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b06a19d206844288fc8b8570bc1ea52\" img_width=\"528\" img_height=\"320\" alt=\"民國官二代:幾種不同版本的民國四公子\"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張學良八兄弟合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袁世凱死後,袁家樹倒猢猻散,袁克文便往來於京、津、滬等地,從事收藏、書畫、填詞、作詩、撰文、唱曲等名士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2a644a2d2464bd49a7f531d03cf8cf0\" img_width=\"349\" img_height=\"462\" alt=\"民國官二代:幾種不同版本的民國四公子\"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張伯駒實際上是提出了民國四公子的三種說法:一、袁克文、張伯駒、張學良、盧小嘉。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 關於民國四公子,流傳着着許多不同的版本,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先生曾在《續洪憲紀事詩補註》中這樣說:“人謂近代四公子,一爲寒雲(袁克文),二爲餘,三爲張學良,四、一說爲盧永祥之子小嘉,一說爲張謇之子孝若。又有謂:一爲紅豆館主溥侗,二爲寒雲,三爲餘,四爲張學良。”\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2a644a2d2464bd49a7f531d03cf8cf0\" img_width=\"349\" img_height=\"462\" alt=\"民國官二代:幾種不同版本的民國四公子\"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張伯駒實際上是提出了民國四公子的三種說法:一、袁克文、張伯駒、張學良、盧小嘉;二、袁克文、張伯駒、張學良、張孝若;三、溥侗、袁克文、張伯駒、張學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這些人物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張學良了,其生平事蹟人們大都耳熟能詳,暫且按下不表。除張學良外,袁世凱的兒子袁克文知名度可能最高。袁克文自幼聰慧,是袁氏諸子中最不同凡響的一位,袁本人也頗爲自負,常以三國曹子建自比。袁克文無意於政治權位,袁氏稱帝時,他與父兄意見相左,他的一首反對帝制的詩在當時曾傳誦一時:“乍着微綿強自勝,陰晴向晚未分明。南迴寒雁掩孤月,西去驕風黯九城。隙駒留身爭一瞬,蜇聲催夢欲三更。絕憐高處多風雨,莫上瓊樓最上層。”\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b06a19d206844288fc8b8570bc1ea52\" img_width=\"528\" img_height=\"320\" alt=\"民國官二代:幾種不同版本的民國四公子\"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張學良八兄弟合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袁世凱死後,袁家樹倒猢猻散,袁克文便往來於京、津、滬等地,從事收藏、書畫、填詞、作詩、撰文、唱曲等名士活動。1931年農曆正月,袁克文在天津患猩紅熱去世,一生揮金如土的袁二公子身後只留下了20元錢的遺產,後事還是“青幫”裏的徒子徒孫湊錢幫他辦的。出殯時,與其相交多年的一些僧人、道士都來送葬,甚至一些妓女也紮了白頭繩來哭奠,風流才子袁二爺的後事成爲當時天津衛的一大景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張伯駒是河南都督張鎮芳之子,他與袁家關係最爲密切,1950年代末“洪憲太子”袁克定就是在他家去世的,後事也是由他一手料理。有人說張伯駒一生的職業就是“玩兒”,但他卻玩兒出了大名堂、大學問。他在詩詞楹聯、琴棋書畫、戲曲研究、文物鑑賞等方面成就不俗,舊小說裏常用“詩詞歌賦,無所不曉,琴棋書畫,無所不通”來形容才子,張伯駒就是這樣一個集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一身的文化奇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56年,張伯駒與夫人潘素將其一生收藏的西晉陸機《平復帖》卷,隋展子虔《遊春圖》,唐李白《上陽臺帖》,杜牧《贈張好好詩》卷,宋范仲淹《道服贊》卷,黃庭堅《諸上座帖》等價值連城的珍貴書畫無償捐獻給國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晚年後,張伯駒擔任過中央文史館館員、民盟中央文教委員等許多社會職務,1982年2月26日在北京平靜離世,終年84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至於盧小嘉和張孝若,也都有個好爸爸。盧小嘉是浙江督軍盧永祥的兒子,上海灘有名的花花公子,其最有名的“壯舉”是與黃金榮爲爭奪一個女藝人而大動干戈。1940年代後期,這位盧公子移居臺灣,以經商爲主,1960年代末去世。張孝若則是清末狀元、著名實業家張謇之子,留美出身,早年曾在北洋政府任職。張謇去世後,張孝若主持父親留下的各項事業,1935年被手下保鏢暗殺,時年37歲,其死因衆說紛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溥侗是民國四公子中的一個異數,他是清末赫赫有名的洋務派領袖恭親王奕欣的孫子,是四公子中唯一的少數民族和皇族。溥侗文化素養深厚,酷愛崑曲和京劇,據說當時的京劇名角言菊朋、李萬春等人都曾以師事之。溥侗曾一人在京劇《羣英會》中飾演周瑜、魯肅、蔣幹、曹操、黃蓋五個角色,且都技藝精妙出神入化,引起了轟動。1950年6月,溥侗在上海病故,根據他的遺囑,其後人將他葬在了崑曲的發源地蘇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 其實除了張伯駒記錄的這三種說法外,還有另外一種版本的“民國四公子”也流傳甚廣,那就是孫中山之子孫科、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段祺瑞之子段宏業、盧永祥之子盧小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孫科是中山先生的獨子,曾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等職,解放前夕被共產黨列爲43名戰犯之一。後辭職旅居海外,1965年回臺定居,1973年9月病逝。\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2fd2916d6764d01bc2e4aeb207c64b0\" img_width=\"302\" img_height=\"400\" alt=\"民國官二代:幾種不同版本的民國四公子\"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孫科與情人藍妮\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段宏業則是“北洋之虎”段祺瑞與原配夫人所生長子,從小寄養在親戚家,十幾歲纔回到段祺瑞身邊。和他的父親一樣,段宏業也酷愛圍棋,是當時圍棋界有名的高手。對於子女和親屬,段祺瑞要求極爲嚴格,從不給予什麼特殊照顧。他對段宏業雖然十分喜愛,但卻沒有爲他的前途鋪平道路,而是教育他從最低層做起,靠能力一步一步向上攀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梳理這些“民國公子”的人生蹤跡,我們發現他們的“爸爸”均系清末民初赫赫有名的高官大員,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雖然如此,他們各自的命運卻迥然不同,有的爲國盡力爲民造福,有的花天酒地了此一生,他們的悲喜人生令人深思。\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049594728940043
相關文章