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SF5REPAvxCrTX\" img_width=\"1008\" img_height=\"718\" alt=\"特朗普妄言成真:英吉利的前途還會吉利嗎?| 文化縱橫\"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文化縱橫》2019年6月新刊現已上市,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在微店購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望舒 | 鳳凰網新聞深度分析欄目“風向” 作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導讀】\u003C\u002Fstrong\u003E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曾頂着“干預英國內政”的批評,力挺約翰遜成爲下一任英國首相,果不其然,7月23日,英國保守黨黨魁競選結果揭曉,約翰遜以壓倒性優勢獲勝,問鼎英國首相寶座。這位被坊間稱爲“英版特朗普”的政治家個人特徵鮮明,行事風格不循章法,言論與主張時常令人大跌眼鏡。在英國當下最要緊的脫歐議題上,約翰遜的立場極爲強硬,他的當選無疑爲英國和歐洲的未來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的陰雲。到底是什麼塑造了這位極端、強硬而又分裂的政治狂人?他又將帶領英國走向何方?文章原載“鳳凰網”,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髮,供諸君思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3日,英國保守黨\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領導人\u003C\u002Fi\u003E競選結果出爐,前倫敦\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市長\u003C\u002Fi\u003E、前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以壓倒性優勢擊敗現任外交大臣傑里米·亨特,成爲保守黨領袖,問鼎英國首相寶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提起約翰遜,大家都不陌生,一頭亂蓬蓬的金髮、滑稽的神態動作、口無遮攔的驚人語錄……這位“政治怪咖”在爲世界人民貢獻了大量表情包的同時,也因其開始掌舵處於十字路口的英國之輪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三年以來,“英國脫歐”這個洪水猛獸已經吞噬了兩位英國首相。當特蕾莎·梅哽咽着說出溫頓爵士的那句“妥協不是一個骯髒的字眼”時,外界普遍猜測這句話正是要送給重新接過脫歐重擔的約翰遜。然而,這位放蕩不羈的首相毅然決然地表示,他將在10月31日截止日期當天脫離歐盟,如果有阻礙就“去他的協議”,這讓三年前拒絕脫歐的那一半選民感到驚恐,因爲他沒有提出任何詳細的方案。\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75sDDb9hPYg\" img_width=\"851\" img_height=\"566\" alt=\"特朗普妄言成真:英吉利的前途還會吉利嗎?| 文化縱橫\" inline=\"0\"\u003E\u003Cp\u003E7月20日,英國民衆放飛“約翰遜寶寶”抗議“無協議脫歐”(圖源:BBC)\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濟學人》曾評價說:“除了自戀、懶惰和喜歡利用別人之外,約翰遜與特朗普都有一種顛倒黑白的天賦”。作爲21世紀最具爭議性的政治家之一,到底是什麼塑造了這位極端、強硬而又分裂的政治狂人?他又將帶領英國走向何方?箇中緣由,且看下文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出身傳奇的“荒唐精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4年6月19日,約翰遜出生在美國紐約,他那金色電光般的頭髮遺傳自土耳其裔的曾祖父阿里·科瑪爾。科瑪爾曾是土耳其西北部一位無畏的記者,還曾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崩潰前擔任過內政大臣。20世紀初,科瑪爾逃到英國,用了妻子的姓氏“約翰遜”。約翰遜還和前首相卡梅倫是遠房表兄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荒唐,似乎一直是約翰遜家族的一個關鍵詞。約翰遜的祖父威爾弗雷德,13歲時離開學校,到埃及當農民,追求財富。二戰期間,威爾弗雷德爲英國皇家空軍執飛。根據家族傳說,威爾弗雷德在試圖給他出身歐洲小貴族的妻子耍把戲時撞毀了一架飛機,並身受重傷。不過這後來被家人當成了一個大笑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約翰遜的父親斯坦利是英國保守黨資深成員,七十年代早期成爲首批歐共體專員,於是在約翰遜九歲時,舉家遷往布魯塞爾,住進了一個冷清的外派人員社區。在那裏,約翰遜學會了說沒有口音的法語。也是在那裏,敵視歐盟的種子開始在約翰遜的心裏生根發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布魯塞爾留給約翰遜的都是傷心的記憶。一家人住在郊區的一所大房子裏,緊挨着一片森林。父親斯坦利有了外遇,父母婚姻慢慢破裂。約翰遜10歲時,母親夏洛特精神崩潰,住院九個月。約翰遜和妹妹瑞秋·約翰遜被送回了英國的寄宿學校。瑞秋後來把那段生活比作裏克·穆迪的小說《冰風暴》(講述了1970年美國康涅狄格州一箇中產家庭瀕臨破裂邊緣的故事),“同樣的陰鬱,同樣的疏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後來,約翰遜獲得了著名的伊頓公學獎學金。在伊頓公學參加戲劇表演時常因忘記臺詞而成爲同學的笑柄。有一次,在演莎士比亞的《理查三世》時,他把劇本的幾頁粘貼到學校迴廊的柱子上,整場演出都在柱子之間跑來跑去。他馬馬虎虎,經常遲到,同學們都叫他“怪人”。舍監哈蒙德說,當時的約翰遜,深信自己與衆不同,未來前程無限,校規舍規對他來說根本不適用。“奇怪的是,他喜歡有序的,而不是隨機的世界”,他不是真的叛逆,在重要關節點從不越雷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3年,約翰遜與卡梅倫、亨特等日後重要的政治人物一起進入了牛津大學,開啓了他最爲得意的青年時光。在牛津,主修古典文化的約翰遜加入了富有爭議的“藍血精英”(強調血統出身的上流精英社團)俱樂部—布靈頓俱樂部。當約翰遜以大哥的身份在牛津校內胡鬧的時候,卡梅倫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75sVHUN6goa\" img_width=\"634\" img_height=\"437\" alt=\"特朗普妄言成真:英吉利的前途還會吉利嗎?| 文化縱橫\"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大學時代的“大哥”約翰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當上牛津辯論社\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主席\u003C\u002Fi\u003E,約翰遜在競選時,先是假裝支持當時很熱門的社會民主黨,在成功當選後馬上改變立場,轉而支持保守黨。美國民調專家弗蘭克·倫茨是同時代的人,他警告約翰遜不要這麼做,“這是個很小的國家,這樣做不好,會影響你的前途”,但歷史似乎表明沒什麼人在意這種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7年,約翰遜娶了同年級最漂亮的女生莫斯廷-歐文。可能因爲婚禮上錯穿了別人的褲子,也可能因爲結婚戒指戴上不到一個小時就失蹤了,他的第一次婚姻只維持了不到三年。歐文後來形容她的婚禮是“這段關係的結束,而不是開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善變的“機會主義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約翰遜的桀驁不馴伴隨着他進入了職業生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7年,約翰遜在《泰晤士報》擔任實習記者。在撰寫有關愛德華二世時期宮殿的文章時,約翰遜引用了一段自己編造的話作爲權威來源,並謊稱是自己的教父、歷史學家科林盧卡斯所寫,被《泰晤士報》開除。約翰遜通過自己的人脈,直接向《每日電訊報》主編叩門,最終獲得錄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9年春天,《每日電訊報》派約翰遜前往布魯塞爾報道當時的歐共體。24歲的約翰遜對這座城市相當熟悉。在抵達布魯塞爾6個月後,約翰遜開始粗製濫造一些不實、誇張的報道,也是在這個時候,約翰遜開始在報紙上常年“黑”歐盟,他將歐盟政策描述爲瘋狂的官僚主義。他寫道:蝸牛將被定義爲魚類,歐盟將在全歐範圍內推行同樣尺寸的“歐式棺材”,爲了讓香蕉大小形狀長得一樣而創立“香蕉警察”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或許是源於內心對歐盟真正的不滿,又或許是爲了讓自己出名的投機主義,約翰遜所虛構的這些“歐盟迷惑行爲”恰巧利用了疑歐派的“歐洲恐懼症”,這些報道在保守黨內引起了關於歐洲的意見分歧,約翰遜很快成爲保守黨疑歐右派的寵兒,尤其首相撒切爾夫人特別喜歡他的報道。“我從布魯塞爾寫的一切報道,對保守黨有着非常驚人的爆炸性效果,而這種效果給了我一種……可是說是很奇怪的權力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9年,約翰遜成爲《旁觀者》(The Spectator)雜誌主編,這是一份右翼雜誌,傳統上支持保守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1年,約翰遜當選牛津郡亨利選區的國\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會議\u003C\u002Fi\u003E員,正式踏入了英國政壇。因爲利益衝突,他面臨各方要求他辭去《旁觀者》主編的壓力,他提出了異議,並創造了他最著名的政治格言:“我想魚與熊掌兼得。”直到2005年要競選連任,他才辭去《旁觀者》主編一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英國公衆來說,約翰遜是個特立獨行,一眼就能認出的人物。約翰遜的前同事安德魯·吉姆森描述了他能夠鼓舞人心的能力,這在當代英國政治家中幾乎是獨一無二的。“雖然許多政客都誓言要實現完美社會,但鮑里斯相信人類的不完美,尤其是他自己的不完美,他並不想追求不可能達到的高標準,也不把這些標準強加於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8年,約翰遜擊敗工黨候選人肯·利文斯通,當選倫敦\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市長\u003C\u002Fi\u003E。當\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市長\u003C\u002Fi\u003E期間,他每天戴着頭盔騎自行車上下班,穿着西裝揹着雙肩包,一頭不羈的金髮在風中飄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讀者們記憶猶新的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後,這位不修邊幅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市長\u003C\u002Fi\u003E接過了奧運的旗幟,開始張羅這件四年一度的盛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2年,約翰遜再次當選倫敦\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市長\u003C\u002Fi\u003E。倫敦奧運會期間,約翰遜積極參與推廣城市形象,上空中索道玩特技效果,卻因爲技術故障被卡在半空。約翰遜臨危不亂,繼續高舉着英國國旗吶喊“英國隊加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2013\u003C\u002Fi\u003E年10月,約翰遜率商務代表團訪華,期間體驗了北京地鐵一號線、在英國進口商品購物節上打鼓、在南鑼鼓巷買了油條、在故宮和遊客“蹭”合影,還開通了自己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微博\u003C\u002Fi\u003E,賺足了中國人的好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說在約翰遜擔任\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市長\u003C\u002Fi\u003E的8年裏,沒有發生過什麼災難性的錯誤,但約翰遜的政治主張也時常被自己打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8年擔任\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市長\u003C\u002Fi\u003E後,他曾經承諾,要在2012年前徹底根除倫敦人流落街頭的問題,但在他2016年離任時,在倫敦流落街頭的人數增長了一倍。他曾說過,倫敦的警察數量會增加,但不久後,\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預算削減,縮小了警察隊伍。他還說,要在每個地鐵車站都開設人工售票處,但在2015年,倫敦開始關閉所有地鐵站人工售票處。他還曾主張降低公共交通的車費,但在離任時,倫敦的車費增長了4.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脫歐陣營的宣傳中,鮑里斯還曾表示英國會繼續留在歐盟單一市場,但是,留在歐盟單一市場,意味着英國需要向歐盟上繳費用,還要遵守歐盟的相關法律。然而他曾經向脫歐支持者表示,英國會奪回對本國法律和財政的控制權——這兩種說法又是自相矛盾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難怪在2016年,當約翰遜被任命爲英國外交大臣時,法國外交部長讓-馬克·埃羅評價道:“你們知道他的風格……他經常說謊,歐盟需要的是一位清晰、說話有可信度、可靠的談判對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約翰遜口無遮攔起來也是十分驚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約翰遜曾表示奧巴馬“這個一半是肯尼亞人的總統有源自先輩的對大英帝國的反感”;他將歐盟比作希特勒的納粹帝國;2015年12月,他把普京比作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人物——家養小精靈多比。2007年,他撰文說希拉里·克林頓像精神病院裏的一個“\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虐待\u003C\u002Fi\u003E狂護士”。2002年,他把非洲人叫做“揮舞着小旗的黑小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脫歐的幕後黑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實上,英國脫歐這部政治連續劇之所以能夠開播,約翰遜在背後立下了不少“功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在2016年初,時任倫敦\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市長\u003C\u002Fi\u003E的約翰遜就四處張望,試圖尋找更高的權力寶座,他看中了唐寧街10號。在電視裏,他看起來似乎是異常沉痛地宣佈,他將支持脫歐派。要知道卡梅倫可是堅定的留歐派,他自信滿滿地發動脫歐公投原本是想平息黨內的疑歐\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風波\u003C\u002Fi\u003E。卡梅倫根本沒想到自己最後會輸,更沒想到保守黨同僚約翰遜會“背後捅刀”謀他的位,給他重重一擊。\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75sk8g2tJKH\" img_width=\"684\" img_height=\"385\" alt=\"特朗普妄言成真:英吉利的前途還會吉利嗎?| 文化縱橫\"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約翰遜與卡梅倫是牛津校友,保守黨同僚(圖源:BBC)\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卡梅倫被扳倒了,約翰遜入主唐寧街10號的美夢似乎近在眼前。他和保守黨內另一名脫歐急先鋒司法大臣邁克爾·戈夫結成“夢之隊”,籌組脫歐內閣。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們結盟不到6天,戈夫突然倒戈,自行宣佈參選保守黨魁,帶走\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大隊\u003C\u002Fi\u003E原本支持約翰遜的保守黨議員,逼迫約翰遜退出黨魁選舉。戈夫本人因此道德聲望嚴重受損,而一直默不出聲持觀望狀態的梅在最後發力,輕鬆取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梅在當選保守黨黨魁並出任首相之後,隨即任命約翰遜出任外交大臣。而過去三年,約翰遜也從未放棄過自己要做首相的勃勃野心,一直在伺機而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7月,當梅宣佈她的脫歐妥協架構後,約翰遜退出內閣,他在辭呈中寫道,脫歐夢想“因爲不必要的自我懷疑而受阻,瀕臨死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辭去外相職務後,他幾乎一直與梅作對,在保守黨內形成一班人馬,以扳倒梅\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爲首要任務。今年年初,他終於成功在黨內獲得足夠票數,發動了對梅的不信任動議。不過當時梅逃過大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形勢比人強,梅最終還是因爲脫歐受阻而宣佈辭職,約翰遜第一個宣佈參選保守黨黨魁。終於在今天,他成功了,爬上了自己多年以來夢寐以求的首相寶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他將帶英國走向何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英國人民都寄希望於這位反正統、做派強硬、宣稱無論有無協議都會如期將英國帶離歐盟的金髮狂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戴夫·希爾毫不留情地形容道,“約翰遜是喜劇演員、騙子、人爲顛覆性情景表演者和民粹主義媒體明星前所未有的混合體”。他的善變和缺乏指導思想本該是一大弱點,但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反倒成了他成功的關鍵;正因爲他幾乎沒有政治信念,所以人們把他當成了自己思想的儲存庫;他的言辭空洞無味,甚至自相矛盾,卻被人們視爲一個信號:他最終可能會做人們希望的事情,而不管他過去承諾了什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民衆對政治感到絕望之時,他們期盼一個“救世主”的出現,這個救世主往往是極端、瘋狂的政治強人,滿足了人們的幻想和期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時勢造英雄,約翰遜的出現不早也不晚,可以說是恰逢其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一個\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領導人\u003C\u002Fi\u003E就能如此呼風喚雨嗎?在一個亂世時代,是否極具個性的獨特\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領導人\u003C\u002Fi\u003E就能決定整個國家的命運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融時報曾經評價說:“儘管約翰遜可能擁有政治魔力,但他似乎不太可能治癒這個分裂的國家。如果成爲英國首相,他將擔負起交付脫歐公投結果的任務——而這一結果是撕裂國家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和現代資本主義制度的創始者,英國在經歷了四十年新自由主義的磨礪後,其貧富差距所造成的社會裂痕非但沒有得到彌合,反而日趨嚴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彌合英國社會撕裂的巨大傷口,不是換首相,甚至脫歐就能夠解決的。可以預見的是,即使英國通過某種形式解決了脫歐問題,其深刻而持久的社會裂痕仍將無法彌合,甚至有可能進一步加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歐洲對此自然也是相當反感,正如歐洲理事會\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主席\u003C\u002Fi\u003E圖斯克所說,“地獄裏有一個特別的地方”等待着約翰遜和他的脫歐派同僚。如今約翰遜上崗了,然後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新書推薦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K8CGKeHbjnq8B\"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270\" alt=\"特朗普妄言成真:英吉利的前途還會吉利嗎?| 文化縱橫\"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本文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載“鳳凰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原標題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英國脫歐的幕後黑手,竟然是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幅所限,內容有所刪節,註釋從略。\u003C\u002Fstrong\u003E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繫版權方。\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NcvZw9EZobv0o\"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200\" alt=\"特朗普妄言成真:英吉利的前途還會吉利嗎?| 文化縱橫\"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打賞不設上限, 支持文化重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21471092142951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