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的壽命越來越長,科學技術越來越往高精尖方向發展,人們所學的知識要求越來越多,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我認爲,大器晚成會成爲未來人才的普遍趨勢。

有科學數據表明,人隨着年齡和知識的增長,智力和接受能力實際是在增長的。驗證這個問題也相對簡單,只要我們找個相同的問題,大人能很快明白,而像小孩子學會九九表乘法法則則需要很長甚至一個學期的時間。如果成年人真的能像小孩子一樣靜下心來學習,是不會比孩子慢的。這也充分告訴我們,大器晚成並不缺乏相應的智力基礎。

如何實現大器晚成呢?我認爲有以下幾點必須注意。

少年得志已經來不及……大器晚成你準備好了嗎

一、大器晚成需要健康的身體。

有文章戲稱,三國司馬懿熬死曹操,熬死孫權,熬死諸葛亮,活生生熬死了所有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最終一統天下。單這麼看,就發現健康的身體是多麼的重要。如果我們能活100歲,而別人只能活50歲,那麼我們就擁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

所以,如果我們還沒有獲得一個相對成功的人生,我們更需要的保重自己的身體,身體是一切的革命本錢。

二、形成自律的生活習慣。

松下幸之助說:“登峯造極的成就源於自律。”讓自己培養出一些好的習慣,才能不斷地跳出舒適區,成長爲優於過去的自己。

哲學家康德說:“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即自由。”

一天兩天看不出來,一個月兩個月也許還是看不出來,但是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終將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自律是一切成功者的特徵,作爲想大器晚成的我們,更需要形成自律的生活習慣。

三、下點笨功夫,持續專注

過去的無法改變,未來無法預測,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專注於現在的每一件事。曾國藩認爲,做事時必須保持專注,心無雜念,才能將事情做到最好。做人做事最忌諱三心二意,如果沒有恆心,最終碌碌無爲,一事無成。曾國藩讀書有一個習慣,一頁書沒讀透,堅決不讀下一頁,一本書沒讀完,堅決不讀另一本。他知道自己天分不高,只能加倍努力,彌補和他人的差距。事實證明,普通人下笨功夫,同樣能取得大成就。

曾國藩做人的宗旨是“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這正是他內心的寫照。他告誡子女,做事時全神貫注,不要想這件事能帶來多大的收穫。只要竭盡全力,即使最終失敗也沒什麼可後悔。

許多人做一件事的時候,做到一半就浮想聯翩,最後失敗時接受不了。成大事者,都通曉一個道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做好自己的本分,成功不強求,順其自然便是。

如果現在還沒有成功,就已經說明自己沒有足夠的天賦,至少在某些必須掌握的一些知識面前天賦不足。比如自己英語,溝通口才,一直不行的根本原因就是沒下夠功夫。想要大器晚成,不持續下笨功夫是行不通的。

少年得志已經來不及……大器晚成你準備好了嗎

四、拓寬自己的視野

視野是修養,是格局,決定着成功的高度。所以想成功,別忘拓寬自己的視野。人很渺小,但世界很大,站得高才能夠望得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