庆

1. 马大婶半年前被她儿子马松林接到城里。她一直想回去,儿子说:“妈,您都六十三岁了,一个人住在老家,传出去不好听啊!”儿子又说:“您只要说出一个正当理由,我就让您走。”马大婶想了想,说:“我想回去创业!”说完拿出一张纸递给儿子。

2 儿子接过一看,是一份创业计划:店名——槐花洗脚房,一期资金——五千元,服务对象——六十岁以上老人。儿子越看越乐,马大婶白了儿子一眼,说:“你说这算不算正当理由?”儿子只好答应母亲回去试试,并约定尝试半年时间,如果不行,再接她回城。

3. 第二天,马大婶一回到村里,就开始张罗装修房子的事。村里人听说马大婶要开洗脚房,都来看热闹。

4. 几天后,槐花洗脚房开业了。但开业第一天,只有老支书一人前来捧场。

5. 马大婶请侄女录了一段音,将老人常洗脚的好处讲得明明白白,并说洗脚房精选各种中草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防治神经衰弱……可是一连几天,情况并不见好转,老人们都坐在洗脚房前面,对着洗脚房议论纷纷。

6. 这天儿子回来一看这阵势,便知洗脚房营业不大顺利。他想借此劝母亲回城,但怕老人生气,于是在家住了一夜便回城了。

7. 回去后马松林便去外地学习,再回来时正好半年。他将母亲住的卧室收拾好,开车去接她。

8. 一进村,就看见村里停着很多农用三轮车,一问才知道这些车都是十里八乡拉着老人来洗脚的。

9. 他停好车直奔洗脚房,见母亲正站在门口迎接客人。

10. 马大婶一见儿子回来,立刻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说:“快去镇上订一百个包子,今天客人多,中午洗不完,咱们管饭。”

11. 马松林说:“我这里有钱!”回头上了车,直向镇上驶去。

12. 送走最后一个客人,马松林才看清里面竟有十几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服务员,看来母亲的生意做大了。

13. 马松林不解地问:“妈,这到底是咋回事?”“这是老妈花五百元买的点子……”母亲笑着回答。

14. 原来,马大婶的洗脚房开业后一直没什么顾客,她也为此发愁。一天晚上,她在电视上看到广告,说有家“管理咨询公司”有偿提供致富点子。

15. 她便找到那家公司,将自己的事情说了,问能不能给她出点子。一个年轻人说:“大婶,这样吧,您老掏五百元,三天后来取方案。”

16. 马大婶二话没说,交了五百元钱便走了。

17. 三天后她又来到那家公司,年轻人交给她一个封好的信封,说:“点子在里面,祝您好运!”

18. 马大婶看了点子,想了一通宵,终于开始实施了。几天后客人果然多了起来,连十几里外的村民也开着农用三轮车来洗脚房洗脚。

19. 说到这里,她拿出信封,掏出一张纸递给儿子。儿子一看,那上面只写着“说服他们的孩子”七个字。

20. 马大婶见儿子还是不解,便解释说:“现在农村和以前不一样了,富起来的年轻人要面子。花五元钱买一个孝敬老人的机会,你说值不值?”

本文选自《春天的画卷·春风·纪念改革开放40年连环画集》

好书

推荐

《春天的画卷·春风·纪念改革开放40年连环画集》

点此购买>>

-END -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